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成熟游戏

工资涨了三倍,职位也升了三级。三四年前,造车新势力在很多汽车人眼里都是烫手山芋。然而,所有跳槽的高管或一线员工都看中了这一诱人的待遇。当然,也有在初创车企大展拳脚的野心。

今天,情况似乎发生了180度的变化。不少造车新势力遭遇降薪、裁员,甚至出现高管离职回归传统车企的尴尬局面。他们的野心已经耗尽。回过头来看,对比前后两个场景,颇有几分猫腻。

1

2020年初,由造车新势力多位高管“参与”的汽车行业大戏“凤还巢”轮番上演。该剧“讲述”了传统汽车人为了梦想而叛逃到造车新势力的故事。在经历了理想和现实的双重考验后,回到了传统车企的真实故事,令人清醒。

先是2月27日,天空汽车董事兼首席营销官(CMO)从东平辞职,不久后加入现代汽车,成为现代汽车集团(中国)?恶习?总统?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兼销售部长。

随后,原柏君县汽车营销销售副总裁陈加盟奇瑞,担任EXEED星途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星途品牌营销业务;原何忠公关总经理兼营销副总裁邓玲加盟SAIC大通,担任品牌公关与战略部副总监;原蔚来用户中心副总裁赵加盟长城汽车,担任长城销售公司用户中心总经理。郭志伟军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林伟离职,加盟梅田汽车。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波辞职潮。Xpeng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顾、零跑汽车副总裁先后离职;威马汽车旅行事业部总经理刘力群2月离职;刚刚在2019年底从力克“跳槽”到博骏的张震,近日也在朋友圈宣布了类似的辞职。

当然,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上述高管辞职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后疫情时代”,诸多不稳定因素加剧,造车新势力的职业经理人纷纷回归传统车企,或离职。情况会更加明显,2020年将成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

2

众所周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各行各业的生存都非常艰难,尤其是长期不景气的汽车业,情况更是雪上加霜。这从2月份各车企销量同比下降80%左右就可以看出来。

换句话说,连巨头传统车企都感到了生存压力,更别说这些基础差的新生力量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生存普遍艰难,但稍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现在不是跳槽的好时机。对于上述汽车操作工来说,不可能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毅然选择离开造车新势力,回归传统车企呢?

只能说现在的新势力造车太难了,不可能是真的。以未来汽车为例。3月下旬,多名未来员工爆料称,未来已多次延期发放工资,至今仍无钱支付已拖欠数月的工资。爆料后只收到公司补发的半个月工资。此外,据报道,截至3月,Future停止向一些员工支付工资长达9个月。

当然,拖欠工资的造车新势力绝不是未来汽车。如果打开百度,输入造车新军拖欠工资等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很多典型案例。

除了拖欠员工工资,一些造车新势力也出现了拖欠供应商的情况。根据七信宝披露的信息,博骏及其关联公司因劳动合同、拖欠供应商货款等事项,共涉及21起诉讼,涉及汽车材料、模具、营销策划等不同领域的供应商。此外,郭进汽车等一些新势力也拖欠供应商货款。

即使是造车新势力中的“好孩子”,也没有传出任何关于杜云新能源的负面消息。据杜云副总经理兼营销中心总经理张红彦介绍,杜云的供应链和资金链因疫情而断裂,目前尚未复工。

正如李首席执行官李想在社交媒体上所说:“在数百家新造车企业中,我们从未拖欠员工工资,也从未拖欠供应商付款。两个最基本最本分的估计不超过五个。”毫无疑问,目前造车新势力的悲惨处境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造车新势力为何落得如此境地?其实除了普遍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对造车新动力的信心和兴趣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建立起来,新能源汽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电池自燃、故障率比燃油车高、售后不安全、电池寿命和寿命衰减等,这些都消磨了用户的购买信心。

就笔者春节期间与身边亲朋好友的交谈来看,普遍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存在买的贵、用的更贵等诸多痛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麻烦也不少。维修率低于燃油车,故障率居高不下。用很多年轻人的话说,花65438+万买一辆卡罗拉,或者花20万买一辆雅阁,省心又不贵。为什么一定要做新能源的“小白鼠”,除非你住在北上广这样的限购城市,否则一定要选择新能源汽车。

事实上,在张红彦看来,除了上面面临的诸多问题,几乎所有的新能源主机厂都面临着“卖得越多,亏损越大”的现实,没有规模效应。即受限于R&D、人员、建店、售后、营销的巨大成本,以及惨淡的销售形势,单一车型的利润一般跑不过成本。试想这样畸形的盈利状况,融资能力强的造车新势力可能撑不了多久。无疑,这已经成为制约造车新势力发展的根本原因。

纵观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格局,将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细分市场。一是在20万元以上的细分领域,造车新势力会和特斯拉等大师竞争,竞争的结果会非常激烈,就像现在一样;另一个是6万元左右以农村为主的低端车市场。这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可能蕴藏着机会。

要知道现在的农村市场几乎都被不正规的电瓶车取代了。相对来说,这些车不安全,不正规,急需“正规军”前来救援。毕竟农民家里充电方便,续航基本无忧。再加上6万左右的定位,这三个卖点的支撑,可能会打开一片广阔的领域。

但在很多创始人眼里,造车新势力天生的基因就是“生态反”之类的高级名词,它的使命就是改变人类的出行生活,就像喝咖啡突然喝玉米粥,会有些难受。

但鉴于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等传统自主车企都是从低端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慢慢进入高端市场,新势力由低到高造车,放下所谓的面子,真正打造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才能在寒冬中生存,只有活下来,才能谈得上一系列宏大的规划。

现在回头看基石资本CEO张伟发表的文章《为什么没有值得投资的造车新势力?”,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新生力量是资本成熟的产物。没有政策和热钱的支持,是没有出路的。“的确,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在资本逐渐回归平静之后,造车新势力接下来该怎么走?这真的需要创始人好好思考。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