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小班教案
魔术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理解,尽量间隔排列。
2.提高孩子对棋盘结构的理解。
3.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实验,激发孩子探索的主动性。
5.让孩子感受到快乐和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活动准备:
各种儿童手术材料,头饰,大棋盘。
活动流程:
首先,激发兴趣,老师扮成“仙女”姐姐:
仙女姐姐会魔法。请仔细观看。
1,展示红白块,“什么颜色?”
(1,)被魔法变成了一串红白相间的项链,
(2)让孩子观察项链的结构特征。
总结:一红一白一红一白一字排开,
"每隔一行称为间隔行."
2.出示蓝色和黄色的纸圈,“什么颜色?”
(1,)通过魔法变成蓝色和黄色的间隔色条,
(2)请幼儿再次观察结构特征。
集体总结:一行被另一行隔开的称为区间行,
二、儿童操作:
1,儿童操作,给予指导,
2、一点翻译
3.显示黑白方块
a、请儿童示范间隔排、
问:比如什么?你们见过面吗?
b、给我看看大棋盘:
观察:水平和垂直的行是隔开的,
显示垂直间隔行。
4、儿童用玻璃操作尽量间隔划,
三、音游:“小猫叫,兔子跳”
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孩子的猫和兔子间隔划行,
活动反映: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分享与同龄人交流的快乐。此时,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兴奋中,没有任何忧虑和担心。与同伴愉快交流。在游戏中,孩子不仅敢于表达,而且愿意表达。把教育这个表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魔术小班教案2“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和盐溶于水后会变味。
2.孩子们从实验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讲述你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水壶,透明一次性杯子,盘子
2、糖、盐,每组一个。
3.每个人都有记录单和笔。
"活动流程"
一、场景导入主题。
1,观看现场观察:老师表演,渴了喝水。
问题:你知道我在喝什么吗?
对了,我喝水了。你们都喝了水,对吧?你觉得水是什么味道?
总结:白开水淡而无味。为了健康,我们应该每天喝适量的开水。
2.感受水的奇妙。
老师变魔术:把糖和水混合,然后让孩子们猜水是什么味道。
叫几个小朋友尝尝。提问:请告诉大家水喝了之后是什么味道。你觉得好吃吗?
3.交流对话:轻水怎么变成甜水?
第二,比较糖和盐
1,老师出示盐和糖,让孩子观察,比较盐和糖有什么区别。
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吗?
2.提问:淡的水加了盐是什么味道,加了糖是什么味道?
3.老师示范操作。
4.出示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学习记录。
三、儿童探索:甜水
1.给孩子的说明:请每人拿两杯,尽量把盐和糖放在不同的杯子里。
2.沟通:你刚才是怎么变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补充什么?用标记图展示孩子操作的过程。
3.总结:很神奇。淡水里加糖就成了甜糖浆,淡水里加盐就成了咸糖浆。
魔术小班教案3活动目标:
1.感受换梁的快乐。
2.增进对老师的感情。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帽子、魔杖、丝带和红花糖。装扮成魔术师。音乐磁带或CD
活动流程:
1.老师像魔术师一样出现,用轻松愉快的态度吸引孩子们。
2.魔术师:“幼儿园里有很多可爱的小朋友,我特地来参加边缘节目”。
3.在“魔术”的背景音乐中,老师开始变魔术,对情绪稳定、面带微笑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4.孩子们分享换好的食物,戴上红花。
活动结束了。
魔术小班教案4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感受图形有趣的变化。
2、乐于开展图形联想活动,尝试给图形加图。
活动准备:
1.创建环境:操作区由圆形组、方形组和三角形组组成。
2.每组提供一个相应的图表。
3、老师提供一定的模特画。
活动流程:
1,可爱的图形娃娃。
老师展示一些有趣的玩具,让孩子们找出图形娃娃在哪里,并说出相应的名称。
2,有意思。图形会改变。
(1)依次显示圆、正方形和三角形。
鼓励幼儿大胆模仿。他们是什么样的?一个圆是什么样子的?两个圈子喜欢交什么朋友?有些圈子喜欢交什么朋友?)
