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球跑动的概念
通常我们所说的跑动有两层含义:“跑”即无球队员的“跑”; “动”指跑动中制造的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档, “ 跑位”顾名思义就是跑动中制造空档,创造空间,利用空间。 一般来说,无球跑动的队员决定传球的方向、方法和时机。 持球队员要根据无球队员的情况行事。 持球队员必须根据无球队员所占据的无人防守位置来预测同伴的打算,一个球员获得球后需要全体队员立即移动到空档,从而使持球队员有最广泛选择的传球点。无球跑动的意义在于根据现有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在各个区域上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以便在防守和进攻时发挥它们的最大能力。无球跑动不能盲目,必须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运动员彼此之间要有和谐的配合,才能使比赛有张有驰地进行。无球跑动和跑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跑位的目的主要是制造空档,以使本方的队员减少压力,顺利突破对手,制造场上的有利局面。无球跑动在跑动中要时刻注意场上的变化,尽量为同伴制造空档,给防守队员造成假象,将其从防守位置上吸引出来,以便使本队队员利用空档进攻。每个无球队员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停地跑动,使对方队员总觉得场上到处有人跑动,让防守队员不断换防、补位,本队队员利用时机造成空档,创造组织进攻和射门的机会,给防守者造成更多、更大威胁。
无球跑动在比赛中的运用 一般来说,无球进攻队员的跑动形式有: 套边跑:从持球队员身后移向外侧的跑动,一般称为套边跑,一般由中路跑向边路,可加大场地宽度的利用。 交叉跑:无球进攻队员通过有意识的交叉换位,调动和干扰防守队员位置。 身后跑:插入防守者身后空挡的跑位,防守者很难观察进攻者的行动。 斜线跑:近似对角线方向的跑位: 边路跑入中路,可直接威胁门前要害区,持球队员可渗透性传给该队员,从而创造射门机会;中路跑向边路,可创造空间,如防守者跟随,另一边的进攻者可再次利用空间。 二次进攻跑位:二次进攻跑位通常指利用空间,再夺门前机会的一种跑位,二次进攻跑位有补射跑位和再夺球跑位。据相关资料统计,每4个远门柱进球中就有1个是补射而进,补射跑位是在同伴射门和射门队员自己跟进的一种。
4 无球跑动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目的明确才能给对方造成威胁. 有明确的目的, 并具备正确的预见性, 才能提高应变能力.比如, 当无球队员受到阻截时, 应及时的接应控球同伴, 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无球队员的跑动目的是摆脱对手, 接到球后传球或射门. 特别要注意接球的位置, 有利于同伴传球, 切忌于同伴、对手在一条线上. 牵制对手时, 当无球队员与控球队员距离较远时, 利用牵制跑动, 目的是把防守者吸引出来, 拉开对方的防线, 扩大进攻空档和分散防守力量, 为同伴创造战机. 此时,无球队员的跑动应考虑如何把对手吸引出来, 如果对手不出来, 需采取何种行动、实施突袭. 防守方, 最忌对手跑到空档或插入身后接球, 所以无球队员发现控制球的同伴能向防守队员之间的空档或身后传球时, 应果断地插入身后接球. .2 要把握准确的时机 凡是通过无球队员接应跑动成功的, 基本上都是准确的掌握了跑动时机; 凡是跑动接应失败的, 大都因为不能把握好时机, 跑早会暴露意图, 跑晚则延误战机。 所以, 无球队员掌握跑动的时机是至关重要的, 是保证跑动效果, 达到战术目的的关键。 要正确地把握跑位时机, 无球者与控球者取得目光联系后, 应按平常训练时的跑位练习及时起动。 传球者与摆脱接应者形成默契,一旦突然摆脱后, 可以及时得球。 