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游戏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建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条例》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
一是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扎实开展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是终身发展的基础。《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要组织教师对大纲内容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和讨论,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活动和教学常规活动,引导教师真正理解大纲的基本内涵,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幼儿园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坚定信念,丰富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要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爱好和学习特点,灵活、全面地组织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获得完整的体验,落实纲要精神。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比较全面,具有启发性,可以相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严禁违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实验”、“特色”、满足家长需求为名,擅自开设识字、拼音学习、英语学习等课程,剥夺幼儿游戏的权利,造成幼儿园教育方向和教学秩序的干扰,杜绝幼儿园教育教学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游戏需求,组织幼儿游戏活动,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营造轻松和谐、自由独立、快乐成长的探索空间,为幼儿提供说、玩、做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游戏增长知识,通过游戏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通过游戏发现、学习、建构、积累成长经验,让幼儿在满足自身快乐的同时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要支持儿童成为环境的守护者、教学的观察者、行为的示范者、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以关心、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与儿童沟通和交谈,关注儿童的表现和反映,感知他们的需求,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二是加强教育教学日常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和加强学前教育教学管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应定期检查各班日常管理的执行情况;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共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1.实施“一纲多本”,优化教育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运用是开展学前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和重要环节。教师要在理解大纲精神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教材,科学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教材选择上,要实行“一纲多本”。所谓“一纲多本”,主要是指在大纲的指导下,以一本教材为主,多本教材为辅,结合当地实际,博采众长,结合儿童实际,选择或创造贴近自然、社会、儿童生活、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系统设计适宜的主题和各种教育活动,使确定的课程主题既能承载教育目标,又能符合教育目标。每门课的科目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多。一般每个科目大班不超过三周,小班不超过四周。要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确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目标,尽量平衡各教育领域。小班要尽量贴近孩子自己的生活,中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大班要突出生活中的探索和创造。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活动组织。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活泼、生动、积极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过程,也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大纲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灵活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实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将教育融入生活和游戏中,注重其综合性和趣味性,将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如活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等,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探究和实践。活动内容要相互渗透,教师要树立全局意识和资源意识,注意各领域内容的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根据时间、地点、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人活动,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开展活动。让美丽的自然、丰富的社会资源、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成为实施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育活动水平的立足点。
3.改革评价方法,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育评价的内容应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计划和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级儿童现状的基础上;教育的内容、方法、策略、环境条件能否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教育过程能否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学习体验,满足其发展需求;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能否兼顾群体的需求和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感受到成功。
