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君主为什么要称自己为“寡人”?
“寡人”这个称呼意思就是“在道德方面做的不足”的人。皇帝这么称呼自己多半就是谦称。唐朝之后,慢慢的就没有这种称呼了。
这是一种自谦的称呼。在古代的时候,君王们都很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仁德的君主,要以德服人,以德治国。这种称呼频繁的存在于春秋战鼓时期,在当时,国家的领域都比较小,而且战争也非常的多。所以说,君王和自己的国家就没有什么安全感。来了客人什么的,他也不敢太过于高傲,于是都是自称寡人的。君王这样称呼自己也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即使这个人没有帮到什么忙,但是最起码的在这么紧张的时候,千万不要得罪了什么人。
所以说,“寡人”这个说法,并不是“孤家寡人”的含义。也是因为古今对于一样的字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而已,这种说法可能只有在古汉语词典里才会有所体现了。但是再往后,皇帝就不这么称呼自己了,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国家已经形成的一定的规模,是时候树立自己的权威了。后来,君王基本上都是自称“朕”,这个称呼,相比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听得都比较多了。
“朕”这个字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就是指君王本人。其实这还是来源于秦始皇的一个故事,秦始皇老的时候,身体机能慢慢的就下降了,他就想着怎么能延长一下自己的寿命。他就开始派人去寻找一些方法能够使自己长生不老。找到了一个比较仙的人,他说秦始皇应该成为一个金刚不坏的真人,于是,秦始皇就让大家叫他真人,自称“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