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出自哪里?
出自《尉缭子·兵令上第二十三》。
原句是: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战争而言,“武”的作用相当于农作物的栽培,“文”的作用相当于农作物的种子。“武”只是辅助手段,“文”才是根本方略。能弄清楚二者的关系,就懂得胜败的道理了。
《尉缭子·兵令上》概括反映了人们将军事与政治对应联系的***性认识。文所以视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这一理念长期延续于中国古代社会,潜移默化、感化挹注,影响着人们的战略思维,并被贯彻于国防建设的实践之中。
《尉缭子》将战争区分为“挟义而战”和“争私结怨”两大类(《攻权》,《续古逸丛书》本,下同),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反对“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的战争。强调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封建统一,“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
认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认识到政治是根本,军事是枝干,是政治的发展和表现;认为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因而注重耕战,把发展农业作为治国之本;商业对战争胜负有重大影响,“市者,所以给战守也”,“夫提天下之节制,而无百货之官,无谓其能战也”。
同时,又认为军事上的胜利会促进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战胜于外,福产于内”(《兵谈》,汉简本)。主张慎战,反对轻率用兵,要“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