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半小时”大班教案

作为一个无私的老师,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教案,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一下教案是怎么写的!以下是我整理的《认识半小时》教案。欢迎阅读收藏。

1《知道半小时》大班教案活动目标;

1,会一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算关系。

2.学会规划自己的活动,感受幼儿园生活的日程。

3、对时间有初步的概念,懂得珍惜时间。

4、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让孩子理解简单的数学原理。

活动准备:

1,时钟,自制“半小时作息表”。

2、材料搭配: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钟》《科学认识整点半小时》。

活动流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理解。

老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和短针叫什么?分针转一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老师拨钟,小朋友报时。如果老师拨8点,问:现在几点了?分针指向什么数字?时针指向什么数字?

2.出示“半小时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半小时。

老师:孩子们在做什么?短指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指针指向数字6,也就是8: 30。

3、老师和小朋友梳理:一点半,分针指向数字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中间。比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 30。

4.引导孩子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小时和半小时的区别。

5.玩游戏&;“打点报时和设置时钟”巩固了对整点和半点的理解。

6、引导幼儿完成作业材料“科学、整点理解”。

活动扩展:

区域活动:引导孩子到该区域继续“敲钟”游戏。

活动反映: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用品。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要认识钟表,强化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我组织了“认识半分”的数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在孩子已经掌握了整点理解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了半点理解。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读出钟面的时间,探索钟面上半时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够读懂钟面的时间,理解半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指出半个指针的规律,并能跟随钟面的时间;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基本上是成功的,孩子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得到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孩子的生活经验中,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课间做操的时间...这些认识虽然简单感性,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层次也不一样,但仍然为孩子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先看钟面,半小时后再思考怎么看。孩子们通过比较,在差异中求同,最后总结出“分针指向6,时针最后过了数,就是一点半。”法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这节课的活动中,我关注孩子的实际,安排“告诉我此时你在做什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孩子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情境,让孩子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索、合作、交流,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和欣赏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个活动的流程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设计的。在活动中,孩子和老师真正融为一体,活动效果不错。

“认识半小时”教案二(1)活动目标:

1.了解一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算关系。

2.学会规划自己的活动,感受幼儿园生活的日程。

3.对时间有初步的概念,懂得珍惜时间。

(2)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时钟,自制“半小时计划表”。

2.配套资料:幼儿活动操作资料《科学钟》《科学认识整点半小时》。

(3)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理解。

老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和短针叫什么?分针转一圈走多少?

游戏“设钟报时”,老师设钟,小朋友报时。如果老师拨8点,问:现在几点了?分针指向什么数字?时针指向什么数字?

2.展示“半小时计划表”,引导孩子观察和认识半小时。

老师:孩子们在做什么?短指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指针指向数字6,也就是8: 30。

3.老师和孩子仪容仪表:一点半,分针指向数字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比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 30。

4.引导孩子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小时和半小时的区别。

5.玩“报时拨钟”游戏,巩固对小时和半小时的理解。

6.引导幼儿完成作业材料《科学认识时辰》。

(4)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孩子到该区域继续“报时设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