地质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
“安全重于泰山”,旅游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演变成灾难性事故。可以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安全是影响旅游决策、制约旅游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旅游景区的安全问题主要有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安全事故、治安管理等。保护的内容包括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和旅游景观安全。
郑(2008)分析了旅游安全的相关文献、报告和调查结果,从宏观角度将旅游安全问题归纳为六种表现形式,即犯罪、火灾、疾病(中毒)、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其他事故。各种表现形式交替或同时出现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1)犯罪
由于旅游者所受伤害的严重性和影响的社会性,犯罪已成为旅游安全最突出的表现之一。这里的旅游犯罪是指针对旅游者的犯罪。在常见的旅游犯罪类型中,财产犯罪占绝大多数。其中以盗窃、诈骗为主要形式,暴力犯罪所占比例较小,且常与财产犯罪伴生。
(2)火灾和爆炸
它常常造成严重后果,如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坏、财产损失等。,甚至整个旅游景点设施系统的紊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自助旅游者构成威胁的火灾,主要发生在宾馆、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另一方面是指自助游游客行为不当引发的火灾。
(3)交通事故
在旅游运营的各个环节中,旅游交通是影响安全问题最大的环节之一。旅游交通事故往往是毁灭性的。根据交通形式,旅游交通事故可分为:
1.道路交通事故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50万起,死亡人数超过65438+万人,经济损失数百亿。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65438.02亿元。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重特大交通事故急剧上升。2007年,5925人死于国家高速公路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屡见不鲜,是旅游交通的巨大安全隐患。
2.航空事故
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空中交通相对安全;但对于民航客机来说,任何事故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3.水上事故
指随着游船、竹筏等水上交通和水上旅游项目的出现而出现的水体中的安全事故,包括沉船事故和内河(湖)安全事故。我国很多地质旅游景区,由于地处海边、河边、湖边,客观上存在很多水上旅游安全隐患。
4.缆车等景点交通事故。
缆车和索道虽然提高了旅游景区交通的便利性,但容易造成大量游客集中在容量有限的景区,引发安全问题。
(4)疾病(中毒)
旅途劳累、异地旅游、“水土不服”以及客观的食品卫生问题都可能诱发疾病或导致食物中毒。
(5)自然灾害
与人祸相比,自然灾害是旅游活动中天气、洪水等不可控的自然原因造成的,是旅游安全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包括威胁人的生命和破坏旅游设施的自然灾害,危害旅游者健康和生命的其他自然因素和现象,旅游者接触野生动物、植物、昆虫而产生的危险。
(6)其他安全问题。
除了上述五种表现形式,旅游安全表现形式还包括其他特殊的、突发的突发事件。比如和动物园动物玩耍被抓伤咬伤,建筑物倒塌压坏,人群拥挤踩踏。
二、安全标志系统
旅游景区安全识别系统是指为了开发、利用和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对旅游形象要素进行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安全标识系统可以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引导游客顺利、安全地完成旅游活动。
(1)安全标志的种类
在地质旅游景区的游客集散地、主要通道、危险地带等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志设置安全标志系统,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安全标志主要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形状或文字组成。国际标准GB 2894-1996将安全标志分为四种类型。
1.禁止标志
用于禁止游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包括禁止烟火、禁止吸烟、禁止触摸、禁止攀爬、禁止进入、禁止通行、禁止穿越和禁止火种。基本图形为带斜线的圆形边框,环和斜线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基底为白色。
2.警告标志
用于提醒游客注意周围环境和避免危险的图形标志。包括安全、消防、电缆、落物、滑坡、滑倒、车辆等28个标志。基本图形是一个正三角形框架,框架内有不同内涵的图形。框架和图形是黑色的,基底是黄色的。
此外,根据《旅游者安全保护办法》的规定,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该制度已于2009年6月5438+10月实施,明确规定了旅游者和旅游产品提供者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安全状况的评价,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安全状况分别标注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分别对应向公众发布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旅游预警信息:
(1)红色旅游预警:建议不要前往该目的地;
(2)橙色旅游预警:建议重新考虑前往该目的地旅游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出行;
(3)黄色旅游预警:建议密切关注旅游目的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4)蓝色旅游预警:建议关注旅游目的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3.指令标记
用来迫使人们采取某种行动和预防措施的图形标志。包括12标志,比如需要戴防护眼镜,安全帽,救生衣。基本图形为圆形框架,图形符号为白色,基底为蓝色。
4.提示标志
为人们提供某些信息的图形标志(表示安全设施或场所)。包括紧急出口和安全避难所。基本图形是一个正方形框架,图形符号是白色的,基底是绿色的。
(2)建立和完善景区安全标识系统的注意事项
由于图形符号的隐藏效应,单一的图形符号无法让游客获得正确的信息,必须配以文字;所有标志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制作和悬挂,以便所有游客都能理解;招牌的材质既要满足经久耐用、遇水不变形的特点,又要因地制宜,与旅游景点的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保证效果和防止纠纷,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安全标志,不符合要求的破损标志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三、地质旅游景区户外运动的安全设施管理
大多数户外运动都是冒险活动,如登山、攀岩、露营、徒步旅行和攀冰,这些活动都非常刺激和具有挑战性。可以让人拥抱自然,挑战自我,培养个人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人们热衷于户外运动的同时,也经常面临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可以从索道安全、游船安全、登山安全、漂流安全、上游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
(1)地质旅游景区索道和游乐设施的安全管理
景区特定区域设置了游乐设施,景区很多安全事故都与索道等旅游设施密切相关。我国许多地质旅游景区都修建了客运和观光索道,这些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意义重大。为确保索道和游乐设施的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审批。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地质旅游景区索道建设的重要前提,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首先,索道建设要服从相关法律法规,符合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其次,索道建设项目应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相关专项报告,审查结果符合建设要求。同时,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和市、县建设部门批准,并报省主管部门备案。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规划建设的索道项目,应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本着“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使索道建设科学合理。
反之,如果违反法律法规,缺乏相关的、完备的审批手续,就会造成施工的停建和损失。如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白龙梯”,拥有三项辉煌的桂冠——“世界最高全暴露式户外观光电梯、世界最高双层观光电梯、世界最大最快观光电梯”。然而,这个“天梯”刚刚运行不到半年。由于缺乏电梯备案所需的安全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02年9月30日被建设部叫停,直到2003年8月7日才恢复正常运行,给索道建设者和旅游景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索道建设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这是索道建设的重要前提之一。
2.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形式的开发都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索道建设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索道建设会破坏景区内的植被和地貌,进而影响景区的生态价值。对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来说,它直接影响着遗产的整体形象。因此,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索道建设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从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永远是第一位的。处理索道发展与保护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慎重决策,精心设计,科学路由,有效防止景观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破坏”。这就要求索道规划设计不能与景区竞争,景区与景观相比处于从属地位。比如泰山中天门索道的修建,炸掉了月关峰1/3的峰面,占地1.9万平方米。从10 ~ 20公里外就能清晰地看到这座山峰破败的景象,造成了泰山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破坏。