控球队员传球后, 应立刻起动, 跑到空位接应第二传。 由于整个配合过程较快, 突破后较易成功。跑位和传球还要注意隐蔽性。这些应当在平常训练中反复磨练, 才能达到应用自如。 3 要注意正确的跑位方向 比赛中, 队员的跑位方向通常取决于本队的打法和比赛场上的实际情况。比赛双方是相互矛盾的, 场上的情况在不断的变化, 要想获得战术跑位的良好效果, 绝非轻而易举。在运用过程中常常遇到不少困难和障碍, 这就需要跑位队员随着比赛场上情况的变化, 动用头脑实施灵活机动、随机应变的跑位办法, 确定跑位方向, 去适应变化的需要。 进攻方先跑位后传球: 每个人必须具有进攻的统一思想,各自都应该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跑位, 以接应持球队员的传球。与此同时, 持球队员要寻找威胁对方球门的跑位队员并将球及时传出。跑位要根据场上形势的发展, 可前、可后、可左、可右, 使守方难以琢磨, 防不胜防, 从而抓住时机; 同时,要看清楚传球者能否传球, 不应跑到不能传球的位置上去(要避开对方后卫拦堵传球的路线) , 要跑到持球队员能够传球的位置上去。跑位要及时,跑空档不能过早, 不能过晚, 要在持球队员传球的一刹那突然摆脱对方达到跑位。例如, 攻方一旦发现守方采用盯人防守, 而且逼得过出、过大时, 攻方应插入防守队员的身后空档, 进行突破性跑位。又如, 当守方区拉得开时, 攻方的边锋要多采用内切跑位, 同中锋取得配合, 在局部地区取得人数上的优势; 当守方采用收缩防区时,攻方的边锋拉开, 中锋要回撤, 以吸引对方扩大防区, 然后再进行配合突破。
防守方的跑位:防守方的跑位是根据本方防守战术的要求、比赛场上球所处的位置以及攻方队员跑位情况而决定其跑位行动的。 当球离本方球门较远时, 防守者可采用区域防守(采用紧逼盯人的打法除外) ,缩小防区以防止对方快速反击。 当球离本方球门较近时, 防守者要快, 与对手保持好距离, 注意盯人, 要严密监视 对方有球队员的行动, 随时准备断球。
无球跑动意识的培养 唐·杜佑《通典·兵典六》曰:“声音击东,其实击西. ”声东击西战术在现代足球中运用十分广泛。 足球运动不断发展,其对抗愈来愈激烈,仅靠个人突破得分的例子很少,大多数是通过队员的相互配合、穿插、跑位来扰乱对方防守体系,造成对方在前后左右移动中出现错漏,出其不意的突破防线,创造射门得分的机会。在这种“声东击西”的战术中,跑位意识的作用也就日趋突出。98 世界杯后,归纳的足球规律中,有这样三条:“能接不看,能快不慢,能传不带。”“能接不看”是指一人拿球时,如果周围的人只在看,不积极接应,仅凭个人的能力带球突破,形成不了真正的威胁。贝肯鲍尔曾说过:“我同格尔德、穆勒之间的两人配合给对方造成很大威胁,但为使我向前或向后飞奔百米,几乎把肺跑出胸膛。”可见跑位意识不强烈,相互之间的配合就不能行之有效。“能快不慢、能传不带”是指尽量提高进攻的推进速度,宁愿用快速简练的传球配合取代运球过人技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形成时空优势,获得比赛主动权。 举个例子:一个队员利用假动作晃过对方,大约可争取2m 左右距离,但通过快速的传切配合,获得的距离将是10m ,20m甚至更多。而这种方式的实施只有在无球队员具备良好跑位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跑位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学会观察 队员要培养宽阔的视野和抬头观察的能力,对场上情况始终要能大概了解。 判断、决策 对情况了解后,要进行判断、决策,具体说就是知道怎样做,这一点很难,但有一个基本原则可遵循,就是所有的判断、决策要能充分利用时空优势,即能根据比赛需要,为自己或同伴创造时机和空间。 5.3 行动 知道怎样做之后,要付诸于行动中,才能取得效果。这就要求培养队员突然起动、奔跑速度等各方面的能力。以上三个方面,观察是基础,判断、决策是关键,行动是决策的具体实施,三者缺一不可,以这三点为基础,通过具体训练手段,就会获得良好的跑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