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金钱教育的方式。
让孩子了解硬币
硬币、信用卡、钞票...大多数孩子根本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当他看到父母用信用卡买东西时,他觉得信用卡充满了魔力,误以为卡里的钱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永远用不完。
学龄前的孩子可能不懂信用卡和钱的关系,所以让他们认识硬币是第一步。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多花现金;数钱的时候,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教他数数,算算,也可以培养他基本的生活能力。当然,使用现金并不意味着放弃使用方便的信用卡。家长可以在孩子每次收到银行账单的时候,告诉孩子账单和信用卡是怎么回事,让孩子逐渐明白这个小小的塑料卡的实际意义。
和孩子谈论商品的价格。
从一个棒棒糖到一件昂贵的儿童服装,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的价格。这样他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可以一口气买好几块巧克力,却要攒一段时间的钱去买几百块的玩具,他也会慢慢明白身边各种物品的价值。
有空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个“逛街”的小游戏。你和他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的角色。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能让他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硬币。
不要用“买不起”来敷衍孩子。
有些家长为了合理消费,会以“买不起”等借口拒绝孩子购买玩具的要求。其实这并不明智。你不妨直接告诉孩子:
我们有比玩具更重要的东西要买!
事实上,如果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有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购买一些预算外的物品(尤其是在大减价的时候),更不用说孩子了。与其在带孩子逛街前反复强调今天不会买玩具,不如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他自由支配。这样他就会逐渐明白,为了更好的理财,必须做出合理的选择。
关于零花钱和记账
一般来说,给学龄前儿童每月5 ~ 10元的零用钱比较合适。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消费计划”。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尝试让他简单的记账,让你养成节俭的习惯,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其次,可以养成细心的习惯,初步培养理财能力。
父母之间的经济共享
另外,爸爸妈妈之间最好做到经济透明。夫妻之间在经济问题上的互不信任或欺骗,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在金钱问题上撒谎,长此以往必然形成扭曲的金钱观。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爸爸妈妈一定要认真对待!
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金钱观?
不要轻易说——“我们负担不起”
案例:一天,6岁的明明跟着妈妈去商店。在玩具柜台前,我停下来盯着橱窗里的变形金刚擎天柱。妈妈看到后,对明明说:“我们家买不起这么贵的玩具!”拉清楚就走。
专家分析:明明妈妈这句话的潜台词让孩子百思不得其解:是今天买不起还是永远买不起?还是不想在这上面浪费钱?。其实,一个母亲制定一个每月的支出计划(哪怕是粗略的)来帮助孩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愿望和实际情况的差距,比用“买不起”来搪塞更有说服力。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善于观察言语和感情,被父母解释后都会放弃。所以,对孩子进行金钱和责任的教育,越早越好。
小贴士:平时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列出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排除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然后每个月留出一笔钱,轮流帮大家实现愿望。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实现愿望的机会,节省和等待会增加他们得到心仪礼物时的兴奋感。
什么都不要说——“想说什么就说。”
案例:无论爸爸妈妈平时去哪里购物,总是忘记给宝贝女儿加一个芭比娃娃或者游戏机。甚至母亲带女儿去玩具店的时候,也会对女儿说:“你要什么,就跟她说!”
专家分析:这样肯定会惯坏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钱总会有的,价格从来不是问题。只要总是满足要求,孩子就很难在以后的生活经历中获得动力。当父母偶尔对孩子的要求说“不”时,孩子久久不能接受。其实花钱和爱孩子是不能划等号的。
提示:家长最好不要随便给孩子送礼物。即使带孩子去商场,也要提前约定,只买购物清单上列的东西。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哭,但大多数孩子适应的速度比父母想象的要快。
不要猜——“你又要买玩具了”
案例:去了儿童之家后,她告诉妈妈:“邻居闫妍有很多玩具。房间里有几个芭比娃娃和一大箱泥人。”这时,敏感的妈妈马上说:“你又要买新玩具了?你的玩具够多了。”
专家分析:对于父母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买一两件东西,而是听到孩子说这些话时过于敏感,条件反射地害怕:孩子会越来越贪心。其实可能孩子只是在简单描述邻居家的情况。如果父母急于否定孩子,他们会感到沮丧和委屈。不如心平气和的听听孩子真正想说的话,问问她是怎么想的。而不是急着告诉孩子你在想什么。
提示: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金钱,也不要粗心大意。即使你还没有正式向孩子传递关于金钱或理财的信息,他们也必然会从日常生活中接收到关于“钱”的信息。所以,在金钱方面,父母和孩子沟通并不容易。
怎么解释比较好?
