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为什么不写南明而只写到1644年?
因为在史学圈内,大明朝的国祚就是到1644年终止,南明不能算是正统王朝,被认定为割据政权。其实这一点就以什么去界定,历史爱好者们也是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以首都被攻破,有人认为是正统血脉断绝,也有人认为是正统朝廷整个被端掉应该算是终结。在这里我们也随大流,以教科书上的1644年为准。
由于大顺政权攻破开封,北京城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流民军直扑城下。无力回天的崇祯帝无法让自己的子嗣与自己离开都城并前往陪都南京,到最后也未能命人送出一道诏书。作为经过大明文武百官认证的最后一个正牌皇帝就这样吊死在了煤山的树上。也许在当时或许汉人还不会承认明朝的灭亡,但是我们讲史一般就是到此刻为止。
古中国总会用逐鹿中原,秦失其鹿之类的成语来形容正统与合法性。这个鹿在后世并非字面上的意思,含义有很多,比如三国中提到的传国玉玺,或者后世皇朝争相入主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人来看,北京城沦陷于大顺后又易手于满清,大明的正统的一支已经被灭,由于燕云在宋代的重要性,实际上中原也已将落入胜利者的手中。
没有经过崇祯合法认证与遗命的南明朝廷若是胜了还能作为正统延续,但若是败了便只能作为割据政权存活于史料中,正应了胜者王侯败者寇的道理。南明的诸位皇帝也只是经过地方官员各执一词的推举,为的无一不是自己的利益。因此,《明朝那些事》也是遵循着上述理由在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