3.索道上部(山顶)一定要有吸引力。
虽然索道本身有时也会成为一种旅游景观,也具有指挥和欣赏美景的功能,但索道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通功能,游客乘坐索道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到达景区。所以索道的上部(山顶)一定要有吸引人的景观。如果没有吸引人的景观或一般的景观,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只满足个别人登高望远的休闲,索道建设就没有必要。比如厦门万石岩景区,索道顶部既没有吸引人的自然风光,也没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无法让游客流连忘返,所以索道的收入受到了挑战,索道成为万石岩景区的一大败笔。如果索道顶部有一个好的旅游景点,游客会大量前往。如黄山风景区共有72座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峰、天都峰三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古松,奇峰上的一块奇石,隐现在云海中,美不胜收。乘坐索道观看“迎客松”和“云海”的游客如织。
4.景区高差大,攀爬难度大,游泳线长。
许多名山风景宜人,但高峰险峻,难以攀登,使得许多年老体弱的游客力不从心。索道建设一般在山区景区,“高差大、攀爬难、游览线长”是山区景区索道建设的重要前提。反之,“高差小,易攀爬,游览线路短”则不需要建设索道设施。比如平原丘陵地区的景点,旅游区的高差不大,游客游览景点比较容易,一般不需要修建索道。根据旅游景区索道建设的科学规划,山体垂直高差应在1000m左右,步行道应大于10km,爬坡角度为45度,应考虑索道建设。
例如,金山岭长城是北京北部长城沿线最壮丽的一段。多年来,金山岭长城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冀北除避暑山庄外最大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但由于这里很多景点位置险峻,很多身体不好、老年残疾的游客很难到达理想的景点,只能望长城兴叹。为了让更多的游客从高空领略金山岭长城的风采,有关部门投入巨资建设金山岭长城索道。这条缆车索道从长城脚下直达小金山陵楼附近。长城沿线风光尽收眼底,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享受长城的优雅。
(2)地质旅游景区登山旅游及安全设备
1.登山概述
登山作为一项独特的运动,以其迷人的魅力风靡全球。现代登山运动始于欧洲,只有100年的历史。我国登山运动起步较晚,新中国诞生后才具备发展条件。1960年5月24日,王福洲、贡布、曲三名中国登山者从曾被英国登山队称为“死亡之路”的北坡成功登顶珠峰,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坡征服珠峰的历史。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登山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登山不再是职业运动员的专利。民间登山活动蓬勃发展,商业登山活动应运而生。
2.登山安全设备
中国著名的登山地点包括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西夏一峰、阿尔金山、唐古拉、梅里雪山等。攀登过程中,登山者会遇到高空缺氧、雪崩、滚石、滑跌等艰难险阻的考验。对于想要进行这种高风险山地探险或竞技登山的登山者来说,除了要符合相关登山法律法规的要求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技能,还必须具备严格的装备。登山装备是登山运动中使用的装备、工具和服装的总称。登山装备应适应登山的环境条件,在设计、选材、材料和制作上应尽可能做到轻便、坚固、高效,并能一物多用,主要可分为三类:
(1)露营装备。包括帐篷、炊具、被褥和各种燃料。
(2)技术设备。包括攀登绳、氧气设备、测量仪器、高度计、湿度计、钢锥、攀登铁锁、升降机、吊梯、滑轮、雪铲等。
(3)个人装备。包括登山服、登山鞋、登山靴、头盔、手电筒、手套、防护眼镜等。其特点是轻便、坚固、耐用、易拆卸、多用途。
3.旅游登山管理办法
大多数游客更倾向于选择挑战度适中、安全性较高的休闲登山,如“五岳”、佛教四大名山等。旅游登山是旅游和登山的结合。游客不需要提供严格的个人装备,但地质旅游景区管理者应实施相关基础设施管理,为游客提供良好、安全的登山环境。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管理:
(1)聘请专家对人们经常进行登山活动的路线上的山峰名称进行规范,并设置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如路牌、友好警示牌等,以保持登山步道的规范和整洁,防止市民和游客意外伤害的发生;
(2)维护线路,在线路上不适宜登山活动的危险位置设置警示标志,狭窄处加宽,陡峭处铺设踏步板;
(3)登山休息站、走廊、厕所、垃圾场应设置在路线上合适的位置,便于游客短暂休息,方便途中。及时清理枯树,防止攀爬者被枯枝伤到。
(3)地质旅游景区漂流设施的安全管理和装备
1.漂流旅游概述
漂流旅游是指由合法拥有省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漂流定点证书的企业,组织游客在溪流、河流、湖泊等水域所在的地质旅游景区使用漂流工具开展的人工漂流旅游活动。
漂流项目因其强烈的身心刺激越来越受游客欢迎。漂流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有些国家已经达到普及的程度。在中国,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漂流活动也开始转变为大众体育活动。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有63个漂流点,从事漂流的法人单位有50多个(崔媛、金艳春,2007)。比较知名的有黑龙江哈尔滨响水河漂流、北京怀柔琉璃庙乡龙潭自然风景区龙潭河漂流、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北江漂流、重庆武隆县江口镇芙蓉河漂流、湖南张家界毛焰河漂流、贵州霸州河漂流、福建太姥山竹筏漂流、内蒙古金山屯大森林探险漂流、浙江天目河漂流、四川岷江漂流等。