不要掩饰“垂涎欲滴”:邻居买了新车,不要在孩子面前掩饰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让他知道不是所有他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到,这没有错。
没什么大不了的“萧条”:账单又来了。孩子看到这一幕,要用轻松的语气告诉他,最近钱花得太快了,这没什么,就像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一样。
我指的不是钱:“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钱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话在特定语境下没有错,但不能用来吓唬孩子。孩子一旦走失,对此可能会有不正确的理解,但要用准确、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
我们要教育孩子,钱要靠自己的能力,用正当的方式获得,而不是不劳而获,或者通过其他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得。孩子对钱的理解和父母的言行真的很重要。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金钱观的教育也是不同的。
3-6岁
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游戏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习硬币和零钱。当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你可以带他去购物,和他讨论购物的价格。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和孩子一起逛街,如果不给孩子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会生气,会出轨。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出门前最好和孩子谈好“条件”:买一样的就行。这样,孩子在整个购物过程中就会仔细考虑自己想要什么。你应该对孩子的过分要求说“不”,即使你能承受。慢慢的,孩子就会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不都有。
另外,要教会孩子付出。让他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学,有温暖的家,穿漂亮的衣服。让孩子接近、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7-12岁
到了七岁,孩子就能明白行为和结果的关系,开始自己做决定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开始给孩子零花钱了。家长一定要记住,给孩子钱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炫耀家庭的经济地位或者解决生存的必需品,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使用和管理钱,这才是给零花钱最重要的目的。当孩子手里的钱有限的时候,他就会学会选择。
有的家长把零花钱的多少和孩子的成绩或家务联系在一起,有的家长给零花钱没有限制,孩子想给就给。这样好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反思给孩子零花钱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使用和管理金钱。任何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东西都不值得拿。
孩子应该做点家务,好好学习,这是他们的责任。如果你为孩子学习、做家务之类的事情付钱,某种程度上是在贿赂孩子,不利于孩子正常责任感的建立。给钱是没有限制的,孩子一定不要学怎么用钱,怎么理财。
零花钱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储蓄的机会。有一对夫妻,丈夫是律师,妻子是教师,生活还可以。他们每周给女儿5元零花钱。这对夫妇每个月都会存下一定比例的钱,他们也鼓励女儿这样做。女儿说,零花钱一部分用来买漫画书和学习用品,积蓄存银行。“等我长大了,我会用我的积蓄买房买车,也可以用来帮助有困难的人。”
13-17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掌握如何控制消费。父母该不该给孩子买他期待已久的新名牌运动鞋?这是很多家长都会遇到的典型问题。
如何决定,不仅取决于你的收入水平,还取决于你和孩子的价值观。香港一位姓韩的保险小姐开始反对给孩子买这么贵的名牌运动鞋,但后来,她改变了主意。她说:“其实名牌鞋更耐穿,看起来真的很好穿。”让韩女士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也逐渐学会了合理支配手头的钱。她和孩子关于商品性价比的讨论开始奏效了。
当孩子向父母要钱时,父母不应该总是给他们想要的东西。孩子拿到钱不容易,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如果父母不赞成孩子穿名牌衣服,那就对他说“不”,告诉他你的理由,这样有助于孩子在独立面对奢侈品诱惑时,理性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对青少年进行金钱观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经济独立意识。家长不妨扪心自问:“我的孩子成年后能处理好自己的经济问题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现在去帮助和引导他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