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戏有什么特点?
云南土著人口最多的白族和彝族,有拜土主和土主的习俗。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当地的祖师庙或当地的祖师庙,庙里有戏台。许多唱戏都是根据当地的民族故事和传说改编的,如《蝴蝶泉》、《王富运》、《韩牧公主》等。
蝴蝶泉源于白族的一个美丽传说。一个白族姑娘在竹林里捡到一只带箭的鹿,一只凶猛的鹰紧紧跟在她后面。眼看少女和小鹿就要被鹰追上,白族青年催马赶到,踢开鹰,救下少女和小鹿。
女孩和年轻人为那只鹿取下了箭。他们发现箭头上标有“王”二字。原来那只鹿是禹王的猎物。禹王看着自己半死不活的鹰,非常沮丧。走狗们发现了少女和年轻人,于是禹王的骑兵紧紧追赶。女孩和年轻人躲在悬崖下的山洞里,躲过了危险。女孩带着年轻人来到她家。月光下,小伙子给姑娘戴上红花,骑着马走了。
第二天早上,女孩在竹林里与鹿和鸟玩耍。突然,王虞微笑着走上前来,女孩连忙扑进了父亲的怀里。晚上,我父亲被杀了,那个女孩被王禹的仆人带走了。在禹的宫殿里,女孩拒绝服从,这激怒了禹王,女孩被关进监狱。鹿和鸟把女孩的不幸告诉了年轻人。
那个年轻人半夜来救那个女孩,他们骑着马走了。然而,他们的坐骑被追赶禹的人一箭射中,两人都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他们逃到了悬崖边,然后躲在了悬崖下的山洞里,却被禹王发现并逮捕了。王禹要求女孩答应嫁给他以避免死亡。不屈,两人双双跃入泉中,化作两只蝴蝶飞出泉外。然后,成千上万的蝴蝶在春天飞翔。
“王富运”故事是白族人民的一个著名民间传说。在大理和万里无云的秋冬季,苍山山顶经常升起一朵神奇美丽的白云,名叫“王富运”。每当这片白云出现,苍山洱海就会狂风大作,白浪翻腾。
相传南诏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公主。她在苍山采花时,遇到了一位年轻英俊的猎人。他们一见钟情,深深相爱。公主向父亲吐露秘密,请求允许她嫁给他。国王听后非常生气,把公主关进了深宫。公王伤心欲绝,整日闷闷不乐,茶饭不思,期待猎人的救援。公主让侍女去苍山找猎人,告诉她自己的情况和想法。
猎人得知后非常着急,但是公主囚禁了深宫,他无法靠近。公主想念猎人,猎人更想念公主。他在苍山上狂奔,大声呼唤着公主的名字。他们纯洁的爱情感动了山神,山神给了猎人一双翅膀。猎人长着翅膀,悄悄地飞进宫殿,把公主带出宫墙。
国王很快发现了,立即派军队去追他,他们俩跑啊跑,一直跑到苍山山顶,躲在山洞里。王发兵苍山,不准下来。国王以为公主受不了苍山的寒冷,会放弃爱情,回到皇宫。但是公主坚持要跟着她的爱人,他们俩在山洞里过着自由而艰苦的生活。
冬天到了,苍山山顶上冰天雪地。猎人怕公主着凉,就去偷了洱海东岸罗泉冬暖夏凉的大衣,为公主御寒。罗泉发现后,用魔法把猎人变成了石骡。公主知道猎人被杀,悲痛而死。她的本质变成了一朵白云,升到苍山山顶去看她的丈夫。这是王富运。
每年秋天和冬天,当王富运升到山顶时,都会有一阵大风。这是为了公主吹散洱海的水,见到长眠海底,变成石骡的丈夫。这个充满瑰丽民间色彩和悲剧内涵的民间故事,既表达了人们对死去爱人的赞美和怀念,又反映了白族人民不屈专制统治、向往幸福自由的伟大精神。
《楠木汗公主》取材于傣族著名的叙事诗《葫芦心》。该剧服装华丽,舞台设计炫目,剧情精致精彩。《韩牧公主》的剧情随着“吹响金角传礼,宫中求婚使者”的声音正式开始。
孟哲和景镇是一衣带水的两个王国。孟哲王野心勃勃,想要吞并靖真。景贞王决心迎娶美丽聪慧的女儿南慕涵公主,结成同盟共同御敌,而南慕涵公主则爱上了孟哲王的儿子赵汉拉。就在景贞国王做出选择丈夫的决定时,他召唤亚伯拉罕来到景贞宫求婚,希望梦洁、景贞和他的妻子能安定下来。
