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散文五则
——席慕容
整个城市的色彩目前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给自己的家增加一些色彩。
在孩子的童年,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些丰富的色彩体验。第一个环境是自己的卧室,最好用和谐的颜色,就是看起来比较安静温和的那种,因为孩子休息的时候需要安静的氛围,和谐的颜色可以增加这种氛围。
如果家里太小,孩子没有自己的卧室,那就在地上的小床上下功夫,给他一张干净的小床,经常给他换一些颜色温柔的床单和被罩。如果小床靠墙,那么妈妈就试着在墙上给他画一条弯曲的彩虹和一条浅浅的彩虹。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彩虹,无论是画在天上还是画在墙上。如果妈妈不会画,请爸爸画。如果爸爸不会画,就让孩子自己试着画。如果孩子太小,请邻居家的孩子试试。如果怕他画的不好,请先让他在纸上试一试。你会惊讶的。
我有这样的经历。搬了新家,墙壁都是新刷的,手痒痒的。于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我准备了很多水性的海报色和几支大大小小的水彩笔,在儿童房的墙上画画。我四岁的女儿看到了,想画画,我就在墙的右下角给了她一个小角落,让她欣赏。我用整面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以为我是带着一颗童心在画画,构图和主题都尽量天真有趣。
我们俩都画完了,但是作品的价值真的不一样。墙中间有大黄狗,有一个骑自行车的胖娃娃,有花,有树,有房子,但都是呆板的概念性的,很像小孩子用来涂色训练的那些愚蠢的绘本。
在墙的右下角,有一道弯曲的彩虹。彩虹下,有一道水流湍急的瀑布。瀑布旁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大石头,瀑布前生长着美丽快乐的花朵。四岁女孩不太会拿水彩笔和调色,把衣服和地板弄得很脏。然而,她在墙上画了一幅非常快乐的画。每个来参观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咧嘴笑着说:
“好可爱!”
是的,童心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东西。他们没有得失的负担,不用去竞争,也不用去揣摩别人的好恶。他很自然的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彩虹,他们最喜欢的彩虹。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画彩虹。我只是说:如果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他们会有更多快乐的经历。每个人生来都有不同的生理现象,比如有的人怕热,有的人怕冷,所以前者肯定会更喜欢冷色调的蓝绿色,而后者会更喜欢暖色调的红色和橙色。而且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性别不同,有时甚至是同一个人,因为年龄不同,变化不同,对色彩的选择和敏感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忆青丝衣,怜遍地草。”已经是对色彩的移情了。
所以在孩子色感的培养上,家长要避免渗入自己的个人因素,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当然,这是极难做到的。只是希望家长能稍微注意一下。
我就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失败例子:有一段时间,我更喜欢在画画的时候用土色调,我没有注意到结果。一年下来,老公所有的西装、衬衫、领带甚至手帕都是棕色的,女儿的外套、鞋子、裙子也是棕色的。只有我最小的儿子幸免于难,因为他还是个婴儿,买不起棕色的尿布。有一天,全家人一起逛街,我突然在商店的大镜子里看到了我的家人,很像我在屏幕上塑造的流浪者形象。又脏又无聊。看到镜子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觉得很眼熟。然后我想通了,忍不住笑了,笑到眼泪都出来了。
所以,年轻的中国妈妈!我们真的是家里最重要的角色,一点都不能忽视!
孩子们还小,所以你给他们多少,他们就吃多少。只要我们温柔自然的付出,他们就会幸福。
所以,希望每一位妈妈都能帮助幼儿,让他们培养对色彩生活的兴趣,多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提高对色彩的关注,同时大胆地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让他们在以后的绘画中用丰富的色彩去感动自己和他人,成为生活中健全而聪明的孩子。
让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护他心中美丽的彩虹。
2.成长的痕迹
——席慕容
也许事情并不总是像预期的那样发展。但是,我一直认为,只要给我一段美好的回忆就够了。哪怕只是一天一夜,也要知足。
很多愿望,我想要的,都是上帝给我的。或快或慢,我一一收到了。而我对青春美好的渴望,虽然似乎一直得不到,但走着走着回头看,似乎已经过去了。有几次,我当时没有马上感觉到,也有几次,我心里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青春!
