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小心!无菌、防螨、穿太多,澄清父母过度保护的三大误区。
误区1:无菌空间预防疾病?我们都知道清洁、卫生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照顾稚嫩的新生儿或幼儿时,每个新手父母都尽量避免接触细菌或感染。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致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细菌和病毒才是宝宝免疫力的来源。
生活中充满了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人体内有无数的细菌。皮肤、口腔和鼻粘膜,或者肠道里都有大量的细菌。但是,这些细菌包括好细菌和坏细菌,它们可能不仅会带来危害。宝宝1岁之前的免疫力来自于母亲和母乳。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奶瓶、乳头等物品在使用前必须消毒。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免疫功能也会茁壮成长。1岁以后,只需要按照健康卫生的原则处理孩子的物品。
但是,虽然保持清洁,讲究卫生是好事,但很多家长都有矫枉过正的行为。比如所有的东西在提供给宝宝之前都必须经过高温或紫外线消毒,或者家里的洗涤剂全部换成标榜防螨抗菌的产品,让人怀疑是否真的有必要。市面上的抗菌产品确实可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但同时也会担心化学药物的残留。就婴幼儿产品而言,这些制剂并不是那么必要。如果还习惯使用本产品,要注意是否冲洗干净,避免化学药剂接触皮肤,造成幼儿稚嫩皮肤的不适应和敏感。振兴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儿科医生罗解释说,对于致病菌,人体有完整的皮肤和强大的胃酸做挡箭牌,就像国防系统一样。所以,对于孩子的照顾,家长不需要过分的想达到无菌的状态。适度的细菌接触可以激活儿童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但是,为了避免疾病,保持环境清洁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仍然非常重要,例如,保持空气流通以减少疾病的传播;控制家中的湿度,减少过多的霉菌繁殖;在处理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一定要洗手。
适度接触细菌罗博士指出,基本上我们面对的大多数病毒和细菌都不会担心生命会通过接触产生抗体,就像疫苗的原理一样。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第一次遇到不熟悉的细菌或病毒时会形成记忆,但产生抗体的速度较慢。但是,当你再次遇到这种病原体时,你会立即产生抗体来制服它。因此,婴儿不需要完全处于无菌空间。通过让婴儿接触生活环境中的病毒和细菌,可以使婴儿具有良好的免疫力。
那么家长如何分辨哪些情况需要清洁,哪些情况的细菌可以接受呢?在婴儿期,护理人员在接触婴儿前洗手是必要的,但不需要消毒。到了8、9个月的时候,孩子开始学习爬行。在安全的环境下,用清水擦拭的地板可以让孩子探索,通过摸东摸西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建立他们的数据库。然而,当然,他们必须在吃饭前洗手。
婴儿通过接触病毒和细菌会产生抗体。
延伸阅读:宝宝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坏”习惯,该不该制止?
误区二:营造零过敏原环境?婴幼儿过敏的概率一直在不断增加,这也让所有的家长都很头疼。每次看着孩子揉痒痒的鼻子或者没完没了的打喷嚏,他们都觉得无比心疼。很多家长为了改善宝宝的过敏情况,不厌其烦地操作零过敏原环境,但这真的可行吗?
