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死了!今天下午体育考试
跑1000米的技巧:
要做热身运动。长跑最好四步一呼吸
长跑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参与人体各大器官的循环,特别是呼吸系统。在跑步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般情况下,以四步一呼吸为宜,并尽量始终保持这一节奏。在呼吸方式上,以鼻呼、口鼻混合吸较好。
长跑刚开始时,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的活动需要,因此会出现腿沉、胸闷、气喘等现象,特别是经常不锻炼的人感觉会更强,但这是正常的。如果感觉比较难受,应停下来,步行几百米,如感到特别不适,就要停止长跑。
跳远的技巧:
一、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助跑的任务是发挥速度和准确地上板、并为起跳创造好有利的蹬伸条件。起跳的作用是改变人体运动的方向,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从助跑最后一步到起跳是互相衔接的,这种跑跳结合的紧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跳远成绩。
助跑速度和助跑距离:助跑速度,决定着腾起初速度的快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跳远运动员的短跑技术水平有关。此外,助跑速度的发挥又与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以及助跑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联系。通常,优秀运动员的助跑距离为40~45米,跑18~22步。初级和中级水平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大约在25~42米,跑14—20步。
助跑的起动方式:助跑的起动方式,有静止状态起动和行进间起动。静止状态起动一般采用近似站立式起跑的姿势。由于开始几步助跑的步幅和速度都容易控制,因而有利于运动员提高助跑的准确性;行进间起动一般采用走、慢跑或垫步的方法,踩上助跑标志后开始启动。由于开始几步的动作比较自然、放松,因而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
助跑的加速方式:助跑的加速方式,有逐渐加速和积极加速两种。在逐渐加大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的逐渐加速方式,比较适宜于发挥速度慢,以及一开始就快跑容易引起动作紧张的运动员;助跑一开始就迅速起动,这种积极加速的方式,比较适宜于速度快、协调性较好的运动员。
助跑的准确性和最后几步助跑节奏 :助跑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助跑最初几步的稳定性和使全程助跑节奏的变化不超过3%的能力。因此,在助跑中应保持步长的稳定性,并应在助跑的最后几步跑出高步频的最大速度。这种高步频的助跑节奏,可通过保持步长相对稳定,同时加快步频的加速节奏来实现,或采用步长相对缩短,同时步频明显加快的加速节奏来达到助跑的最高速度。
起跳动作的协调配合:起跳力量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起跳腿用力肌肉群在上板时被拉长的速度和强度,还取决于全身力量的发挥。这就要求全身各部分正确协调的配合。第一,起跳腿上板时应以大腿带小腿积极下压,并尽可能以全脚掌同时着板。同时,摆动腿应以髋带腿迅速前摆。两臂的摆动是助跑中两臂自然摆动的延续;第二,在积极蹬伸起跳腿时,还要强调腰背肌的积极用力和胸部的上挺,以反射性地引起支撑力量的加强,并使支撑反作用力通过身体重心;第三,当摆动腿和手臂快速摆动到接近水平位置时,要提高制动的速度,以加速身体重心的向上运动。
二、腾空和落地技术
人体离开地面后的空中腾越阶段,叫腾空。腾空后的任何动作都不能改变身体重心的抛物线轨迹。如果能在落地时高抬两腿并向前伸展,则可延缓落地的时间,从而增加落地的距离。
腾空步和空中动作技术:起跳结束瞬间基本保持起跳结束时的姿势,这种腾空初期的过渡动作叫腾空步(图4-1-3)。这一姿势是正确起跳后自然产生的动作。腾空步后的空中动作有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三种。蹲踞式技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单脚跳跃动作的自然发展。其技术特点,是在完成腾空步后双臂前上举的同时,起跳腿迅速前摆向摆动腿靠拢,从而使双膝接近胸部成蹲踞姿势这种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但在于空中把身体屈成一团,容易造成身体向前旋转,从而使两腿过早的落地。挺身式技术的特点,是在腾空步后摆动腿大腿积极向下、向后下方弧形摆动,并与起跳腿靠拢使髋关节伸展。同时,两臂随摆动腿大腿的下放向两侧振摆或上举成挺身姿势。这种展身动作,可减缓因起跳引起的向前旋转动,从而有利于提高空中动作的稳定性。
落地技术:良好的落地技术,是在控制好躯干稍有前倾的同时,使两腿高抬和向前伸展,并一直保持到脚跟即将触沙前,而当脚跟一接触沙坑,膝关节就要弯屈缓冲髋部前移,两臂由后向前摆动,使身体重心尽快移过落地最近点。落地的方式可采用侧倒或向前跪出等方法。
三、跳远练习方法
(一)掌握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
1、练习方法
(1)模仿起跳时的手臂、躯干、髋和腿部动作。
(2)在跑道上或跳跃区进行不同距离的助跑起跳腾空步练习。例如,连续进行6~8步助跑起跳,交替进行助跑和助跑起跳,用更快的速度进行起跳等练习。
2、练习要求
(1)为有效地衔接助跑与起跳,首先可从原地起跳开始过渡到短程助跑起跳体会助跑的节奏,然后逐渐增加助跑距离掌握助跑起跳节奏。对初学者来说,以加速的节奏完成最后几步是十分重要的。
