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举一些用“博弈论”分析现实生活中问题的例子。

1,聪明猪游戏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端有一个猪槽(两头猪都在槽端),另一端装有一个按钮,控制猪食的供应。当你按下按钮时,65,438+00单位的猪食会进入食槽,但在去食槽的途中,会有两个单位猪食的实物消耗。如果大猪先到达低谷,大猪与食物的收益比为6:4;同时动作(按下按钮),收入比为7:3;仔猪先到达低谷,收益比9:1。

那么,在两头猪都是明智的前提下,最后的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智能猪博弈”是纳什在1950提出的。

事实上,猪选择等待,让大猪按下控制按钮,而他选择“乘船”(或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如果猪选择等待,猪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净收入,而如果猪行动,只能获得大猪留下的1个单位的净收入,所以等待比行动好。

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如果小猪行动,小猪的收益将无法覆盖成本,净收益为-1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为零。总之,等待胜于行动。

当大猪选择行动时,如果小猪行动,它的收益是1,而如果小猪等待,它的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时,如果小猪行动,其收益为-1,而如果小猪等待,其收益为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

综合来看,无论大猪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会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优势策略。

2.协同攻击问题

两位将军各自带领部队埋伏在相距一定距离的两座山上,等待敌人。a将军得到可靠消息,敌人刚刚到达,战况不稳。如果敌人没有防备,两军共同进攻,就能取得胜利;而如果只有一方攻击,攻击者就会失败。这是两位将军都知道的。

a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配合B将军进攻?当时没有电话等通讯工具,只能靠派情报员传递消息。A将军派情报员去找B将军,告诉B将军敌人没有防备,两军在拂晓时一起进攻。

然而,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特工失踪或被敌人俘虏。即虽然A将军派了一名情报员向B将军传达了“黎明时一起进攻”的消息,但他并不确定B将军是否收到了他的消息。

实际上,代理人回来了。A将军又失落了:B将军怎么知道特工一定回来了?B将军在没有把握特工会回来的情况下,是不会贸然进攻的。于是A将军又派特工去B。但是,他不能保证代理这次一定会到达将军B...

这就是J. Gray在1978中提出的“协同攻击难题”。更糟糕的是,有学者证明,无论代理人成功来回跑多少次,都无法让两位将军一起进攻。

扩展数据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撰写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结构扩展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到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在1950 ~ 1951中,约翰·福布斯·纳什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平衡点的存在性,为博弈论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对策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对策》(1951)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的存在定理。

此外,赖因哈德·泽尔腾和约翰·哈萨尼的研究也促进了博弈论的发展。今天,博弈论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对完善的学科。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等诸多学科。

百度百科-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