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豪捐18亿企业家陈光标,为何人们却越来越反感他?
慈善本是一种回报社会的善行,但是很多企业家往往别有用心的利用慈善,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陈光标。陈光标成功的创业既得益于自己的聪明才智,也得益于长期的慈善宣传,但由于他的团队对慈善的过度宣传,结果适得其反,越来越多的人反感他,所以企业家在成功后应当适时地低调。
一、边学习边赚钱的贫苦孩子
1968年,陈光标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中,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有五个兄弟姐妹,所以家庭十分贫困。1972年,在陈光标四岁那年,他的一个哥哥和姐姐因为无法果腹而饿死,那时候的他就对贫困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害怕贫困。
60年代农村
1978年,陈光标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减轻父母的负担,就在上学之余做起了生意。每天中午他将满水的水桶挑到镇上卖,他经常选择那些水少而人多的地方,主要是车站等,通过这种方法,陈光标在十岁的年纪就能够每天赚到三毛钱。那时候的他靠着自己的想法和努力为自己挣得了学费,父母也经常夸奖他。
陈光标自那之后,尝到了赚钱的甜头后,就经常琢磨赚钱的门道,1981年,陈光标看到了夏天的冰棒市场非常火热,所以他利用暑假时间骑着自行车到各地买冰棒,一天也能挣个几块钱,不仅能交来年的学费,还经常会帮小伙伴交书本费。
17岁那年,陈光标就已经成了县里少有的万元户。陈光标虽然经常赚钱,但是这些都没有耽误他的学习,因为他的自制力很强,又很努力。
1985年,陈光标考进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医生,这样不仅能够改变家庭的贫困,还能受人尊敬。1990年,陈光标顺利毕业,他选择到南京中医学院门诊部和附属第二医院工作,也算是学以致用。
1992年,陈光标因为业绩突出被调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在那工作了三年之后,他又成为了南京红光医药公司的员工。然而,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没有让他满意,尤其是工资方面与自己的心中所想有很大差距,于是他的心中渐渐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二、凭借所学走上创业之路
1996年,陈光标与张婷正式结婚,在妻子的支持下,陈光标决定辞职,进行创业,张婷经常将自己的工资以及自己父母的积蓄都拿出来帮助丈夫创业,陈光标对妻子也十分感激,在最穷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妻子的生日,经常会带一束花给妻子。
一年后,陈光标利用夫妻俩多年的积蓄创办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经营的都是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先进器材,比较符合陈光标的所学知识。陈光标决定创业的原因有三。
其一,陈光标少时贫穷的阴影让他将创业致富定位终极目标,自己的哥哥姐姐因为饥饿而死亡,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阴影;其二,陈光标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创业的经历,所以他对自己的创业是十分有信心的;其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的社会十分流行下海经商和创业,陈光标也深受影响。
在陈光标创办公司后,他发现自己在公司管理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于是他选择继续学习。1999年,陈光标考入了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经过三年的努力,陈光标获得了南京大学工商硕士学位,此时的他还是公司的董事长。
2003年,陈光标紧跟时代步伐,开始提倡绿色经济,还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这一举动使他小有名气。五年后,陈光标又去了清华大学攻读经济与管理学院的EMBA学位,此时的他不仅获得了高学历,还成了大富豪。
陈光标的公司在专业团队的打理下,知名度越来越高,实际营收入也日渐增长,陈光标的身价和财富也水涨船高,多次登上富豪榜。实际上,陈光标最出名的不是他的财富和地位,而是他经常大手笔且高调的捐赠。
1996年,陈光标还在南京红光医药公司任办公室副主任的时候,他自费三万元救治了一个白血病患者,这一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起轰动。
三、高调的进行捐赠活动
2002年,陈光标又向南京市公安消防局捐赠了千万元,又在一年后的"非典战役"中继续了他的捐赠活动,到2007年,陈光标已经捐赠了一个多亿。
2008年,汶川爆发地震,受灾面积广,陈光标一人就捐赠了300万元,后续又捐赠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
2010年,陈光标获得了"中国首善"的称号,还公开表示自己去世后会将资产捐给慈善机构,这件事情虽然在当时获得很多人的赞美。
陈光标除了对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捐赠活动,也对家乡进行了捐赠,建立了很多农贸市场和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在当地民众中很有声望。迄今为止,陈光标已经捐赠了18个亿。
然而,就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时,陈光标的大规模捐赠活动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原因有二,其一,陈光标的捐赠活动非常高调,经常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大肆报道和渲染。
其二,陈光标曾经为了发展公司业务制作了假公章和冰桶事件,舆论哗然,因此在民众中的的形象大为下跌。如今的陈光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回到老家种田,过着平凡而安静的生活。
陈光标的创业之路十分艰辛,他的聪明才智是成功的主要原因,但他在成功后却不懂的低调,所以即便他捐赠了很多钱也不能使民众对其有百分之百的好感,反而加以指责。然而,不论他捐赠的初衷是什么,但是最后都帮助了那些有需要的人,这一点还是值得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