(2)老师根据孩子的想法添加图片。(可以让能力强的孩子尝试加图。)
3、图形变魔术。
(1)让孩子自己选择活动组(圆形组、正方形组、三角形组)。
(2)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选择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粘贴和添加图片,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给予指导和帮助。
4.图形展览。
儿童作品展览,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
魔术小班教案5设计意图:
橡皮泥是儿童艺术活动不可缺少的材料。玩泥巴的时候,我总是提醒孩子不要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否则会把原本漂亮的颜色弄脏。在一次泥巴戏中,一个小孩把红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我只好把这两种颜色捏在手里揉成一团。这时,做错事的孩子惊喜地喊了一声:“老师,颜色变了……”这喊声吸引了周围所有的孩子。大家看到红色的橡皮泥和黄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非常惊讶地大叫: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要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色彩魔术”活动,引导孩子学会大胆观察和创造。
活动目的:
1.感受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其他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能够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大胆尝试。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塑料杯,调色盘,排笔,作业纸。
2、知识准备:孩子认识红黄蓝。
活动流程:
一.导言部分
1,老师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孩子观察并给颜色命名。
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孩子准确说出三种颜色。)
2.老师用神秘的语气引导孩子们猜: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颜色会变吗?老师神秘的语气激起了孩子们猜的热情,大家兴致勃勃地猜,有的猜,有的没猜。猜测——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做铺垫,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更仔细地观察颜色有没有变化。)
老师:颜色到底会不会变?今天老师邀请小朋友自己玩,看看颜色有没有变。
二、儿童分组操作
1,老师介绍群操作的材料和操作方法。(因为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象。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掌握了操作方法,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可以更好的观察颜色的变化。)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中,玩倒水的小朋友把不同颜色的水倒在一起,颜色马上就变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张林端着一杯橘子水说:“它变颜色了!变了颜色!”我问她:“你做的什么颜色什么颜色的?”张琳说:“我用了红色和黄色。”吴亦雪说:“我用黄蓝变绿了。”贾加在她的班上太年轻和虚弱了。她看着他们,手里拿着一个空杯子和一个倒扣着红色水的杯子。我鼓励吴亦雪把自己的好方法教给她。在伍宜雪的帮助下,贾加还做了一杯橘子水。她高兴地说:“尤老师,我成功了。”我给了她一个大拇指,并鼓励她看看她是否可以做出其他颜色。)
玩颜料的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华宇用刷子将红色和黄色颜料混合在一起,看到了颜色的变化。他开心地抱着其他小朋友说:“看,像鬼一样!””旁边的孩子都把头抬了过来,华宇更得意了。他拿这幅画来吓唬孩子们。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发现:“你的魔鬼色太可怕了,狼会吓跑的。我们再换一次,看能不能换成小兔子喜欢的颜色,好吗?“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又开始玩了。)
第三,分享实验结果
老师:孩子们,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孩子:颜色变了。
老师:颜色是怎么变的?请几个孩子换。(老师要求每组一个孩子演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说出他们是如何操作的。老师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实验过程的平台。孩子可以在直观的感受中清晰地说出实验过程,而下面的孩子可以仔细观看同龄人的实验操作,有的孩子在说:我是一样的,我会变成不同的颜色...)
老师总结: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第四,孩子不断实验,鼓励孩子换组,验证同伴的实验结果。
老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玩一遍。去一个没玩过的小组,看看孩子们的发现是不是一样,动动脑筋,看能不能创造出新的色彩。
儿童进行第二次实验操作。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扩展
老师:今天,孩子们发现了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其他颜色的秘密。太好了!我们可以在未来再次寻找,找出颜色的秘密是什么。
魔术小班教案6活动目标:
1,学习撕纸技巧,巩固对鸡蛋的理解。
2.练习使用粘贴材料,掌握粘贴技巧。
3.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一张打孔彩纸、胶水、画纸、彩笔和图片。
活动流程:
1,看图找蛋宝宝。
今天杨老师请来了一个蛋宝宝。请猜猜它藏在哪里。
(躲在气球里,鸡的身体里,太阳下)
它还会藏在哪里?