在评价儿童的发展时,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发展,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中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的评价应伴随整个教育过程,认识并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儿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儿童的行为和发展对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要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行为,收集幼儿的绘画、手工艺、语言表达等作品,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定期分析幼儿的身体发育、运动发育、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对幼儿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并以此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
4.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发掘隐藏在自然环境、社区、家庭、日常生活和幼儿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来设计和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注意收集、积累、整理和运用这些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要增强教师的资源意识,坚持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原则,重视开发利用废旧物资等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自然环境和社区中有许多可用的资源。教师要有选择和判断的能力,善于发现、选择和利用各种优质资源来帮助和支持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利用好当地条件和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拓展幼儿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
(2)重视来自老师和孩子的教育资源。教师不仅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更要在态度、言行上为孩子的学习做出表率。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积极探索儿童和同龄人的经历,创造一个相互展示、交流和多方位互动的空间。
(3)要充分重视家长的资源。家长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支持的原则,积极真诚地争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乃至各项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通过家长会、家园联谊活动等方式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家园共同担负起促进幼儿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让家长成为幼儿教育的有力支持者、积极合作者和积极实施者。
第三,提高一日活动质量,促进孩子快乐成长。
儿童日常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实施和儿童当前的快乐成长和终身发展。幼儿园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年龄段特点、不同季节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日活动时间表,科学合理地组织一日活动。在安排一天的活动时,要保证孩子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幼儿园应当保证幼儿每天游戏时间不少于3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1)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要尊重幼儿的生理发育规律和学习方法。
坚持保护与教育相统一。要树立“教育有保障,教育有保障”的观念,克服“重教育轻保护”、“照顾包办”的现象,强调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多样性。儿童是在主动性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没有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不同类型和内容的活动在儿童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价值。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观察、发现、体验、表达和锻炼,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2)注意一日活动的完整性和计划性。
一日活动要充分体现“课程与环境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集体与自由相结合、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的整体性,使幼儿一日活动达到“快乐、充实、自主、有序”的标准。教师还必须对日常的各种活动做出周密细致的计划,对各种活动的过渡环节做出具体安排。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时要把握重点,营造轻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特别是要善于观察幼儿自主选择的区域游戏和户外体育活动,及时干预,积极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一日活动常规。
(3)突出各种活动的教育功能,提高其有效性。
幼儿园一日活动主要包括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生活活动。
1.集体教学强调对孩子情感、智力、思维的培养。集体教学活动应坚持面向全体儿童和幼儿的主动学习原则,整合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游戏化的方式调动幼儿的思维和行为同时参与活动过程,激发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多元能力,获得各种知识和经验。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不宜过多,如大班每周10节课,中班每周7-8节课,小班每周5-6节课;每次教学活动大班30-35分钟,中班20-25分钟,小班15-20分钟。
集体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满足了孩子的实际需求,又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不仅贴近孩子的生活,而且有助于拓展孩子的阅历和视野。行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集体教学活动要以幼儿操作为主,教师教学为辅,引导幼儿观察、操作、体验,让幼儿获得经验,培养幼儿的交往和思考能力。
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儿童使用的传统教具、图片、布偶、实物、图片、书籍、展板、操作资料等教学工具,以及录音机、电视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老师也要帮助孩子在活动前做好知识和经验的准备。教师要熟练演示教具,要有利于孩子观察。足够数量的学习用品可以满足每个孩子自主选择的需求,有助于落实活动目标。
空间布局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规划安排好桌椅的位置,摆放相应的资料。比如在语言、音乐、社交等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坐成半圆形,因为他们基本不需要桌子。这种形式有利于老师和孩子的互动,老师容易观察孩子,孩子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如果是科学、数学或者美术活动,因为孩子想操作,可以把班级分成四六个小组,围着桌子坐。这种形式便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也便于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如果是体育活动,给孩子做舞蹈动作的示范,或者是孩子的创作,也可以圈起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清楚地看到老师的动作,这样不仅方便活动的推广,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活动。活动过程中要根据活动进程调整组织形式,可以先分组在一起,也可以先动后静。
