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发现30吨的铁牛,已沉睡1000多年,为何专家说这是无价之宝?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直都是我们的母亲河,正是她孕育了优秀的中华文化。曾经的黄河一直温和平缓,给农业带去了很大帮助。但是随着两岸树木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急剧恶化,泥沙不断堆积,黄河也不再平静,变得“暴躁异常”。

史书记载,从很早开始,黄河就经常洪涝频发,洪水席卷了无数人的家园,治理黄河水域一直是从古至今都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为了治理黄河,古人也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现代在黄河发现的重达30吨的铁牛,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铁牛沉睡了有1000多年,被专家视为是无价之宝。那这些铁牛是如何放到黄河之中的呢?

关于黄河治水的记录,自唐朝就有记载,位于蒲州城的黄河水道上游淤泥堆积,经常发生洪灾。皇帝就下令让当地的官员打造了四座铁牛,特意用于镇压浮桥,以免再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这些铁牛上任后就兢兢业业,一直很好地保护着当地的老百姓。铁牛不仅用于镇压桥梁,还兼具观测黄河水位的工作,老百姓感激铁牛的奉献,时常自发前往祭祀。

时光荏苒,黄河改道,再加上黄泛区的扩大,这四座铁牛也因此沉寂于河底,被泥沙掩盖,不再见天日。一直到1990年,国家决定对黄河开展清淤行动,陕西省也把蒲州城列入了清淤的重点对象。随着工程的进行,淤泥不断被挖出,被淤泥掩盖的四座铁牛也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随后闻讯赶来的专家组织了铁牛的发掘工作,得以让铁牛重见天日。

此时的铁牛已经沉睡了1000多年,但还是和千年前一样,栩栩如生。专家们研究后发现,这些在黄河发现的铁牛,高约1.5米,长3.3米,一尊就重达30吨,打造于唐开元年间,是当之无愧的无价之宝。这样大规模的铁牛,世所罕见,铸造工艺也精湛复杂,很难想象在全靠人力的唐朝,工匠们是如何打造出这样四尊铁牛的。因为被河水隔绝了氧气的侵蚀,铁牛表面生锈和氧化部分不多,保存十分完好。

这四尊铁牛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工匠们凭借巧夺天工的手艺,才打造出这样气势宏伟的铁牛,它对于研究当时的桥梁建筑,冶金工业还有艺术审美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是人类罕见的瑰宝。如今铁牛被收藏在博物馆中,供各地的人们参观瞻仰,***同领略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