然而,孟却别有用心,多次试图吞并景镇。楠木寒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在最后的危机关头,南用生命换来了和平与安宁,被傣族人民誉为“永远的金孔雀”。
这些戏剧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每年春节到农历三月,都是农事清淡休闲的时候。此时已成为庙会的集中期。几乎每个村子都要轮流唱戏,所有的戏班都生意兴隆。
唱戏的演员多是普通人中的业余爱好者。在歌剧开始前几周,应邀请歌剧大师到村里教授歌剧。春节一过,各个剧团的演出季就开始了,能教戏的主要演员都特别忙。
剑川文人赵士程写了一首诗《社戏》,形象地描写了春节后在云南演出的农村戏:
南村北村与神争,黑粉新。
大个子扮演项羽,中间人学习扮演于美人。
下台不拆紫巾库,结束不洗眉。
但是每次遇到一个人,都会玩的很开心。
明年,我们将收集十多桶小麦,以便为你平均分配黑粉。
因此,云南戏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云南的许多地方,都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农村剧团。平时几个人聚在一起,拉二胡,开锣鼓,围着鼓唱。其中,茶馆是开展这一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风气在城镇尤其普遍,昆明等地的茶馆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敲锣打鼓。
一些独特的滇剧剧目在艺术上具有浓郁的云南地方色彩,在内容上强烈反映了云南的社会状况。滇剧约有1,000个剧目,可分为秦腔、川剧、京剧、滇剧。秦腔之道与丝弦戏一起传入,如春秋配、花天错、高平关等。
《四川路》出自川剧,著名剧目有《五袍四柱》。“五袍”包括黄袍、绿袍、白袍、绿袍、红袍。“四柱”包括“焚柱”、“水晶柱”、“五行柱”、“触天柱”。
陆晶路来源于皮黄戏剧,即徽剧、汉剧和京剧。名剧有《捕鱼杀家》《坐宫》等。
云南路有两种,一种是云南作者或艺人写的地方历史故事剧,如《薛二王头探》、《逼死坡》、《宁北公主》、《陈圆圆出家》等,另一种是从其他地方移植过来的剧目,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等一些剧,此外还有“做面缸”。
后来,云南戏曲艺术家整理了大量的传统剧目。云南戏曲传统剧目中有一半以上是丝弦唱腔,其中《春秋配》、《梅雪》、《花田错》、《凡高宫》被称为四大丝弦剧本。
《春秋大赛》又名《拾柴璐拾柴砸溪》,讲述的是书生李春发与江秋莲、张秋莲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
明代商人江绍的女儿秋莲,被继母贾虐待,被迫和奶妈到郊外去收。秋莲又病又累,坐在路边伤心地哭着。学者李春把他的朋友张延兴送回家。见此情景,他下马问道。奶妈叙述了这些事情后,春发深表同情,把银子送了出去。
秋莲把金接回家,贾反驳说秋莲不忠,要向官府告发。护士晚上带着秋莲跑了。途中遇到强盗侯上官,杀了奶妈,抢了秋莲。秋莲用一招把侯推下山涧,脱险。后来被贾陷害,张延兴的妹妹秋鸾与春发、秋莲分开。
“梅雪”又称“梅花”。故事说的是,在宋代,书生林晓晓第一次进京赶考,遇到公孙健绑的一只庐山狐狸,眼含热泪,乞求怜悯。林孝贤很同情他,请求宫放狐狸回山里去。两人聊得投机,成了兄弟。龚送给一件珍贵的衣服“梅雪”。
林孝贤去他叔叔家,日夜努力学习。为了报答林孝贤的救命之恩,庐山狐狸变成了林孝贤的表妹华艳芳,到图书馆结婚。我不希望这件事被华艳芳的哥哥华春发现,告诉他爸爸。他的父亲大怒,把林孝贤赶出了豪宅。华艳芳也很委屈,带着自己珍贵的衣服逃到了奶妈家。