孩子根据以前的经验来讲。
2.儿童探索撕纸。
这里还有一个蛋宝宝。它藏在哪里?
(藏在纸里)
但是怎么才能把它弄出来呢?
(用手撕掉)请个别小朋友示范。
老师总结:先折叠,然后沿着针孔撕开。
3、儿童操作。
(1)引导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先放后贴。
(2)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创造性地粘贴不同于老师和孩子的作品,并加入相关情节,使画面更有内容。
4.评论展览。
孩子们互相评价,老师评论和表扬有创造力的孩子。
魔术小班教案7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美术活动,体验创作乐趣。
2.我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尝试用打印、粘贴、加图、组合的方式表现各种圆形物体。
3.能够细心作画,保持画面整洁。
4.让孩子体验独立、自主、创造的能力。
5.培养孩子的技能和艺术气质。
要准备的活动
知识和经验准备:提前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材料准备:大小不一的圆形纸片、浆糊、棉签、水彩颜料、刷子、画纸、抹布;萝卜和莲藕;《圆宝宝魔术》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儿童的体验。
1,观看幻灯片
关键问题:今天谁来访?(圆圆的宝宝)
2.观看幻灯片2
关键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被神奇的魔术师——圆宝宝改变了?
3.观看幻灯片3
关键问题:几个循环组合还能变成什么物体?
(B)介绍绘画材料
实物打印:将萝卜、莲藕蘸颜料,然后打印在纸上,再加上图片,形成圆形物体。
贴纸画:先想想圆能变成什么样,然后把圆贴在纸上,再用棉签加上一张画。
报纸画和镜子画:在报纸上或镜子上自由创作各种圆形物体。
(3)提出对绘画的要求
1,大胆想象画各种圆形物体;
2.自由选择绘画材料;
3.保持画面整洁,绘画工具用完放回原处。
儿童绘画
教师注重鼓励和启发孩子大胆想象和绘画;及时提醒孩子用抹布擦干净手,用完后将工具材料放回原处。
(5)展示和介绍对方的作品——我把圈子变成什么样了?
活动反思
在这一环节,我肯定了每个孩子的作品,让孩子在成功后有一个愉快的体验。鼓励每个孩子积极、主动、大胆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作品。从而达到艺术活动的最高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分享自己创造的快乐。
魔术小班教案8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各种鸡蛋的区别,知道不同的鸡蛋变成不同的小动物。
2、通过游戏,感受蛋宝宝变成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鸡蛋,鸭蛋,鹌鹑蛋,鹅蛋,鸽子蛋等实物。
2、多张卡。
3、一个神秘的包;欢快的音乐;工作毯。
活动流程:
1,教室小心翼翼的把各种鸡蛋放进神秘的袋子里,出示神秘的袋子,问:“你知道这个袋子里是什么吗?”
2.让孩子们轮流摸袋子,猜猜袋子里有什么。
孩子们猜完后,会把各种各样的鸡蛋一个一个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说出各种鸡蛋的名字,进行比较。
3.将真蛋与图片配对。
“老师给每个鸡蛋都拍了照片。你快来看,这是哪个宝贝蛋?”
4.提问;“这些蛋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小动物?”
让孩子们翻相应的蛋宝宝的照片,看看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小动物。
5.讨论;“还有哪些小动物是蛋宝宝变的?”
