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林文艺复兴的主要贡献
基督教文献整理
查理曼大帝制订了《卡洛林书》,规定了罗马教义和宗教的基本仪式,从而使各处自发的对教义的解释和凌乱的宗教仪式得以定型。他还利用王权的力量,指派阿尔古因组织人员在797年—800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圣经》文本进行了校勘,统一了《圣经》文本并将其译成了拉丁文,成为后来天主教通用的定本。授权阿尔古因对基督教的文献典籍(包括《本尼狄克院规》等)进行大规模的抄写和修订。 查理曼大帝要求每一座教堂和修道院都要设立学校与图书馆,用拉丁文传授“七艺”(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七艺”的课程后来发展为了较为完备而独特的欧洲课程体系。
这时期著名的学者有——
学识渊博的盎格鲁·撒克逊的教士、诺森伯里亚的学者阿尔古因(Alcuin);
意大利比萨的副主教、语法学家、文学家佩特鲁斯;
阿奎勒斯的保罗伊努斯;
伦巴德的历史编纂学家保罗努斯和迪雅克努斯;
西班牙主教、古典派学者西奥达尔;
乌尔吉尔主教菲利克斯;
后来撰写查理大帝传的艾因哈德;
协同30名同伴从英国渡海而来的修女利奥巴,她被任命为陶伯比绍夫海姆修女院院长。 Lorsch Gospels 778–820. Charlemagne's Court School.卡洛林艺术包括780年—900年的120年时间。
由于查理大帝命令学校与修道院抄写圣经,因此泥金装饰手抄本的艺术开始发达,他们把文字的书写提升为书法与设计的艺术。在查理曼王朝之前,抄写员可以自由选取字体,包括onciale, semi-onciale, capital, rustic。查理曼时期,为保证抄本内容的准确性,统一为“卡洛林小写字体”。789年,国王查理曼发布命令,努力统一整个欧洲书籍的版面标准、字体标准、装饰标准。并且爱尔兰人的野性风格渐渐转化为欧陆的文雅风格。这一时期著名的抄本有:Godescalc Evangelistary (781–783),the Lorsch Gospels (778–820),the Ada Gospels,the Soissons Gospels,和the Coronation Gospels等。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主要有书籍插图和建筑。著名的《圣马太》是查里曼福音书的插图。亚琛大教堂(因查理曼在此加冕,又翻译亚琛王宫)是依照意大利圣维塔尔教堂而建造的。 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推崇古罗马巴西利卡式建筑,并受当时的拜占庭风格影响,开创了建筑史上罗马式建筑风格的时代。
位于当时首都亚琛的亚琛大教堂为其代表作。
亚琛大教堂是查理曼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工程,为了体现复兴古典的愿望,王宫教堂的设计以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为蓝本,平面布局和结构基本上保持了圣维他尔的特点,只是在内部的处理上不像圣维他尔那样活泼而更偏重于统一性和整体性,显得庄重严肃。尽管如此,它仍然体现出查理曼帝国对古罗马的向往。事实上在北欧建立一个这样的教堂非常不易,其中的圆柱和青铜栏杆都来自遥远的意大利。这个教堂还运用了罗马建筑中的方形柱和拱门。最引人注目的要属教堂西面的入口了,由于当时罗马在亚琛的西面,亚琛所有教堂的大门都一律朝向西面,这一向西的入口建筑也叫西面工程。西面工程就是在亚琛大教堂第一次出现,即正西面的入口处有两座高塔。这种建筑样式是北方的城堡与南方罗马风格结合的产物,在反映出对罗马向往的同时也成为后来罗马式教堂的基本形式。 由于卡洛林王朝重视恢复古典文化,在宫廷罗致了文人学者整理古籍,著书立说,自然也促进了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
《圣马太》是查理曼福音书的插图(约800-810),它在风格上力图恢复古代的写实手法,在构图、造型和人物的精神状态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充分显示出宫廷派绘画所具有的写实技巧。而比它晚约二三十年的另一幅《圣马太》插图却反映出新的加洛林绘画语言。在《艾伯总主教福音书》的一页中,虽然有明显的查理曼福音书的痕迹,但是画面却充满着一种活力,画中的每一件东西似乎都被风裹了起来,这位传道者已经由以前平静的罗马作家变成了一位受圣灵引导的先知,显出全心依赖上帝的意愿和一颗虔诚、单纯的心灵。 阿尔古因(Alcuin,735?—804)是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当时的文化领袖。他生于英格兰的约克郡。781年,他遇见查理大帝,并受查理大帝之邀,来到法兰克,从此追随在查理大帝左右,成为加洛林文艺复兴的主要组织者和代表人物。796年,他被任命为图尔的马丁修道院院长,该修道院后来成为了加洛林帝国的学术中心。