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才的简介

我国柑桔学科奠基人之一。(1904-1931)。

章文才,1904年1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22年考入之江大学生物系,1923年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27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金陵大学授予的“金钥匙”奖,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29年,章文才与许复七、吴耕民、胡昌炽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园艺学会。1931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在福建厦门创办集美农林专科学校,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推荐章文才前去担任果树教员兼校长。到任后,他和何敬真等人在同安县天马山筹建实验果园,栽植柑桔、香蕉、菠萝、龙眼、荔枝等果树。两年间,集美农业专科学校培养了500多名毕业生,分配到广东、福建等省工作,推动了当地果树事业的发展。1933-19371933年,集美农林专科学校停办,章文才回浙江大学农学院任园艺系讲师兼湘湖实验农场场长。在教学的同时他还从事科学研究,用乙烯处理柑桔,促其提前着色成熟,取得了可喜成果。1934年在《中国园艺学会会刊》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有关乙烯处理柑桔的学术论文。1935年4月,章文才赴美留学,同年7月进入伦敦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赫顿(RonaldHatton)是英国果树学界权威,在其指导下,章文才在英国东茂林果树试验站进行了“果树嫁接砧穗亲和性研究”,提出了果树砧木亲和性的一些有关生理生化指标,提高了果树嫁接成活率,并使矮化砧收到丰产优质的效果,受到好评,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章文才的博士论文在英国《果树学杂志》上发表后,美国康乃尔大学果树系和加州大学柑桔系分别邀请他去担任副研究员。1937年到美国后,他与施温格(Swingle)和福劳斯特(Frost)教授进行柑桔选种研究,选出了一些脐橙的芽变株系。同时进行柑桔砧穗组合亲和性研究,提出枳橙作为脐橙砧木,可以达到矮化早果丰产的效果。 章文才深知,果树优良品种是丰产优质的基础。70年代初,他带领宜昌分院师生深入鄂西柑桔产区,进行群众性的大规模柑桔选种工作。他把选种目的、标准和方法教给农民群众,发动他们选极优良单株,向国家“献宝”,然后再进行实验室的科学分析鉴定。仅三年时间,就把宜昌地区的27万株温州蜜柑和20万株甜橙普选完毕,从中选出最优单株43株。其中有‘桃叶橙139号’、‘秭归橙35号’、‘兴山少核锦橙101号’、‘黄陵无核甜橙’、‘国庆1号’极早熟蜜柑、‘国庆4号’、‘中秋桔’等良种。其中‘兴山少核锦橙101号’的某些品质超过美国的‘哈姆林’甜橙,极早熟‘国庆1号’蜜柑比日本‘兴津早生’还早熟24天。如今有些品种已在国内推广并被引种到国外。

在群众性多年选优的基础上,章文才又提出了优中选优的观点。即将最优株系高接到成年柑桔树上,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然后将果实与原来母本树的果实进行对照鉴定。如果两者没有差异,说明遗传性一致,第三年即可鉴定繁殖推广,从而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他把这个选育过程概括为“一年选、二年接、三年鉴定推广”的选种新程序。此法已在生产中迅速推广,并被美国一些专家采用。 1980年,章文才与青年教师一起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柑桔原生质体培养、人工诱变、遗传工程等研究,获得了锦橙、桃叶橙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并诱变出能耐0.8%盐碱的柑桔砧木良种,为我国沿海几万公顷的海涂找到了栽培柑桔的途径。他与邓秀新等在国内首先开展柑桔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培育出宁波金波+夏橙、粗柠檬+哈姆林甜橙的体细胞杂种。为开展抗寒、抗病、抗盐碱的育种工作开创了新途径,使我国柑桔生物工程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79年,他又从西班牙、美国引进无病毒柑桔良种脐橙、夏橙***19个品种以及脱毒和良种繁育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无病毒良种繁育推广工作。1983年培训了来自全国的100多位柑桔技术人员。先后将17万多株脐橙、夏橙无病毒良种苗繁殖推广到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的13万亩外贸出口基地栽种,已经有成批商品果运销国际市场。“柑桔茎尖微芽嫁接脱毒与无病毒良种繁育技术”获农业部198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柑桔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融合”获农业部198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建立柑桔商品生产基地作贡献 章文才为科技兴农、发展山区农村经济不遗余力。他经常下乡,帮助农民发展柑桔生产,使农民致富,被桔农誉为“财神爷”。

早在1956年,章文才多次深入鄂西山区的宜昌窑塆乡,这里荒山多,耕地少,农民生活艰苦,他向农民传授柑桔栽培技术,培养了400多名柑桔嫁接手,推广良种。随后,他多次来到窑塆进行技术指导。该乡柑桔年产量已达2000万公斤,并有大批柑桔外销,成为湖北省重要的柑桔外销商品生产基地。

在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县,章文才发现当地的实生柑桔树品质低劣、味酸籽多。1962年他在那里举办了有100多人参加的技术培训班,传授柑桔高接换种技术。农民纷纷把实生柑桔树高接换种,全县已达66万多株,柑桔质量明显有了提高。长期以来,他把秭归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积极帮助当地发展柑桔生产。秭归县年产柑桔1亿多斤,成为湖北省的柑桔出口基地之一。

一次,章文才在远安县勘察百里荒果树基地时,上山要走15里的羊肠小道,章文才爬到半山腰,疝气病发作,仅在路边草地上休息了半小时又继续上山,带病完成了勘察任务。宜昌地区年产柑桔3.6亿斤,这与章文才的长期指导和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1980年8月,章文才应邀参加了江西省农业厅及省农科院组织的柑桔考察小组,与沈廷厚等到江西赣州19个县市进行考察,提出了赣州地区发展柑桔生产规划报告。随后,他又两次到赣州进行调查、座谈、培训技术人员,帮助南康建立地区柑桔研究所;致使赣州柑桔生产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脐橙、夏橙的外销出口基地。

1979年10月,章文才看到他亲自选育推广的柑桔优良品种已布满长江三峡两岸,便感慨地写下了一首题为《光荣伟大的三十年》的诗篇:

三十国庆三峡行,猿啼声里伴歌声;

绿水青山今胜昔,万紫千红桔满林。

1990年,农业部决定在长江中上游,从四川宜宾到湖北阳新两岸10万平方公里的山区丘陵地带,建设我国最大的现代化果树商品生产基地,使产、制、贮、运、销形成系统工程。章文才任农业部长江果树带科技顾问委员会主任。如今他正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