6、游戏《蛋宝宝魔法》:
让孩子扮演一个蛋宝宝,蜷缩在地上。老师放欢快的音乐,让蛋宝宝一边听音乐一边自由扭动。当音乐停止时,老师和孩子一起喊出“变”的口令,然后孩子跳起来,自由地摆出一个鸡蛋变小动物的造型。老师走到孩子面前问:“蛋宝宝,你变成什么了?”引导幼儿回答“小乌龟”、“小鸭子”、“小鸽子”等产卵的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扩展:
1,放熟鹌鹑蛋、鸡蛋、鸭蛋等。在日常生活区,并要求孩子练习剥蛋壳和切鸡蛋。
2.将剥好的蛋壳捣碎,放在艺术区,让孩子做蛋壳画。
魔术小班教案9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大豆的形态特征。
2.了解豆浆的制作工艺和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1.几个黄豆和小碗,还有一台豆浆机。用泡沫板铺成的小路。
2.制备了多种甜味、咸味和清淡的豆浆。
3.大豆图片和自制视频。
活动流程:
(1)捡黄豆,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1.展示毛绒玩具猪,引导宝宝和猪打招呼。
2.让宝宝帮忙捡黄豆,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观察和了解大豆的外观特征。
1.和宝宝交流大豆的特性。
老师的问题:
(1)小黄豆长什么样?
(2)小豆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豆宝宝感觉怎么样?
(3)了解豆浆1的制作流程。比较干黄豆和泡黄豆的区别,通过学习黄豆如何变胖来体验黄豆的变化。
2.欣赏磨碎的豆浆,引导宝宝观察大豆宝宝的变化过程,模仿大豆宝宝跳舞,体验快乐。
3.老师总结:豆浆是大豆做的。豆浆又白又香。
(4)品尝豆浆,说说豆浆的味道,介绍豆浆的营养价值。
1.品尝豆浆,说说豆浆的味道,想想什么会让豆浆变甜变咸。
2.介绍豆浆的营养价值。
(5)活动结束:感谢猪露露的热情款待,与他道别。
活动扩展: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更多关于豆制品的知识。
魔法小班教案活动分析10:豆浆和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吃的食物,但有些孩子往往不喜欢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用拟人的语气和魔术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热爱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在认知、能力、情感上得到发展。比如,在了解大豆的形状特征时,老师用观察法,然后进行比较观察,让孩子了解浸泡过的和未浸泡过的大豆的区别,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还通过电化教育的方式丰富了孩子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豆制品的喜爱。
教学计划目标:
1,培养孩子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大豆的外观特征,初步提高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3.在观察和比较大豆外观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了解大豆还可以制成其他豆制品。
教案准备:课件,干湿黄豆各一个,豆浆机和小粗棍各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计划流程:
(1)引入:以向孩子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入话题。
(2)拓展:
1,初步了解大豆形态特征。
(1)课件中的问题:黄豆宝宝长什么样?
(2)老师进一步引导:“小黄豆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孩子们可以看一看,摸摸,捏捏盒子里的小黄豆。”
(3)老师总结:娃娃豆是一种圆圆的小豆子,颜色偏黄。
2.通过进一步观察和比较大豆在不同干湿条件下的形状特征,发展孩子感知事物的能力。
(1)用课件问一个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区别?”
(2)儿童观察不同干湿状况的大豆。
(3)老师总结:小黄豆只要在水里泡一天,就会比原来的更大更软更轻。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大豆可以做成豆浆。
(1)用课件观察制作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让孩子边煮豆浆边看课件,学习大豆还可以做成其他豆制品。并丰富了“豆制品”这个词。
5.知道大豆营养丰富,培养孩子热爱豆制品的感情。
(3)结束:孩子听音乐,喝豆浆。
以上介绍了《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讲义稿:大豆宝宝变魔术》的详细内容,主要分享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讲义稿的内容。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幼儿园情况在操作时做一些调整,大家的工作经验可以在下面讨论。更多与教案相关的好文章可以直接在本站搜索,幼儿园小班如何写科学教案。更多相关内容请参考幼儿园小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