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双筷子想到的
筷子,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我吃面条的时候喜欢用筷子把面条卷起来,然后吹一吹,一口就吃完了。
看到一个关于筷子的公益广告。虽然只是一个关于一双筷子的故事,但结尾却让我想哭。
2014马年春晚播出五分钟公益广告《筷子》。广告由几个片段组成,分别是启蒙、传承、礼貌、关怀、思念、睦邻。
启蒙:一位老人用筷子蘸各种口味给宝宝品尝;
传承:母亲教孩子用筷子吃饭。刚开始孩子们用不好筷子,哭了。妈妈告诉孩子,我们是中国人,要用筷子。最后,孩子成功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肉,破涕为笑;
李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一个小男孩伸出筷子去夹菜。他爸爸拦住他,告诉他让他爷爷先动筷子。
关心:漫天大雪,小伙子回到了三年没回的家。他妈妈做了他最爱吃的饭,问他这次能不能在家多呆几天。他拿起妈妈做的菜,笑了。
思念:一位老人把碗筷放在桌上,说:爸爸妈妈,今天过年了。
街坊:一个老人站在门前,看着邻居家的孩子提着大包小包回家。他们问候了老人,然后回家准备晚餐。邻居们看出了老人的孤独,邀请他一起吃饭。多一个人就多一双筷子。
广告的最后是这句话: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情感,韵味十足。
每个片段都很简单,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瞬间,没有刻意的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跌宕起伏,这些都是普通人常见的事情。
我还记得看到这个公益广告时的感受,喜悦,认可,喜悦,感动...
看到宝宝品尝筷子的味道,我就想到小时候爸爸用筷子把自己杯子里的白酒叠起来给我品尝。味道真的很长。
看到广告里的宝宝打嘴,我忍不住笑了。我想知道婴儿尝起来是什么味道。
看到妈妈教孩子用筷子吃饭,想到我小时候筷子也不好使。
我妈妈煮了红芋头粥。我觉得红芋头太大了。我想用筷子夹碎它,但是我把碗戳翻了。父亲看到了,赶紧收拾桌子,帮我掰红芋头,教我用筷子。
我看到小女孩会用筷子,我为她高兴。
看到年轻人回家品尝妈妈做的菜,让我想起了我上大学的时候,离家几个月。当我回家的时候,我妈妈总是做我喜欢吃的东西。
那一筷子的食物,饱含着母亲的爱和我们对母亲的眷恋,不能忘记。
看到邀请邻居吃年夜饭的那家人,我特别想哭。
他们说的很简单——多一个人就多一双筷子。他们也没说什么:看你过年多孤单,别想太多。
他们看到了邻居对亲情和团聚的渴望,却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他们只是请他吃饭,把友谊变成了行动。
筷子是很常见的物品,广告中人物说的话也是日常对话,东西也是生活中的琐事。平凡的事,平凡的情感,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力量。
这个公益广告涉及的主题非常宏大,关于传统,关于感恩,关于礼貌等等。
如果用同样宏大的素材来表现宏大的主题,就容易显得空洞,太说教。像这样选取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能引起观众的* * *并在平凡中看到真相。
我从这个广告想到了我们的写作。
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某个主题,想让作品有深度。
写一篇深刻的作品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你没有选对素材,过于努力,你的文章就会变成思政课的教材,而不是好文章。
齐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9月2021,1308字,* * *累计19021字。
第二周主题打卡:最打动我的一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