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元之战是怎么进行的?

明朝灭元之战是怎么进行的?

这一站,我就来说说明朝灭元之战。这场战争是明军和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决战。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占中原各地,孤立大都,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1352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军队。四年后,他登上王武的王位,并设置官员。建立政权后,明太祖先后夺取湖广、江西、江苏、浙江四省,为元朝的北伐铺平了道路。

1367年10月21日,朱元璋命丞相徐达为大将军,副将军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为了顺利进行北伐,赢得人民的支持,朱元璋下令士兵在开始职业生涯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杀戮和掠夺,并发布讣告,以“驱逐路虎,恢复中国”为口号,号召汉族各界齐心协力。为了后方北伐的安全,他命令留在江淮的士兵加强警戒,防止元军进攻。

北伐的明军主力从江淮北上,只用了四个多月就攻占了山东。袁婷失去山东,就像失去了左臂,整个战略处于劣势。三月,徐达率军西进,分两路攻打河南。一路从济宁溯黄河而上,攻打汴梁(今河南开封);另一路从永城、贵德(今河南商丘)攻徐州(今河南许昌)。

同时,徐达还命令襄阳、安陆、竟陵等地的兵马北上攻打南阳,协助北伐主力共同作战。明军沿途节节胜利,短时间内先后攻占了汴梁洛阳、嵩州(今河南嵩县)、陕州(今河南陕县)、周琛(今河南淮阳)、汝州(今河南临汝)等地,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潼关。

至此,元朝的屏蔽已除,外援已断,明军被包围成弧形。五月,朱元璋亲自抵达汴梁。他听取前线将领的战报,讨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根据当时元朝廷已经陷入孤立的情况,徐达主张从临清(今山东)向大都逼近。

朱元璋同意了他的建议,决定让右副将军盛丰继续留在汴梁。左江西驻守河南(今河南洛阳),镇国将军郭兴等人留守潼关,徐达率领大军北上攻打大都。

闰七月初一,徐达率领的明军主力从滦河(今河南封丘西南)北上渡河,一路经过雨荷(今渭河)、临清、路畅(今河北景县)、通州(今北京通县)。军队到达了大都城之下。元顺帝见大势已去,于二十八日夜,与太子、后妃等人从建德门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8月2日,徐达率领的军队占领大都,从而结束了元朝对中原近百年的统治。

占领大都后,北方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归明军所有。元顺帝逃到了北方,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北方战场。在的袁抵抗武装力量,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

明军攻陷大都后,朱元璋及时调整了战略部署。8月15日,命令大都督副使孙兴祖、大都督助理华云龙驻守北平(今北京),徐达、常遇春继续西进攻打山西。与此同时,他命令和骈将军唐河从河南渡河,以帮助攻击晋军的主力。1369年正月,明军攻陷大同,继而攻陷山西。这时,包括李思琪和张思道在内的65,438+00多人盘踞在陕甘。徐达平定山西后,迅速进攻但等,以彻底平定这一带。徐达率领全体将士平定陕甘地区,用了10个月。明军还攻克了逢源路(今陕西Xi安)、凤翔、兰州、临洮等重镇,基本上消灭了元军在这些地区的势力。至此,朱元璋灭元的北伐战争告一段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灭南后,是如何制定北伐计划的?

朱元璋在横扫南方各地武装力量后,积极准备北伐。他首先征求将军们的意见。平章常遇春认为我们应该率领大军直入首都,这符合袁婷的京都。朱元璋认为这个计划风险太大。他分析了袁婷在各地的兵力分布和各部的实力,认为大都城很难攻下。如果军队不能立即突破城池,就只能驻扎在城下。这会造成我军粮草匮乏,如果敌人援军到来就会陷入两难境地。为此,他提出了更稳妥的部署:攻打河南、潼关等地,孤立大都。

朱元璋登基后,为什么要建英雄楼?

朱元璋登基后,下令修建功勋楼。军事。刘伯温得知,急忙向朱元璋辞官,得到了他的同意。刘伯温临行前告诫徐达,一旦英雄庆宴,就要步皇帝后尘。英雄楼建成后,皇帝设宴款待开国功臣。总算记住了刘伯温的警告,盯着皇帝的一举一动。大臣们都喝醉了,皇帝突然起身走到门口。徐达以护卫的名义跟了出去。不一会儿,功勋楼陷入一片火海。大楼里所有的英雄都被杀了。原来朱元璋怕这些英雄造反,设下了这个毒计。

徐达虽然九死一生,但后来因为皇帝的怀疑而死。

开阔眼界

此役显示了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正确分析形式,选择最合适的作战方针,是此役胜利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