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还有什么别称?
端午节的一大特点是名称多样。有人做过统计,有20多个名字和称谓,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有端午、夏节、五月节、女儿节等等。
这些名字的由来与端午节本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有关。古汉语中“段”有始有初的意思,称为“端午”,也就是“第五天”。《地方风俗》提到“仲夏端午节”。结束,开始。”
此外,古人在历法中使用天干地支。按此计算,农历五月是“午月”,正午被认为是“太阳”,所以端午节也叫“端阳”。如前所述,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初五和初五的谐音,所以又叫“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又叫“五月节”。
有趣的是,这个时候,一大习俗就是吃粽子。古人曾经有一个小游戏,就是吃了粽子之后,会比较自己叶子的长短,叶子长的人会赢,所以叫“解宗解”。
明代沈邦万部杂注也有提及:“五月女儿节端午,穿艾叶,五毒符。万习俗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用小姑娘装饰,尽最大努力。结了婚的女人也回老家,因为叫女儿节。”
有温度的传统节日
其实,端午节正处于盛夏,是一个充满生活挑战的季节,是一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是公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福建汉服天下会的志愿者,按照端午节的古老习俗,为观众献上木兰汤。
炎热的夏天,湿热的气候,在古代更是难以忍受。古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提倡端午节时点朱红雄黄,在门口挂艾叶的习俗,最终目的是保护生命。
参考人民日报-端午冷知识:如果别名超过20个,可以互祝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