(2)助跑与起跳技术结合的好坏,主要体现在练习者能否在快跑中完成有效的起跳动作,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因此,要控制好助跑的速度和节奏,使助跑速度与起跳能力相适应。
(3)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起跳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练习者应掌握好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手臂和躯体等环节与起跳腿蹬伸动作的协调配合。
学练提示:
助跑速度是决定起跳腾起初速度大小的重要条件,而助跑距离是决定助跑速度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证助跑起跳训练的质量。
(二)掌握蹲踞式、挺身式和落地技术动作
1、练习方法
(1)按跳远的完整技术要求进行模仿空中技术动作的练习,并逐渐加快动作的练习节奏。例如,从原地做腾空步后下放摆动腿成挺身式的模仿练习,过渡到助跑起跳腾空步后下放摆动腿成挺身式的模仿练习。
(2)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蹲踞式或挺身式跳远练习。例如,以不同的助跑速度进行完整的技术练习或利用助跳板进行蹲踞式或挺身式跳远练习。
2、练习要求
(1)起跳过程中的支撑转动,是引起腾空后身体前旋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维持好身体的平衡,必须在正确地完成起跳动作的基础上,在腾空中充分利用双臂和腿的伸展来最大限度地控制身体的向前转动。
(2)在完成腾空步时,要特别强调腰部的紧张和向前送髋,以减少身体的前旋。
(3)蹲踞式跳远的最大弱点在于身体的各部分环节重心比较靠近髋横轴,使得旋转半径较小易产生向前旋转。因此,在腾空中应通过较长时间地保持平稳的腾空步姿势,以及加大上肢的上举幅度来加大旋转半径以来控制身体的前旋。
(4)挺身式跳远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环节重心远离髋横轴,从而有助于控制身体的向前旋转。因此,在腾空步后摆动腿应积极下压,使小腿呈弧形后摆并与起跳腿靠拢,同时两臂向两侧振摆或上举形成送髋挺身姿势。
(5)落地技术的关键是控制好身体的前倾和使两腿高抬并向前伸展。如果过早地做屈体动作,会使双脚过早地落地。
1、练习方法
(1)在跑道上或跳跃区进行或交替进行全程和超全程助跑起跳练习。
(2)有系统地进行短距离的速度训练。例如,30~60米的加速跑、行进间跑、顺风跑等。
(3)利用助跑速度进行各种跳跃训练。例如,助跑单脚跳、助跑单脚起跳触高跳(图4-1-4)等练习。
(4)进行全程助跑跳远练习和参加跳远比赛。
2、练习要求
(1)助跑的开始几步用力应稳定,整个助跑都应保持短跑技术动作的基本形态,在助跑的最后几步应力争跑出自己的最高速度,尤其是在助跑的最后一步要力求不引起速度的下降,并能准确地踏上起跳板。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助跑节奏和助跑起跳节奏训练。
(2)助跑速度的加快,必然要求提高快速支撑能力。因此,为了使起跳能力与快速助跑相适应,必须重视发展快速支撑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大量的快速助跑起跳训练才可能实现
实心球的技巧:
/personal/qizhong/lunwen.files/shixinqiu.htm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49
一、原地练习法
1.前抛练习:将学生分成两组迎面站立,距离15—20米,学生将—公斤重实心球双臂举过头顶置于脑后,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站立或前后站立,利用腰腹力量及上肢力量用力向前抛出,看谁的抛远。
2.后抛练习:学生背向抛掷方向,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站立,双手持球双臂伸直,体前屈,挺胸展体,双腿双臂同时用力,将球从头顶向后抛出。
3.旋转练习:学生两脚自然分开,持球于体前,两臂伸直,以左(右)腿为轴,旋转一周约360度从体前抛出(如同抛链球方法),或单手持球用抛掷铁饼的方法抛出。
4.下抛练习:背向抛掷方向,两脚自然分开,比肩稍宽,双手将球举起到头顶,屈体,收腹,用力将球从两腿中间向后抛出。
5.比赛时,两脚前后开立,相距约50cm-80cm,两手将实心球高举头后,&127;身体稍后仰,有稍微背弓。投掷时,将实心球由头后经头顶至体前,预摆1-2次,当第二次预摆开始时,由肩带动上肢蹬地和前臂,&127;摆速加快,利用下肢蹬地和腰腹的力量,快速将实心球摆到大约上肢与身体成45°夹角方向时,&127;用力将球抛离双手同时下肢及两脚交换位置。
,提高实心球成绩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实心球的项目特点
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实心球成绩有三个因素,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其中出手初速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实心球出手初速度主要是由最后用力投掷球的距离和时间决定,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出手初速度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及掌握正确的投掷实心球技术。
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对投掷成绩也有较大的影响,最佳出手角度不是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它随着出手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出手角度因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而变化,男生可以大一点而女生应小一点。