2.漂流设施的安全管理措施
漂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项目,危险性很大,国家旅游局专门颁布了《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从漂流河段、漂流码头和漂流工具的安全保障、漂流游客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和培训等方面对漂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定。根据规定,加强漂流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政府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管理是漂流旅游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交通、通讯和人员培训的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政府定期监督检查、科学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是保证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因素(陈炳灿等,2001)。在交通和通讯方面,需要当地和漂流企业建设基础和配套设施,包括进出漂流景区的公路建设或改建、停车场建设、供电、程控和移动通讯设施建设等。使游客无论在往返漂流景点或游玩的过程中都能有一种方便、快捷、舒适的感觉。
对于漂流旅游来说,漂流过程中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意味着游客没有人身安全和心灵的完全放松。由于国内漂流场所普遍存在经营混乱、管理滞后的问题,由此引发的漂流安全事故也不断出现。例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马岭河峡谷漂流旅游已经发展了近20年,但其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1999 10 10月3日,马陵河峡谷国家自然风景区缆车坠落,造成14人死亡,21人受伤。又如,2009年7月,重庆云阳县南三峡泥溪乡一段水域发生漂流艇倾覆,船上数十名游客失踪,其中7人遇难。可见漂流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有多重要。
(2)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专项培训。
旅游目的地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业务和技能的综合素质直接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它要求从业者掌握地理、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当地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宗教和旅游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根据旅游专业人员的类型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掌握旅游管理、接待服务和漂流技术操作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漂流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服务。
(4)地质旅游景区滑雪旅游及设备
1.滑雪旅游概述
冬季滑雪是年轻人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热爱滑雪,滑雪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近年来,东北、华北和西部一些省份已建成近百家滑雪场,每年还会有许多新的滑雪场开工。国内著名的滑雪场有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河北木兰围场滑雪场、北京南山滑雪场、内蒙古阿尔山滑雪场、云南玉龙雪山滑雪场、成都西岭雪山滑雪场。
2.滑雪旅游的安全管理措施
滑雪场的安全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和操作安全。其安全体系包括人员配置、设备配置、应急程序、安全工作流程、视觉识别系统和视听系统。除了设施齐全,还有更多客人看不到的制度、流程、后台工作。
客人的隐形工作包括:检查禁止新手进入的标志是否存在,是否能被轻易识别;扫雪人员是否工作到位,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安全防护网是否正常工作;监控设施是否能提供事故责任判断图片等。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措施:
(1)遵守行业管理规范。
为了安全运营滑雪场,必须按照行业管理规范进行安全管理。根据《北京滑雪场安全管理标准(试行)》(2005)的安全规则,雪道应平坦宽敞,宽度不小于20米;滑行路线可预留自然转弯、斜坡和反坡,但不得有连续起伏造成连续放空;滑雪道不允许有急弯和小弯,急弯和快速急转弯应安装安全防护装置;一般滑雪道的雪面应夯实、稳固、平整,不得有裸露的土石和树根,雪层厚度不小于20厘米。雪层的表面不得结冰;滑行路线可能不会碰到的障碍物;滑行终端应有满足安全距离的缓冲区。
关于维护滑雪和缆车安全的图形符号的选择,请参考ISO 7001: 1990《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这些符号包括轨道缆车、大容量空中缆车、小容量空中缆车、单椅空中缆车、双椅空中缆车、三椅空中缆车、四椅空中缆车、关闭安全栏、打开安全栏、关闭架空安全栏、打开架空安全栏、行人必须下车、滑雪者必须下车、提升滑雪雪橇前端、滑雪缆车、陡坡滑雪缆车、双列排列、三列排列等等。
(2)建立应急程序