庐山狐狸还赞助林孝贤为中考状元,并留下一封信说明原因。这时,华艳芳把宝一梅的雪给了奶妈的儿子刘宝。刘保进京入宝,被封为宝状元。他必须和林孝贤见面,并一起来到花屋解释他以前的情况。华府接回了华艳芳,并与林孝贤结婚。刘保也娶了华府的丫环莲儿。
花田错的故事源于《水浒传》,花田错最初种植花卉的农田。花田错是发生在花卉种植小镇和花田节上的一系列故事。宋代,桃花村的富人刘德明有一个女儿,名叫玉妍,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还没有结婚。正好赶上花田节,刘德明让丫环春兰陪刘语嫣去旅游,偷偷拜访合适的人。
襄阳举人姬扁赴京赶考。因为途中缺少资金,他在华天会上摆摊卖画。春兰看到姬扁的才华和非凡的外表,回家向刘德明报告。刘德明命令他的家人邀请他,不想错误地邀请了恶霸周统。周统命令刘语嫣在三天内结婚。
春兰设计让姬扁女扮男装,与刘语嫣见面。当两人订婚时,周统突然抢劫了新娘,而且意外地误抢了姬扁。这时,周统涉嫌抢劫生育计划而被送上法庭。周统的妹妹娄宇发现姬扁是伪装的,在询问真相后,她释放了姬扁,并给他银子作为考试的旅费。
却说到衙门报知女儿被抢,与军长雷横到家,将周接回。此时,春兰误以为被抢的人是,却向说明,前一次被抢的人是,于是她让周换了男装,嫁给了刘语嫣。
在烛光之夜,周对说了实话。春兰怕日后再纠缠他,仍留周在村里对付他哥哥。在被释放后,刘德明被告知并于当晚在庄结婚。
刘德明正在徘徊,正赶上鲁达留下来。鲁达听说这件事,大怒,假扮新娘,躲在帐篷里。晚上周统进洞房,被鲁达打了一顿,落荒而逃。
回鲁达途中,遇虎将李忠劝解,遣回庄,向请罪。这时,姬扁考中了头奖,也来到了桃花村。大家一见面,真相就出来了。最后,和刘语嫣结婚了,周在春兰的牵线下嫁给了。
梵蒂冈宫也被称为叶韩嫣或洛阳桥。剧本生动地塑造了叶的艺术形象,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剧情是这样的。元代至正念时期,世族叶律素的妹妹名叫闫涵。清明节的时候,她带着弟弟去了北京,和小姑子去郊区玩。我看见在空中飞翔的鹅被一只大鹰抓住了。瞬间遇到一个用弓射鸟的帅小伙,一箭射下一只鹰,赞不绝口。一问她嫂子,得知壮汉名叫华云,第一眼就看中了,舍不得。我本有托付终身之意,偷偷把手帕扔给了青年。
韩嫣的爱情深深打动了华云的心,她暗自认为那个主动谈恋爱的美丽动人的姑娘就是那个家庭的女儿。爱情突然升起,很难得到。从此彼此思念,珍惜夫人偷偷给我的手帕。
在封建王朝,男女是非自愿结婚的。闫涵是蒙古人。他的父母去世了,他靠他的哥哥和嫂子生活。韩嫣的兄弟耶律肃被提升为官员和骑士。在北京期间,他把她许配给了现总理年近50的养子杜于士,择日结婚。
当闫涵得知订婚的消息时,他拒绝服从,不贪财富,一心想着华云,一个与他同龄的英俊青年,武功很高。姐姐不肯嫁,耶律大石很生气。她试图逼婚,命令她紧守府门不准出门,马上结婚。
耶律大石很快到了北京寻求晋升到第三级,并被提升到负责治理黄河的官员的位置。他的权力越大,他的欲望就越大。虽然他已经有了妻子,但他仍然想娶奈美的妾。有一天,我在一个桑园里和守卫沙木图玩耍,看到一个名叫薛梅的美女,立刻变得好色起来,大肆调戏,声称要娶妻纳妾。
官贼胡玮炜与平民妻子争斗时,薛梅的丈夫和侄子华云来到这里,气得与官员大打出手,趁机逃走。薛梅侥幸逃脱后,她的丈夫韩梅和华云被带走,为治理黄河而努力工作。
虽然逃了出来,但有权势的官员耶律休想放弃,坚持要结婚,并请一位名叫胡的官员帮助他。胡和沙木图等人下乡抓时,在花云母亲花婆的护送下,闭目养神,不得不回去报告主子。
耶律大石非常生气。他先把沙木图当场打死,然后挥刀杀了州官胡。胡再三磕头求饶后,没有杀他,命令他尽力而为。并密谋定下毒计:一方面派人杀了韩梅和华云,另一方面又让人逼着薛梅去衙门结婚。