实心球的出手高度对每位学生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学生的身高臂长及对该项目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如个别学生蹬地送髋不够或最后用力出现屈肘动作,都会影响其自身的出手高度。)
二、投掷实心球的技术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
三、实心球教学、训练几种方法
(1)实心球教学诱导方法
对初学者进行游戏形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球性,初步建立投掷实心球的意识。游戏用球可以是实心球也可以用重量较轻的实心小球。
1、 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或田径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
规则: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③谁掉球谁捡球。
2、抛实心球练习
(一)器材:实心球或小球每两人一个。
(二)把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等(男女生相等),每次比赛每组两队进行比赛,另两队队员为裁判三次有二次是胜的即为胜。
第一次:抛球击掌,体前向上抛球,击掌后接球,以击掌次数多者为胜;
第二次:抛球转体,脑后向上抛球,转体后接球,以转体度数多者胜;
第三次:蹲、起抛球。下蹲起立的同时向上抛球,下蹲拍地后接球,以拍地次数多者为胜。
3、规则:①接不到球或接球脱手落地均为失败;②单手抛球算失败;③越位接球算失败。
(2)基本技术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游戏练习,对投掷实心球有一定的兴趣和体会后,即可进行基本技术教学,先由教师讲明实心球的项目特点、基本技术、用力顺序,再进行组织教学,以下列举几种组织教学方法供同行参考。
组织教法①:如示图1,把学生分成两组或四组,每组人数相等相向站立,距离15米,第排学生以两臂侧平举分开,练习时由教师或体育骨干指挥,统一口令进行投掷练习,强调注意安全,上面组织教学适应于新授课。教师可以在中间进行讲解示范,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
组织教法②:如示图2,男女生分组,以投掷能力高低分组练习;相向站立,场地中间设置一横绳,并在场地每方画一条投掷线。投掷距离横绳高度参考下表。
按能力组投掷距离横绳高度参考表
投掷成绩(米)
投掷线与横绳
投影线距离(米)
横绳高度(米)
男生
10.0或10.0以上
6
3
8.50或10.0
5
2.7
8.50以下
4
2.5
女生
7.20或7.20以上
4
2.3
5.80至7.20
3.5
2.1
5.80以下
3
2.0
投掷实心球时,实心球应飞越横绳,由各小组体育骨干指挥(指挥者参与练习),统一口令进行投掷,强调注意安全,上面组织教学适应于基本掌握技术动作,但由于身体蹬伸不充分或最后用力屈肘,出手角度偏低等易犯错误动作进行专门性练习,学生练习时,教师检查各组并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组织教法③:如示图3,学生男女分开练习(男生投掷离第一条线距离为7米,女生投掷离第一条线为4米),投掷对面由学生轮流捡球并将球抛滚至练习者,练习时,由体育骨干指挥,统一口令,强调注意安全,上面组织教学适应于熟悉掌握技术动作或考核前的训练课,学生能清楚自己的投掷成绩,有利于调整技术动作并提高成绩。
四、容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1、投掷实心球时腕指无用力。
原因:持球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差。
纠正方法:要求持球握球时两手手指应适度紧张,可以用铅球进行抓握练习;注意发展手指、手腕力量。
2、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
原因:球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上臂用力不当,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
纠正方法: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屈,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
3、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
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而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
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五、力量训练的几点建议
由于投掷实心球是属于力量型运动,要想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成绩,需发展投掷实心球的爆发力,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训练:
1、发展局部肌群力量:俯卧撑、引体向上、卧推、举重物练习或爬竿。
2、发展腿部肌群力量:负重蹲立、蹲跳。
3、发展躯干肌群:仰卧起坐,俯卧收背,转体练习。
4、用哑铃或重物做上举后仰前摆的模仿练习。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