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亿以内数字比较教学的思考
《百亿规模的比较》教学反思1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通过自己的体验活动实现的。要完成真正的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一个主动获取和发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相反,我们应该信任学生,理解他们。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在辩论中形成表象。在“一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中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较几亿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会了比较一万以内的数,所以我让学生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预习根据已有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所以我会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展示几组数。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至于让课堂看起来太枯燥,我安排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合作探究,先展示不同位数的数字进行比较,比如454800 9165438+。1660000○485000;78234○132000;530000○89654;99999○100000;这样,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体验,很容易得出位数大于位数的结论,然后老师提问:如果位数相同呢?接下来,孩子们再次独立尝试,显示454800○720000;454800○485000;685200○685190;通过万元以内比较法的迁移,也很容易让孩子画出一个比较法:如果位数相同,先比较最高位数,最高位数的数大;如果最高位数相同,则比较最后一位。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三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互相提问。如果一个大组的学生答错了,另一个组的成员答错了,这样,学生的斗志就被激发起来了,整个教室都活跃起来了。大部分同学都在争先恐后的答题和出题,正确率也很高。但是,在课堂上,我也发现有几个胆小的同学不敢举手,因为他们害怕因为自己错了而拖他们组的后腿。后来在我和同学的一再鼓励下,他们才不愿意回答问题。课后我想,是不是应该用另一种方式鼓励这样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在“体验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和方法。经过课内测试,学生的作业也比较理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十亿以内数字的比较”教学的思考2。在教学中逐渐发现,数学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很多知识是随着学生成绩的增长而逐渐加深的,所以善于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我逐渐更加注重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好运用知识的准备。
一亿以内的数的比较是学生掌握了一千以内的数的比较之后再学习,所以我在课堂上做了非常简单的教学复习准备,然后直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没想到的是,他们并没有把学习的知识按部就班,学生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意识地自己消化这些知识。
课前演示:919()896587()5491003()999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正确的符号,并填入括号内。学生的竞争心理立刻被调动起来。花了2分钟快速完成练习,然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为什么你能这么快比较出来,学生马上复习了前面的比较方法,想到了如何比较两种不同的情况,位数相同,数不同。接下来我引用了我暑假去西藏的经历作为过渡,展示了西藏的一些地区,四川,广东等等,让同学们帮忙找出老师去过最大的省份和最小的省份的地方。同学们马上又和同桌交流了一遍,很快就安排好了几个数据的大小。我当即肯定了学生的表现。我跟学生说,这其实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但是现在都是学生自己做的。学生的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要求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比较方法,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经过刚刚的自主学习,很多同学已经能够说,无论数据有多大,原来的比较方法都是一样的,在学习中运用旧知识就能解决新知识。
看似简单的小流程,却在十几分钟内成功处理了需要40分钟完成的事情。学生不仅自己掌握了,而且认识到学习就是用旧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道理。我们常说要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或者说要自己充分考虑知识的特点和在教材中的地位,这样就一定能把课堂上的任务落实好,这样就减轻了自己课堂的负担,也不用费心去解释或者往学生脑子里塞了。
关于十亿以内数字大小比较教学的思考3。上完这一课,我收获很大:
首先,回顾一下摊铺过程
我展示几个比较一万以内数字大小的练习,然后请学生谈谈一万以内数字的比较方法。然后让学生提问:“一万以内的数的比较方法可以类比到一亿以内的数的比较吗?”利用知识的迁移,我们将在这节课中学习。“入门很自然,也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我展示中国国土面积的介绍,展示国土面积最大的六个省,让学生边看边展示,然后提问:“你会比较每两个省的国土面积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展示两个不同位数的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让学生有更多的比较万以内数字大小的知识,比较大数,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
三、总结:
两种情况:
1,两位数相同,最高位数不同的两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们在做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亿以内的数和一万以内的数大小的比较是一样的。
2.如何比较不同的数字,讨论交流?这门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种新课程理念。我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一组数字很难。学生掌握两个数的比较方法后,我问他们一个新问题:“你能把中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学生很主动,思考积极,善于沟通。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图片并按顺序排列。效果很好,突破难点。
第四,练习题的设计,结合新获奖的设计,要照顾差生。
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比较每组数字的练习,把下面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当学生结束后,他们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热情。
对“十亿个大小的比较”教学的思考4。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教学活动的主动获得和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相反,我们应该信任学生,理解他们。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在辩论中形成表象。在“一亿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中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指导下,学生可以将一亿以内的位数分为位数相同时和位数不同时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一亿以内的数字很多,如果原始数字不分级,很容易数错。上课的时候我忽略了这一点,只强调学生年龄大了要先知道位数再数数,却忽略了让学生搞清楚用什么方法数数位数不容易出错。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有的同学采用了评分对比数字的方法。很有效,很准确,但是由于时间问题,不能及时在课堂上引导。要让学生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有这样的意识,并做出补救。
这堂课仍然暴露出的问题是,小组里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比较少,这一点值得思考。第一次见到几亿学生的时候,很多学生举手数,因为他们知道。很多同学上课胆小,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我们应该在课堂上鼓励这样的孩子。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会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创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