那年夏天,我快十八岁了,和大学同学过马路去写生,住在天香。夏天这些山是绿色的。一天下午,我和三个男同学心血来潮,没有和其他同学一起写生,而是什么都没带就爬上了一座我们研究了很多天的山。那是一座很帅的山,周围有很多山,隐隐有一种王者的气质。
而当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累人的攀爬,终于到达一个长满草的斜坡时,天已经快黑了。面对眼前的起伏,身后有一片美丽的草原斜伸,风从下面的山谷吹上来。我们惊讶地发现,这座山上,这座长满杂草的山上,到处都开着白色的百合花。
那一刻,我开始感觉到心里一种缓慢的疼痛,仿佛耳边有个声音,很冷冷的告诉我:你只能拥有这一刻。在这之前,你没想到你会有。之后,你会忘记你曾经拥有过。莉莉完全属于这里,你只是一个过客。你必须离开。不能像百合一样永远在这山上生长开花。
黄昏的群山有一种温柔而忧伤的美,我的心属于哪里?三个男生躺在我身后的草坡上,大声唱着一些流行歌曲,一边唱一边笑。青春应该是那么快乐无忧无虑,而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你为什么怔怔地站在这里,对这些盛开在我眼前的山百合充满嫉妒?
就是带着这样强烈的嫉妒,我让一个男同学给我采了一大堆纯白的百合。我把他们紧紧地抱在怀里,带他们下山。
但是,没用,真的没用。就像那个声音告诉我的那样,我仍然无法把握那些逝去的瞬间。虽然我采的百合花很快就凋谢了,但每次回想起来,它们依然生长在淡淡的夕阳下的山上,盛开着,纯洁而洁白,在灰绿色的暮色中向我展示着一种永不改变,永不融化的美。
...*那一轮月数:...
所以,那天晚上月亮照进古山林的时候,我一定是被深深打动了。
那时候我还小,总以为这些时刻早就出现了,应该好好享受。我的心被感动了,只是因为它们出奇的美。然而,我万万没想到,这样的夜晚,这样初春时节的高山,这样一望无垠的阴树,这样一夜清朗的月光,真的是人与人之间难得的相遇,是一场再也不会重现的梦。
那天晚上,当我站在蜿蜒的山路前,我刚刚二十岁,月亮刚刚从山边升起。
这是一个怎样的满月啊!
在它出现之前,世界是黑暗的,道路似乎很深很可怕,我几乎没有勇气向前迈一步。当月亮从山后升起,那一刻,一切的一切和事物,都像月亮一样,给我一种如水般清澈明亮的光泽,我的心在那一刻变得充实、快乐、安详。
幸福有时候只是一种很简单的感觉,而且。那天晚上,当我沿着一条长满蕨类植物的小路慢慢上山时,也许是因为路的迂回,也许是因为心里的快乐,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爬山的辛苦和费力。
当我走到一片树木略稀疏的空地时,刚好有几块大石头可供我们坐下来休息。当我抬头看天空时,我只觉得那些树长得那么直,那么高。月光像水银一样倾泻在如此晴朗的天空,把我浸泡在月光里,让我的心变得透明。青春真的像酒,那一夜似乎被我喝了,却又芬芳馥郁。
这是怎样的一种青春啊!
不是每个夜晚都能有这样的满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这样的满月。青春的美丽和珍贵在于它的天真无邪,在于它的相逢而不求回报,在于它的一去不复返。
今天,当我失望地回首往事时,我不仅对创作的安排感到惊讶和惊叹,也对自己年轻时未能感知到的东西深感信服和感激。
...*巴厘岛轮渡码头;...