过敏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过敏,孩子过敏的几率也会增加。除了遗传因素,饮食也是导致孩子过敏的一大原因,比如贝类、鸡蛋、某些水果如芒果、猕猴桃等。此外,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如台湾省空气质量差,或者儿童平时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尘螨,都可能引起儿童鼻黏膜出现过敏症状。虽然期望孩子远离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尘螨,如果家长想完全隔离,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隔离所有的过敏原。有些家长为了降低孩子的过敏率,会将宝宝与毛绒玩具、宠物隔离接触。罗医生解释说,早晨和晚上通常是孩子过敏的时间段,孩子在这两个时间段频繁在客厅和卧室活动,经常接触枕头、娃娃、地毯、窗帘等。因为这些家居摆件不容易清理,日积月累会堆积很多尘螨。如果孩子过敏,应尽量避免家里铺地毯,以免尘螨堆积。但是,家居环境中的所有窗帘、沙发都不含尘螨。基本上只能减量,不能完全隔离。而且,如果孩子习惯了过去的生活环境,突然想有大的改变,也可能引起幼儿的反弹。比如孩子习惯抱着睡毯或娃娃,不如换个方式,比如睡前把娃娃放在孩子床边的柜子里,告诉孩子“娃娃要睡了”或者让孩子把娃娃搬进被子里:“让娃娃盖被子,这样他就不会感冒了”用另一种方式减少。
试试看!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养宠物是否会使孩子的过敏症加重。罗郁芳博士指出,宠物身上的细小毛发确实可能导致过敏症状。有些有毛孩子的家庭,宝宝出生后,有的对猫狗不敏感,有的却非常敏感。罗博士解释说,其实影响孩子对宠物是否敏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免疫系统转换的状态或者接触动物的时间。客观的建议是,如果你家3-6岁的孩子正处于呼吸道过敏高峰期,每天离不开抗组胺药,那么这期间就不要考虑养猫养狗了,否则又多了一个过敏因素,孩子流鼻涕不停,晚上咳嗽,药物停不下来,非常令人担忧。
另外,如果家里决定养宠物,有轻微过敏的孩子,那么选狗会比选猫好。临床上也发现猫比狗有更强的过敏原。除了头发,唾液和排泄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即使在猫去过的地方,几个月后仍能检测出过敏原。而狗狗则可以考虑选择毛发发生时间长的品种,比如贵宾犬、拉布拉多犬等,不会发生变化,经常掉毛。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来降低儿童的过敏率,例如避免将宠物放在通风口或卧室中,罗博士补充道。毕竟过敏原不可能完全隔离,不如给孩子一个机会,用聪明的方式去尝试接触和适应。食物过敏方面,不建议严格限制食物种类。童年时期限制过多,将来可能会导致偏食。基本上孩子的奶蛋都比较敏感,3岁左右大部分可以改善。我们只需要把握好,添加过敏食物时,先从低浓度、少量开始,而烹饪方式是蒸,不炒。
延伸阅读:季节性过敏怎么办?不用担心,医生教你从日常护理开始做好防范!
误区三:多穿衣服以免感冒?很多家长常年忧心忡忡。孩子应该如何穿着符合节气?大热天真的只能穿一件背心吗?冷气团来袭如何保暖但不透气?一不小心感冒了,一定会导致感冒吗?让专业的医生为我们详细解答各种问题。
正确的体温概念基本上,孩子的体温和普通成年人相差不大,大概是36 ~ 37℃。但是,由于身体体积小,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儿童的体温容易受到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天气寒冷时,体温受外界影响,更容易受凉失温。天气热的时候,体温会升高,夏天有时候会热。罗郁芳博士说:“成年人通常通过触摸孩子的四肢来判断他是否足够温暖,但手和脚等部位可能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即使孩子的身体是温暖的,他的手和脚可能仍然会感到有点冷。建议想测孩子体温的家长可以摸一下孩子的肩胛骨中间,这样会更准确。必要时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表给宝宝量体温,确定正常,可以让照顾者放心,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感冒≠感冒父母觉得天气冷了,会赶紧给孩子添衣服,为的是防止孩子感冒或着凉。然而,罗郁芳博士澄清说,感冒并不等同于感冒,感冒一定是被病毒感染了。在一项研究中,受试者被分成两组,每组都暴露在病毒中。不同的是,一组人在暴露于病毒后,搬到了一个温度正常的温暖空间。另一组活跃在寒冷地区,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人感冒的几率差不多,也就是说不管冷不冷,只要接触到病毒,都有可能感冒。相比之下,一个人即使被放在无菌无病毒的寒冷空间,也可能只是失去体温,不会感冒。
保暖有好处。父母随时随地像包粽子一样包着孩子。虽然他们渴望给孩子保暖,但可能不仅达不到保暖的效果,还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身体折磨。比如冬天,很多家长会让孩子穿好几件卫生内衣,毛衣背心,还有户外的衣服和厚外套。虽然他们在室外时非常温暖,但由于室内温度高,进入室内后没有时间降温,他们可能会全身冒汗。罗医生指出:“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幼儿来说,穿多了长痱子,容易让宝宝哭闹,食欲不振,穿少了容易导致体温下降,睡眠不稳定。”除了皮肤问题,孩子停止活动时,体温会下降,背上散不开的湿冷的汗水,让孩子被风一吹就更容易感冒。因此,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衣服时,要把握好“洋葱式”的穿衣方法,比如穿一件透气的卫生内衣,外加一件保暖的背心和外套,这样当孩子进入房间时,就可以立即脱掉多余的衣服,避免引起闷热的皮肤不适。如果家长还对孩子应该穿多少衣服感到困惑,可以参考自己的衣服。对于婴儿来说,冬天应该比成人多穿一件。夏天比成年人少穿一半,以达到适当而不过分的保暖策略。
要测孩子的体温,可以摸两个肩胛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