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敏感期

在我看来,触觉是所有感官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感觉。

触摸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是人通过全身皮肤接受温度、湿度、压力、瘙痒、物体质地等外界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感觉。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探索环境的重要中介,也是保护身体免受伤害的重要防线。

其实孩子还在我们肚子里的时候,它就有触觉了。当它被子宫和羊水包围时,开始有触觉,这也是孩子出生后喜欢抱着它的原因。孩子出生时其实正处于一个敏感的触觉期。小宝宝特别喜欢被包裹的感觉。这其实是因为孩子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呆了那么久,已经习惯了被包裹的感觉。

孩子可以感觉到不同的温度、湿度、质地和疼痛,也就是说,他们感觉到冷与热,他们喜欢触摸柔软的物体。新生儿的触觉高度敏感,尤其是眼睛、额头、嘴巴、手掌、脚底等部位,而大腿、前臂和躯干则相对迟钝。嘴唇、手和脚是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婴儿也是依靠触觉或者触觉与其他感官的合作活动来认识世界的,依恋关系的建立主要依靠身体接触。

儿童的触觉敏感在0-6个月最活跃,但触觉敏感可以持续到6岁。所以,只要你的孩子在6岁以下,就有机会修复他的触觉敏感性。

触觉敏感期对孩子意义重大。因为触觉与孩子的安全感、原始反射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

其实我们常规意义上的触摸,是我们在触摸敏感期更需要做的事情。

多抚摸孩子,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我们会发现,当我们触摸和抚摸婴儿时,他们会更加稳定和舒适。孩子们天生喜欢被抚摸。

最初的反映是什么?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大脑最原始最底层的部分。这些反思大多是为了人类生存而存在的。讲个故事:有一只原始的猴宝宝,从母猴肚子里出生。他出生的时候手抓得很紧,抓着妈妈的头发,所以活了下来。又一只原始猴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他出生的时候,手没有抓到脐带,也没有抓到头发,所以这个原始的猴宝宝就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紧紧握着手的原始猿生存下来,没抓住手的原始猿大多死去。于是,经过一轮进化,虽然现代人不再有这个问题,但是在我们的基因里,原始猿类的基因被留了下来,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抓取反射。这是最初的反射之一。

有些原始反射会持续几个月,有些则会在出生几周后消失,所以当原始反射完成使命后,就会被大脑的更高中枢所控制和取代。就像一个需要更新的老程序,原来的反射大部分都需要压制!

如果你想抑制这些没有生物学意义的原始反射,你就得去触摸它们。

而且这个时候的触摸并不只是随意的触摸,而是需要特定的姿势来触摸。原理就是一句话,按照原反射的动作趋势和轨迹去触碰。

比如克制抓握反射的动作,就是从指尖向上摸孩子的手背到手背,多试几次,孩子的手掌就会自动张开。

约束孩子弯弓射箭反射(非对称落枕反射)的姿势是让孩子保持一手张开一手弯曲,从肩到掌抚摸。

抚摸和锻炼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当我们触摸孩子的身体和四肢时,起初孩子没有直接的感知,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四肢。他们只能凭本能和本性行动。当我们不断地触摸孩子的身体和四肢时,可以激发孩子的本体感受,让孩子不断地与自己的身体和四肢链接,感受这些部位,为以后控制这些部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前期接触的越多,孩子的本体感受就越完善,孩子就能更早更准确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和四肢。

在不断接触孩子的皮肤和肌肉时,也能激发孩子的肌肉力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皮饥(皮?饥饿).这一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当时纽约的一名儿科医生要求所有医务人员每天拥抱婴儿,以挽救垂死的早产儿。因此,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到零。美国迈阿密接触研究所负责人菲尔德指出,人类的皮肤和胃需要进食来消除饥饿感,而进食的方式就是爱抚和触摸。这些情况大多是因为童年缺乏父母的爱抚,尤其是母亲的爱抚。另外,成年后,可能是因为缺少伴侣温柔的爱抚。

皮肤饥渴的人会缺乏安全感,无法享受亲密的依恋。

还有一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也说明了抚摸的重要性:一只出生的恒河猴被给了两个妈妈,一个是有奶铁丝网的妈妈,一个是没有奶的绒棉暖暖的妈妈。实验的结果是,恒河猴饿了的时候,会去找钢丝妈妈喝奶,剩下的时间和天鹅绒妈妈一起享受温暖的拥抱。这个实验相当残酷,因为缺少真正母亲的抚摸和爱,最终被用作实验的小猴子平均寿命很短。