我说不出为什么。每一次,当眼前的工作越积越多,忙了一段时间累了一段时间,或者当我感到失落的时候;好想再一个人去淡水。
我只想去狭长的老街走一趟,坐渡船,再把我渡到对岸。
另一边是老地方,很早就存在的地方,还有一个名字很简单很温柔的地方,枣八里轮渡码头。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和事物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很快很大,所以我已经开始警惕了。每次遇到那一瞬间,我都已经在心里筑起了一堵厚厚的墙,保护最脆弱的部分,尽量不受伤。几次之后,墙越来越厚。时间久了,我会忘记,内心曾经有一个触摸不到的弱点。
然而,当曾经,不可思议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坚持着,不肯改变,依然像年轻时那样对我微笑,深情地俯视着我的山,我内心最薄弱的一点突然苏醒,并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这是一个初冬的下午。我已经很多年没来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上了渡船。用心是很讨厌的,因为你要和那么多陌生人打交道,说那么多客套话,那么不情愿,那么不情愿。但是,当我走到淡水港附近的老码头时,我突然感觉到一种熟悉的东西,一种非常安静的东西涌上心头,让我渐渐平静下来。
上船后,船慢慢地向对岸驶去。海风一直吹着我的脸,吹着我的衣服,小岛从船头经过。我静静地凝视着对岸的观音山,向我逼近的山色是绿色、灰蓝色、淡紫色,每一种变化都是熟悉的每一种颜色。
是啊!就是那种一直萦绕在心里的记忆和色彩。那种无法描述,无法描述,无法相信的忧虑,那种很小就存在的悲伤。
这么多年过去了,悲伤还在。在黄昏的渡口前,在静静俯瞰我的群山之间,悲伤还在那里等着我。那一刻,我内心最温柔的部分终于被触动了,伤口新开,鲜血迸出,泪水涌出。
原来世间万物都可以伤人。改变会伤害人,但同样也会伤害人。一切都是因为那颗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的倔强的心。
原来我年轻时感受到的那种不舍和创作安排的无奈,在二十年后又一次非常强烈地涌上心头。虽然身边的一些事情肯定变了,虽然很多官员的蛛丝马迹都消失了,但还是有一些不变的见证人在坚持。那是迎面而来的高高耸立的观音山,还有延伸入海的陡峭狭窄的枣八里渡口头。
从那以后,这个地方成了我一个秘密的痛,也成了一个秘密的安慰。每当我想逃离总是堆在面前的工作,每当我心里觉得很累的时候,我就很想再一个人去淡水。
我想去那条狭长的老街走一趟,在那里坐轮渡,再渡一次,把我渡到对岸。
把我带到我的另一边。
...*在南行列车上:...
有时候,我珍惜的东西,往往只是因为一个想法,那就是: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唯一的一次。
那么,所有的爱与珍惜,从此而生,势不可挡。无论你能得到什么,不能得到什么,总会有悲伤和怨恨,于是生活开始变得艰难和复杂。
现在,坐在南下的火车上,看着风景从身边走过,突然发现,人生中唯一的时光,不过是一些零碎的事和事。
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的人生,我只能拥有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
然后,来的都要过去,过去的都不会再回来。这是我唯一的生命中唯一的法律。
那么,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要对一些人恋恋不舍,对一些人念念不忘呢?
既然如此,为什么见面时依然欣喜若狂,离开后依然悲伤?
既然没有永远停止的时间,也没有不变的空间,我就像一个无始无终的流浪者。我能有什么能力去收集那些我珍惜的东西?收藏好了,可以放在哪里?
而现在,坐在南下的火车上,我不停地写作,又是为了什么?
我一直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只是时间到了,你看不懂,看得懂的那一刻,就是你的命运。
有缘人总是在月圆之时相遇,在对的时间里明白该明白的,不多也不少,不早也不晚,才能在对的时刻说对的话,结成对的姻缘。
想念对方的人,永远都会想念对方。如果真的能错过,那也没关系,因为那样的话,就像两个一辈子没见过面的陌生人,既然不认识,就不会有得失,不会有伤痕,也不会有遗憾。
可惜“缘分”只有事后才能明白。总是发生在“错过对方”的场合总是在擦肩而过之后,我发现你对我说了一些我期待已久的话,可是为什么你在说的时候我听不懂?而当我在人群中慌乱的转身重新指引你的时候,你为什么消失了?
