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感触最深的地方

《卖火柴的小女孩》感触最深的地方:过大年时,小女孩穿着破烂的衣服,她又冷又饿。小女孩的家只有房顶,四周没有围墙,虽然草、布挡着,但是风是无孔不入的,所以跟外面一样冷。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容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846年。《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为线索,讲述了大年夜的街头又黑又冷,一个乖巧、美丽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饿、寒冷、孤独中五次擦燃火柴。

在火光中看到不同的幻像,最后在大年夜,在幻想中微笑着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小说影响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被译成了一百多种文字,而它在中国,则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卖火柴的小女孩》用于演剧、芭蕾、木偶戏,动画片等声音制作训练,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卖火柴的小女孩》改编的动画片作品,有丹麦、冰岛、英国、日本、韩国等多个版本。

小说人物介绍以及表现手法:

1、小说人物介绍

一是“大”拖鞋与“小”女孩的对比。“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的确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即便这样,最令人觉得可怜的是,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着头赤着脚、孤苦伶仃地在街头卖火柴。

二是,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与美丽的金黄的长发对比。文中这样写“雪花落在她的金色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拉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读到这里,谁都觉得小女孩长得实在美丽可爱,但她自己因为又饥又冷,根本不会注意这些。

2、小说的表现手法

小说描写一个花季少女纯洁灵魂的摧残,女孩连最起码的温饱都失去的一瞬间,仍然保持着对美好情境的向往,这或许就是人性的本真所在,而作家安徒生恰恰是把这个弱小生命的凄苦和悲惨命运与她对美好情境的向往与破灭叠化在一起描写的,这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