没想到,当他们商定了一个诡计,他们被他们的妻子和妹妹闫涵偷听,他们都有自己的意图。妻子怕娶美女,丈夫喜新厌旧,失恋;闫涵害怕他心爱的丈夫会受到伤害,不能这样做。所以,晚上派丫环给花家捎个信,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花婆收到密函后,派武功超群的哥哥带着勇士救出韩梅和花云。胡等人回家逼成亲,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巧妙的一举两得的计策:华云女扮男装代替去官府结婚,乘人不备偷取的政绩和华云的好姻缘。
作为中间人,智勇双全的花婆先过了官府,偷偷跟闫涵传递好消息,让她心平气和,积极配合,成就好事。按照约定的日期,政府做了一个隆重而不同寻常的准备,房间里很是五颜六色。墙上挂着许多名画,包括闫妍亲自布置的,令人喜出望外。
婚礼当天晚上,所谓的新娘华云被安排由闫涵陪同。那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天赐良机,两人表达了对彼此的爱慕之情,情不自禁的流露出来。趁人不备,两人互相照顾,迅速跑出家门,成就了美满姻缘。
这种折子戏的表演有很多,单个表演就叫“挂画”。
无论是改编自少数民族故事的剧目,还是传统剧目,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之所以喜欢滇剧,除了这些剧的故事性强之外,也是滇剧本身的特点。
朗读也叫朗读,是说的意思。滇剧的唱诵可分为韵白和散白,韵白分明,带有程式化的戏曲腔,比读诗更有诗意;祛白既是日常生活的口语化理念,也是一种小声音。不同的出生年代,旦、静、丑,不同的社会地位,使用不同的吟诵和唱腔,其形式之丰富,远超一般戏剧。
圈内人常说:“七分读白,三分唱”,可见读书之难。白色的字很难读。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不仅要升华为艺术,而且要优美、有感染力,真正达到“说得比唱得好”的境界。
比如滇剧《三审》,审判长王金龙和犯人的妻子苏三,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两位陪审员也感觉到了他们的关系,所以故意调侃,但又怕得罪上级。四人配合默契,观众百听不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话,可见“读书”的魅力。
例如,在滇剧《智恒的诗》中,曹操的一段话念道:
回想当年,我就拿着这一招,破了黄巾,活捉了吕布,灭了袁术,收了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颇无愧于此人之志!
剧中主角曹操的这段抑扬顿挫的独白,表现了一匹骏马的悲壮精神和飞逝的光阴,让人感到理解、同情和敬佩。
《永别了,窑子》中还有一段薛平贵向妻子告别的话。虽然语言不多,但那悠长的拖腔、沙哑的颤音、急停和高音突然变成云朵表现出离别的感觉。
另外,滇剧不仅有可闻的对话,还有不可闻的语言。当角色举手,用衣袖将对话者隔开时,他此时所说的话表达了他内心的想法,在影片中起到画外音的作用。
滇剧的理念既有进入角色的一面,也有离开角色的一面。很明显,剧中的角色在说话,偶尔会蹦出一句非角色的话,是演员的话。
比如《鸟盆记》里,包拯说:“大胆讲。”
原告说:“我们小丑没有你们脸上的响度。”
这种角色之外的叙述,或插科打诨,或借古讽今,或把现实生活中的当代话语引入古代戏剧,虽然与剧情无关,却有着独特的戏剧味道。
总之,滇剧的这个角色,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让观众乐此不疲。滇剧的朗诵艺术是一种脱离生活、高于生活的戏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