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第一个月,上海为什么更脏了?

“98.9%的市民愿意进行垃圾分类,不愿意的仅占1.1%。”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了一份《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状况调查报告》。调查通过对上海市100个居委小区随机抽取100名居委干部、200名保洁员和2000个居民获得数据。

数据显示,67.6%的市民表示,上海已具备相应条件推行垃圾分类。但调查还显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市民对垃圾干湿分类意识较差,垃圾混装运输打击市民分类积极性。为此,报告建议政府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步伐,加快对垃圾末端处置的投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另一份调研数据——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完成的《关于优化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机制的若干建议》,这个数据则显示——在上海市部分小区,60%的垃圾分类是靠专职人员的二次分拣完成的,居民主动参与分类的热情不高。在此之前,11月20日,上海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听证代表,举行《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这次听证会议题包括: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关于非住宅物业和公***场所分类收集容器设置,以及关于生活垃圾分拣员辅助分类制度等。紧接着,12月9日,上海市人大代表年终集中视察活动中,从环境保护视察小组传出消息——上海有望在今年年底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在上海今年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垃圾分类到底执行得怎样?遇到什么困难?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大城市做得怎样?《新民周刊》记者走访调查的结果显示,喜忧参半。当年,上海废弃物回收面之广,曾得到过联合国专家的表扬。时过境迁,要重新走上垃圾回收之路,谈何容易。当然,垃圾分类毕竟在前进的道路上推进。今年以来,截至11月15日,上海市新增参与垃圾分类者,计369个菜场、229个机关、866个企事业单位、1097所学校、89座公园,新增覆盖居民98.8万户。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樱花苑小区2013年6月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居委会书记徐培英做过几次统计,比如6月5日到7日,小区平均日产垃圾808.2公斤,其中湿垃圾分拣率是36.2%。在垃圾分类推行一个月后,7月16日至18日再做统计,由于夏日的到来,小区平均日产垃圾上升到949.2公斤,可湿垃圾的分拣率也上升到42.7%,这些分拣出来的湿垃圾,被统计在该小区的垃圾减量里。随之而来的,是樱花苑小区之前的8个垃圾投放点减少为3个。

上海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可不是从2013年才开始的。早在20世纪末,上海就已经开始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这一时间起点,与台北市几乎同步,走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上海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方式基本确定以焚烧为主,垃圾分类的标准,也逐渐与垃圾焚烧厂的要求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