据说,他极为重视和不遗余力地研究古典学术与圣经学说,一生曾主持收集整理了很多文献典籍,并按查理大帝的意愿编撰了《加洛林书》,还留下了三百余封拉丁文的书信以及主持了拉丁文字的改革工作。查理大帝对他也是爱惜有加,甚至亲自去阿尔古因主持的学校中听课。可以说,查理大帝的基督教文化思想和文化政策,无不深深地打着阿尔古因的印记。阿尔古因对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思想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不仅协助查理大帝制订了适应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基督教文化政策,而且还把对古代文化肯定的态度嫁接到基督教文化之中了,因此后人认为正是他较为系统表现出了基督教人文主义精神。原因在于,他把目光越过了罗马而盯住了希腊,并把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精髓与基督教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中世纪的基督教真正具有了西方的文化形态。例如,他推崇的“七艺”,即算术、几何、音乐、天文、文法、修辞和逻辑,就是希腊文化的结晶。但是,阿尔古因又不是古典文化的弘扬者,而是要将其进行改造后,使之成为为基督教服务的东西。具体来说,在阿尔古因的眼中,文法指的是拉丁文法;修辞专指宗教教义阐释和讲经布道的辩才;逻辑则指供神学论证和驳斥异端邪说的形式推理方法;算术用来解释《圣经》中的数字;几何成为根据《圣经》的思想来解释大地的工具;天文学用来推算宗教节日和按教会传统来构筑宇宙图式的手段;音乐更成为了以礼拜圣诗为内容艺术形式,乐曲被用于宗教仪式。这样,希腊的“七艺”经过阿尔古因的改造,成为了中世纪宗教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可以说,“七艺”在阿尔古因眼中这一惟神学是尊的特殊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于它在希腊文化中的功能了。
然而,无论阿尔古因如何惟基督教是尊,他还是通过对古典文化的收集、整理、抄写、研读等努力,让缺少古典文化传统的日耳曼人,尤其是那些宗教人士,接触到了古代希腊的优秀文化。这在当时实际上起到了初步的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的历史作用。同样,他没有不由分说地对希腊罗马的文化进行全面的否定,而是改造和利用了它,并提出对待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崭新观念。 约翰·斯克特·QD埃里金纳(John Scotus Eriugena,约810—880)是加洛林文艺复兴最后的集大成式的代表人物。埃里金纳是爱尔兰人,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精通希腊文。845年,查理大帝的孙子,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请他出任宫廷学校校长。877年秃头查理死后,他回到英格兰。他的主要著作有851年写作的《论神的预定》和在865年前后写成的《自然的区分》等。但是,真正建立他作为伟大集大成式学者声誉的,则是他对《狄奥尼修书》的翻译。
《狄奥尼修书》原是希腊文,埃里金纳在858年奉秃头查理之命翻译这部著作时,同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论述了现实世界与天国神意的神秘联系,即和谐永恒的神意天国原型藉世俗的形象彰显自身,世界因此极似一种天国本体的隐喻和象征。把这个思想运用到艺术上,那么,在埃里金纳看来,它意味艺术作品虽然是物质客体,然而其本原在上帝。艺术观念的原型是上帝这个“逻各斯”,“逻各斯”下达到艺术家的魂,再由灵魂下达到物质。因此,在埃里金纳眼中,艺术同自然一样,其美在于神圣秩序的彰显。这样,在埃里金纳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的重心已经从古代希腊罗马所主张的艺术是对现实模仿的见解,转向了对神圣原型的模仿。古典艺术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真正融合在一起了。应该说,这样的看法,基本上是对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特征的总结,也基本上概括了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特征。 此外,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著名学者还有爱因哈德。他记述查理大帝行迹的传记作品《查理大帝传》,就当时的社会文化条件而言,水平还算较高。在这部传记作品中,他虽然在其中对查理大帝进行了多方面的美化,其行文也呆板有余,活泼不足,但仍然是查理大帝时代最有价值的史传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