2.区域活动强调满足儿童的个人需求和发展。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造活动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操作、探索和交流的活动。区角活动可以安排在上午,上午集体活动后,下午午睡后。幼儿园每个班要有4-5个以上的区角。
(1)常见活动区角度及其作用。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园所的特点和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安排以下角落活动:生活区,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操作和练习,发展幼儿的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语言区,通过对书籍、图片、头饰、玩偶等的观察、操作、拼写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艺术区,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艺术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欣赏、表达、创造美的能力;科学区,通过各种科学游戏和数学运算活动,从小培养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筑区,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等建筑游戏,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发展孩子的动手操作、沟通协作能力;角色扮演区,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发展儿童的交际能力,促进儿童社会性的良好发展;音乐表演区,通过各种表演活动,发展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达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在益智区,通过棋类活动、益智活动等益智活动,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拐角材料的输入。幼儿园除了充分利用省级合格园所提供的游戏素材外,还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废弃物资源。应动员家长、儿童和教师共同收集植物果实、树叶、树枝、鹅卵石、泥土等自然资源,以及纸箱、泡沫、塑料瓶、罐等废物。,并放在不同的角落,丰富游戏素材。在材料的制作上,要选择无毒、无味、对儿童无害的原料,制作前一定要彻底清洗消毒。在投放素材时,要考虑素材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主题目标和幼儿近期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丰富的、探索性的活动素材,并根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定期进行更换和补充。
(3)区角运动会的组织与指导。每个班级都要利用好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合理设置空间。既要考虑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又要注意他们之间的互不干扰,让孩子能够专心于一项活动。师生共同探讨区域设置,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动静分区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丰富多彩、多功能的区域角落,让每个孩子都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一般室内布置安静区域,如语言区、计算区;噪音比较大的活动安排在门口附近,比如表演区、运动区、科普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
角落游戏指南。在孩子独立游戏时,教师不仅要做孩子游戏中的好伙伴、好伙伴,还要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了解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各种角色中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比如,当孩子的游戏内容较差时,老师要启发诱导,帮助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角色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协调,保证游戏有序进行;当孩子对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拓展思维,深化游戏主题,不断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孩子对游戏的热情,使游戏顺利发展。
角落游戏评价。在区域活动结束时,教师还要对活动进行开放式评价,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让孩子评论自己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最喜欢什么游戏,让孩子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增强孩子的讲述能力。教师在对整个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反思的基础上,做出总体评价。
3.户外运动活动强调儿童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目的。这类活动主要通过体操、体育游戏和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走、跑、跳、爬、平衡、投掷等动作,增强儿童体质,适应环境。儿童户外体育活动应强调儿童活动的趣味性和锻炼的全面性,创设游戏场景和情节,兼顾上肢、下肢、身体各部位等身体不同部位的锻炼,兼顾各种运动能力的锻炼;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季节变化和幼儿体育锻炼的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活动量,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应激烈,相对稳定;要给孩子准备各种户外活动材料,如球类、平衡木、体操圈、飞盘、陀螺仪等自制教具,增强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对运动的敏感性、协调性、耐力、速度等,培养孩子勇敢、活泼、开朗的个性,发展他们的能力。
4.生活活动强调培养孩子的习惯和自理能力。在一天的生活中,幼儿在园中吃饭、午睡、洗手、上厕所、观察劳动,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劳动态度、自理能力、责任感和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注重对孩子生活照顾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通过游戏、童谣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养成以下良好习惯:认真正确地洗手;可以排队,不拥挤;不玩水,节约用水;安静吃饭,好好坐着;正确使用餐具,文明用餐,不挑食,不浪费剩菜;饭后,轻轻摆放餐具,擦擦嘴,漱口;养成定时大小便,必要时随时上厕所;活动后或口渴时随时喝水,喝完后将水杯放在固定位置;进入午睡室保持安静;依次脱衣折叠,将鞋子放在固定位置;铺好被子,静静睡去;睡觉不带玩具;养成良好的睡眠姿势和习惯;正确着装和穿鞋;学会叠被子。
第四,营造和谐的环境,创造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儿童的发展”。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确立幼儿在环境布置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赋予幼儿装饰墙壁、选择材料、设计活动区域、探索活动的权利,最大限度地给幼儿与环境交流的空间,努力使幼儿园的每一面墙都有发言权,所有的环境都包含教育。
1.主题墙的创作。幼儿园班级主题墙既是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反映,也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主题墙上的文字和图片、幼儿作品、活动照片、观察记录等,要充分反映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变化,展示幼儿的所思所想、所知所获。主题确定后,老师要引导孩子甚至家长一起讨论设计方案,一起收集资料,创作主题墙饰。要使幼儿园的环境布局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2.区域环境布局。幼儿园班级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求等设置区域和提供材料。班级活动室可以用玩具柜、材料柜、桌子、积木、纸箱等隔开。,并且要有美观、大方、醒目的标志。必须有供儿童展示的摊位或展板,有供儿童玩耍、组合、创作的成品、半成品和未完成的材料,以及相关的操作工具和相应的。