我们在抚摸孩子的时候,有两种:一种叫抚摸,就是让孩子的皮肤感受到压力。另一种叫触觉敏感性训练,就是让孩子的皮肤感到温暖,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触感和质感)。

如果抚触,3个月前的孩子要尽量保证每天抚触量达到30分钟以上。为什么一个婴儿需要这么长时间?那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婴儿还有大量的原始反射需要抑制,他们刚从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安全感还没有建立起来。多做感人的事,一方面帮助孩子抑制原始反射,另一方面培养与孩子的亲子链接。记住,这里的摸是摸孩子,不是做体育锻炼。

3-6个月的孩子每天摸20分钟左右。

除了特定原始反射的抑制,常规的抚触方法很简单,就是从孩子的头到肩膀,肩膀到手指,再从胸部往下到脚趾。

6个月以上的孩子可能会想动,这个时候大部分家长会放弃抚触。但事实上,触摸总是需要的(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亲密接触和触摸)。对于喜欢动来动去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去接触。比如我们可以假装有一只毛毛虫,把手指弯在孩子腿上,让孩子感受一下。也可以用手指在孩子的头上轻拍一下,告诉他下雨了~通过游戏,孩子会更容易模仿和接受。

在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大型对抗活动去接触。比如枕头大战等等。

那么,触觉灵敏度的练习是如何进行的呢?其实就是让孩子用不同的材料去感受裸露的皮肤:如木头、硅胶、不锈钢、羊毛、丝绸、棉布、纸板、棉花等。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

综上所述,触觉发育不良的孩子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触觉敏感?

很容易让孩子探索性较差,对环境不信任,无法接受某些新鲜事物。

那么常见的表现有哪些呢?比如我不喜欢踩草坪。不喜欢毛绒玩具。我不喜欢毛毛刺的东西。可能他不喜欢宠物,也不喜欢摸泥巴。我甚至不喜欢父母的抚摸。此外,儿童容易受到惊吓,经常对许多事情表现出排斥。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需要继续给孩子触觉训练,比如准备触觉对象,在孩子不太抗拒的时候不断尝试。直到孩子最终可以自己探索。

二、触觉迟钝?

触觉迟钝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不够了解,不能通过触觉很好地了解环境。

其实这样的孩子是很危险的。因为有可能当他摔倒受伤的时候,他感觉不到,也不会哭。然后因为不敏感,孩子学习精细动作和运动会相对慢一些。

有孩子的家长其实应该记得,刚满月就带孩子去打疫苗的时候,是不会哭的。当他们长大后,他们感到疼痛并开始哭泣。

其实越早开始哭越好!这说明孩子的触觉感知被激活了,对周围的感觉非常敏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帮助,也方便家长知道孩子是否不舒服。

对于触觉迟钝的孩子,我们需要长时间的触觉刺激来刺激孩子对身体的感知和理解,帮助他们了解环境,感受刺激。

那么,无论触觉迟钝还是敏感,触觉异常的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不稳定,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触觉敏感期,让孩子更好的发展触觉感知能力!

家庭亲子游戏推荐

1,6个月以下:当孩子平躺或俯卧时,家长可通过捏、揉、搓、弹钢琴、手掌摸、手指摸、手指轻轻捏等方式触摸孩子的四肢和身体。你可以透过你的衣服。如果是直接涂在皮肤上,可以擦点橄榄油。

2.围巾游戏:准备一条围巾,用围巾的一角让孩子感受额头、脸、耳朵、脖子等部位。把丝巾轻轻一扔,飘在孩子脸上,再往下拉,让孩子充分感受丝巾的质感。(围巾也可以用纸巾、透气棉布、丝绸等代替。)

3、毛球游戏:用毛球在孩子肚脐处来回滚动,也可以配合儿歌:在玫瑰花周围圈圈,让孩子觉得痒痒的。(毛球也可以用棉花、羊毛等代替。)

4、刷游戏:用清洁刷或化妆刷,在孩子裸露的皮肤上轻轻来回刷,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触觉感受。

5、搓搓手掌,用手掌的温度轻轻扣在孩子肚脐上:这个动作既能满足孩子的触觉需求,又能帮助孩子消化,让孩子的胃温暖起来。安全且易于使用。

事实上,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任何人,触摸都是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快捷径。当我们哭泣时,爱人的拥抱和亲人的抚摸能让我们很快平静下来。对每个人来说,触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65438+每天0分钟,闭上眼睛,用手静静感受!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