小时候,你我再也找不到了。生活原来是一个经常性的错误。一切都变成了成长的痕迹,抚过失望,却无处追寻。只在一段过往的时光里,品味一段别样的沧桑。讽刺的是,明知道演出应该是悲剧,我们还是觉得眼里的泪水里还有一种甜蜜的悲伤。
这一定是上帝给所有错过的人的一种补偿。所以,生活还能继续,所以很多类似的故事会千百年来不断上演,在那些没有机会的人心中,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模糊的惆怅。
但此刻,坐在南下的火车上,窗外的天已经黑了。车厢里亮着灯的时候乘客很少,所以这个车厢特别干净安静。我从窗户向外望去,外面的田野一片漆黑,于是窗户就像一面黑漆漆的镜子,映出我泪流满面的脸。
在这面突然出现的镜子面前,我发现,无论我多么热爱自己的生活,无论我多么遗憾错过了你,无论我多么努力地想重新找到那些成长的痕迹;所有的时刻还是要过去。在所有的苦乐之下,生活还是会悄悄过去,一去不复返。
或许,多年以后,我唯一能记得的,就是在这南行的列车上,在这面黑漆漆的镜子前,脸颊上的泪水给了我一点温暖,一点寒冷的感觉。
3.写生活
作者:席慕容
我站在月亮下,画铅笔素描。
月色皎洁,我站在田地中央,用黑色和棕色的铅笔交替着画画。
首先要画的是远处一排参差不齐的树影,它们浓密的枝叶被画出了极其沉重而深邃的黑色。
树下是缓缓伸展的楼房,地里种着红薯,在月光下泛着浅浅而细腻的光泽。整个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只有月光和星星。我能认出的是猎人星座,就在我面前,在月亮下闪闪发光。天空的颜色透明干净,就像夜晚整个田野的味道。
月亮那么亮,我的速写本反射出一层柔和的白光,所有精细精密的线条都能看得更清楚。我站在田里慢慢画,感觉很平静,很安静。
家在十步或二十步之外。孩子们已经完成了作业,上床睡觉了。我丈夫正在他的灯下写作业。那我呢?我决定今晚在月亮下做作业。
隔壁的狗过来看了看,知道是我,就放心了。在周围巡逻了几圈后,他干脆趴在我脚边睡着了。相反,我的小狗很烦躁,不明白我为什么不回家,就来回跑了一会儿,不停地在红薯的茎叶间发出细碎的声音。乡下的夜晚出奇的安静,邻居们都习惯了早睡。偶尔有晚上回家的行人刚好路过田边的小路,时而咳嗽,声音从月光中变得柔和。
多好的月光啊!满月的光芒弥漫了整个大地,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都有了一种白天永远无法想象的色彩。这样美好的世界就在我眼前,既不是虚幻也不是梦境,而是不可思议。
所以,我想,在我把这些素描整理好,在画布上画出这种月光之后,恐怕有人会认为我所描绘的是一种虚无的美。
画画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风从田野的另一边吹来,在竹林间来回穿梭。月亮更高更圆,整个夜空清澈无比。
人生应该有这么一个清晰的瞬间,对我来说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希望,只是慢慢地追寻,在月亮下静静地做作业。
(2)
我喜欢给一班十九二十岁刚开始上油画课的学生讲一个故事。
这是我大学同学的故事。我同学画画基础好,认真。进入大学后,他发誓要沿着西方艺术史一路画下去,在了解和尝试各个画派的理念和技法后,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画出真正扎实的作品。
一年级时,他的风景是塞尚的。二年级时,Xi孜孜不倦地向我宣布:
“我画的是野兽派!”