3.自然角落的布局。幼儿园每节课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兴趣和季节变化设置自然角度,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应精心安排自然角,并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丰富和更新自然角的内容。要引导孩子观察和爱护自然角落的植物,中班和大班的孩子要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4.家庭互动板块的设置。幼儿园每个班级都要设立一个家庭互动板块,可以分为几个板块,比如本周计划、健康快车、家教指南、请配合、育儿常识、童言童语、您的建议、教学动态等。形式要活泼,内容每1周换一次。把班级教育的情况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逐步参与教育。
幼儿园的其他环境,如校园文化氛围、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教学的需要,营造适合幼儿自主发展的环境,突出和体现童心、教育性的特点,有利于引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和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第五,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实施教师素质教育是关键。幼儿园要努力探索新时期教师成长的新模式、新方法,开展生动、具体、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和反思能力,积累教学保障经验,提高教学保障水平。
1.开展园本教研培训,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
园本教研工作要以新大纲为指导,灵活运用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讨论交流、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讲座、论文评价、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专家指导、同伴互动、自我反思等方式,引导教师促进专业成长,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①加强理论学习。幼儿园应当引导教职员工积极学习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发展理论,学习大纲。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要邀请教研部门的学前教育专家来园授课,为教师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开展集体备课。要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在中心园的领导下,各乡镇幼儿园成立了大教研组,下设年级组和大、中、小班教研组。教研组成员都是乡里同年级的老师,包括村里的老师。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1次,大教研组每月集体备课1次。集体备课要注意教师的行为跟进,流程大致如下:确定教学内容――个人备课――主备人员讲课讨论――个人二次备课,形成教案――教学实施――评课反思――修改完善教案――分享成果再实施。
③组织各种讨论活动。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观摩、一堂课学习、网上教研等,为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搭建舞台,为各级教师提供“多看、多说、多写、多研、多思、多展”的机会,促进教师自觉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加速专业成长。乡镇中心园应定期组织乡镇教师上示范课和研讨会,开展教研活动。
(4)开展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创优。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追求卓越的成长阶梯,体验专业成长的快乐。通过评选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专家、教学新秀、优秀教师,优化月度评选,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向更高目标迈进。
2.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强化科研意识,注重课题研究和专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幼儿园特别是乡镇中心园、区级幼儿园要立足实际,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反思和研究,积极申报省、市、区级课题,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实施。幼儿园要建立项目研究制度,重点抓好“总项目—子项目—小项目”的项目网络建设,实现项目研究的层层分解和落实。
重点研究过程中“制定方案-过程指导-阶段总结-数据积累”的过程管理。要注意活动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积累的资料主要有:相关方案及申请、相关制度及措施、教师专题培训记录、讨论记录,特别是研究班教案及课件、研究班教案讨论过程记录、研究班课堂记录、课题组成员反思笔记、幼儿作品、研究班环境布置等。,包括文字和图片,要保存完整,记录全面,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不断总结研究成果,形成和丰富园本课程。通过项目研究活动,培养幼儿教师参与项目研究的能力,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加强园际沟通,发挥优质园区的引领作用。
开展跨园教研活动,共建教研共同体。通过教育沙龙、教学研讨、一班多研、互动观摩等活动,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研究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找到促进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生长点,形成幼儿园之间的良性互动。省市优质园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和优质园的示范作用,结对帮扶一所幼儿园,组织优秀教师定期送教师下乡,每年面向全区幼儿园开放1次,实现共同发展。
附:本学年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活动安排2011.8.25。
附件
本学年教研室幼儿教育教研活动安排
8月1。拟定2011-2012学年的教学工作意见。
九月,1。确定本学期拟设置的学校,开展蹲点教研;2.召开教育教学研讨会。
10月1。组织参加“走进童心世界——全国优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选”;2.组织幼儿园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月活动;3.组织并参与幼师班的活动;4 .参加全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推进会。
11月1。组织全区骨干教师观摩部分省份优质幼儿园一日活动;2.幼儿园目测;3.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12月1。组织并参与城市幼儿园区域环境营造研讨会;2.监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二月,1。指导各园开展儿童发展评价;2.学期工作总结;3 .业务主管、教研组长培训。
3月1日,召开了区幼教中心教研组成员会议。2.确定本学期学校,进行蹲点教研。
4月1。开展网上教研活动;2.组织幼儿园申报市级、区级课题;3.召开优秀幼儿园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
五月
1.参加幼儿园社团活动;
2.6月1日为孩子们组织一次讲故事比赛。
六月
1.参加幼儿园社团活动;
2.组织幼儿园教师优秀教育征文评选活动;
3.调查和评估各园儿童的发展情况。
七月
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