滑雪场作为提供综合服务的服务商,首先应该保证客人的绝对安全。包括客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后完整的处理程序。正确的工作程序是保证设备安全的首要条件,应提前制定应急措施,防患于未然。
比如缆车运行过程中发生停车事故,按照中国索道检测中心的要求,各滑雪场所钻索道的救援方案要及时实施。当专业人员判断索道没有发生倒退或倒落时,救护人员会将客人疏散到附近地面。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专业消防员前来救援。发生这种事故时,应急程序是必要的。平时演练,正确应对事故,可以将事故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3)安装合适的防护网。
很多滑雪场会在雪道两侧安装防护网,不仅没有减少事故,反而增加了事故率。原因是有些雪场装了防护网后,以为有了防护网就可以高速滑行了。如果防护网安装在正面,可以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但是如果安全网的支柱是硬物,滑雪者撞上就会受重伤,所以国内滑雪场应该禁止安装金属或者木质的防护网支架,更加科学有效地增加各种防护措施。
(4)落实对游客的关怀
目前滑雪事故的高发生率是由于滑雪场对滑雪者缺乏关爱,滑雪者的技术问题和滑雪场管理不善造成的。滑雪场首先要加强对游客的“监控”,滑雪教练要对游客负责,及时了解游客的情况,及时对游客进行技术指导,避免发生意外。
(5)加强监测预报。
滑雪场是人密集分布的地方。很多游客滑雪技术差,容易发生踩踏等事件。因此,很多国家都颁布了相关法律,滑雪场等场所需要安装监控摄像头,力争覆盖整个滑雪场,对每一位游客实施定位管理。一旦发生事故,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救援。
此外,滑雪场要及时预测天气情况,随时进行风速测试,提供准确的天气信息,及时提醒游客。
3.滑雪安全设施和设备
常用的安全设施包括雪道的防护网、医务室、用于救援的雪车、雪地担架等。滑雪装备包括滑雪鞋、滑雪板、滑雪杖、滑雪眼镜、滑雪服、手套等。
(5)地质旅游景区上游旅游及安全设备
1.上游旅游概述
溪流上游是从峡谷溪流下游到上游,克服地形上的一切障碍,从贫水源头到达山顶的探险活动。上游运动,独立于登山运动,沿着山谷逆流而上,遇到瀑布或巨石,需要根据地形进行技术攀登。
上游旅游以场地内的地质旅游景点为依托,在活动形式上接近探险旅游,在组织形式上接近拓展旅游,在获得体验的意义上接近休闲体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的户外运动,河上游原本是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一种登山方式,现在已经演变成一项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盛行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70年代后传入中国。
国内著名的上游景点有广东江门的虎穴谷、清远的黄龙峡、海南海口的万泉河峡、北京密云的拒马河等。
2.上游旅行安全设备
作为一种全新的旅行方式,除了少数户外运动爱好者,很多人还不知道“逆流而上”的真正含义,对其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以及参与者自身的原因,上游旅游风险很大。
一定要组队逆流而上,不要单独入谷,以免被困无法脱身。上游旅游对设备要求更高。上游旅游团的装备有编织绳、锚桩、岩锤、地图、指南针、高度计等。此外,你还应该有专用于上游的个人设备,例如:
(1)上游鞋:上游必备,不宜使用无阻碍滑行功能的鞋。防水材质的上游鞋,既有防滑效果,又不易磨损,两指抓地力最好,但有防滑功能的手工编织草鞋、运动凉鞋也可作为防滑鞋;
(2)护腿:由防水材料制成,既能御寒,又能防磕碰、防擦伤、防杂草和岩石割伤、防水蛭叮咬等。分为长系和短系两种,长系除了保护小腿外,还可以保护膝盖;
(3)头盔:可使用轻型登山头盔或登山头盔,也可替代国产工程头盔。头盔可以保护头部不被攀爬、滑动和落石砸伤;
(4)防水背包:以能携带上游装备和登山用品为准。一般逆流而上的人用骑行包;
(5)防水内袋:逆流而上的游客有时要在神潭峡谷游泳,背包下水是常事。背包里的东西用塑料袋扎紧是不够的,需要给背包加一个防水的内袋;
(6)防水镜:可以保护逆流而上的游客的眼睛;
(7)防水衣物:宜选择轻薄透气易干的尼龙面料。
此外,逆流而上的游客还必须有提升器、下降器、安全带、铁锁等技术装备。
3.上游旅游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是上游旅游的核心问题。已发展上游旅游的景区,应主动构建上游旅游保障体系,并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上游旅游本身专业性很强,旅游企业可以和探险俱乐部合作,培养专业化的上游旅游技能。很多人认为上游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队,而目前优秀的领队很少,使得很多上游游客对这个项目持观望态度。通过对组织者和领队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使领队和导游掌握户外运动的组织技能、安全防范知识和上游技术,确保活动安全。
(2)为参与者提供充分的专业培训和技能辅导。
出发前的提醒决定了后续的行程是否顺利。这一步是上游之前的必要程序。对于第一次参加的人来说,有必要介绍一下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游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于有经验的参与者,你可以直接教他们更高级更刺激的上游技能。导游和参与者都应该接受适当的培训。
(3)完善资质认证、行业标准和保险机制。
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多项保障户外运动安全的法规和标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游客安全。同时,建立行业协会,加强对上游旅游企业的监管。另外,购买商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经营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