然后三四年级,他教书,然后出国。沉寂多年后,他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成为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方面的专家。
每次想起来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来,要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你不仅要知道如何吸收很多知识,还要知道如何排除很多知识!创作本身本来就有很强的排他性。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是一个能够在某一方面达到极致表现的人,而因为他要走向极致,就不可能完全跟随别人的脚步,更不用说走完了别人在自己人生中走过的所有道路。在艺术领域,想要找到自己的完美,首先需要明白自己的极限,首先需要明白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4.反思与回顾
席慕蓉
自从人类开始群居生活,就有了权威的指引。有时候是为了群体的福祉,有时候只是为了管理的方便。无论出发点是好是坏,总是以个人自我意识的彻底消除而告终。
为了让群众得到锻炼和信服,因此,这种价值取向必须出现在一切事物中,包括文学,包括诗歌。
所以,千百年来,那些高调的,阳刚的,关于民族的,关于群体的作品,都被定位在了最高点,诗人也是以此为依据来评判和选择的。这种在中国控制阶层最为成功的引导,变成了历代文人的传统思想和标准。
在和平时期,没有人关心或反对这样的标准。但在长期战乱的时代,由于战争、混乱和群体、个人的创伤带来的痛苦和焦虑,信仰最终崩塌,价值观幻灭,使群众在痛苦和怀疑中有了再次反思的机会,个人的自我意识重新出现。
这种自省,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但两千年前,东汉末年,一群中国人流离失所,受了伤,却都写进了古诗十九首。
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古诗十九首》,真是心灵上的震撼。那时候我还小,不懂其中的原因。只是觉得很多诗好像认识很久了,好像这些感情和诗已经等了很久。
其实那是我第一次在死板的语文课本之外,接触到人性深处的呼唤。
从此,诗歌成了我与外界抗衡的力量。
但是,我真正开始连续写诗是在我离家去欧洲留学之后。布鲁塞尔有四个截然不同的季节。当一个人走在雨雪甚至杨柳之间,感觉古诗词里的文字和两千年后的这一刻没有区别。他觉得时间其实在身边,在自己心里都在变化,忍不住想开始捕捉一些东西。
20多年来,这种情绪时有发生。在纷乱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渴望一个安静的夜晚,好让我摊开稿纸,抛开一切世俗的标准,用静态的视角去丈量距离,看那张历经变迁流动而不变的脸,看那漫长岁月中的彷徨与彷徨是如何游走在短短的字里行间,最后一一显现。
这一刻,所有的感情都变得很安静,很透明,我终于和自己相处,不劳而获。
写诗的时候,我无法清晰地反思。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这其实是我的心思,在漫长的焦虑和无助的岁月里,为自己找到了最后的平衡点。
我还记得11年前,当《黎齐香》刚刚出版时,有许多反应。有些人甚至认为像我这样生活幸福的人应该无忧无虑。他们怎么能写出这些诗呢?
只有雅贤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
“什么是无忧无虑?一个远离民族生活的蒙古族,生活在汉族的世界里,没见过家乡,不懂语言。这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那天,萧中东路阳光明媚,人群熙熙攘攘,好像太繁华了。然而,终于有诗人理解了我,理解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忧虑。
在这个流离和混乱的时代,不仅仅是我。只要站在大街上,我能问哪个中国人心里没有痛吗?中国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幸福”?
可惜,我们生在乱世,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都只是想在这个混乱不安的日子里,在外界和内心不可抗拒的压力下,为自己争取一点精神上的清明。
我曾经想,也许人生可以像一条河,尽管曲折,也可以迂回地来回流淌。
然而,1989年夏天,当我第一次看到蒙古高原时,我维持了多年的平衡被颠覆了。距离完全消失了,正如蒋勋所说,我陷入了喜悦、愤怒和痛苦的情绪漩涡。
蒋勋告诉我,我在《高腾格尔》这首诗中遇到的困难,是因为原来习惯性的句子无法表达我的心情,所以我觉得我写不下去了。他说,只要我们能突破这个文学壁垒,未来应该能进入更广阔的世界。
我感谢他的鼓励。但是,我仍然相信,在诗歌的创作生命中,曾经属于我的最美好的部分,现在已经消失了。
即使以后,我也许能写完《高腾格尔》这首诗,也许我还能多写几首诗,但我想,我最珍惜的那种静谧通透的感觉,再也回不来了。
人生真的像一条河,现在终于到了我的嘴边。烟波浩渺,无边无际,我还是辨认不出方向。只有我血液深处强烈的呼唤在指引着我。第一次认识高原故土,探索和了解的欲望让我热血沸腾,诗歌终于被远远地留在了沙岸。
当然,后悔与否不是我说了算,但心里总有些牵挂,所以想为自己和朋友出这样一本诗集,说:
“这些是过去25年的一些成就。我希望你会喜欢他们。”
同时也要感谢很多诗人,是他们带领我再次走进了诗歌的世界。这些年来,他们不断提醒我,诗歌其实并不在乎它是“宽”还是“窄”。一首诗的真正价值在于是否能打动人心。
平日里,我们用文字禁锢自己,而我心爱的诗人却在他的诗里释放了我的心灵。
这是我对诗歌的坚持和信仰。
——一九九二年三月十八日写于风城新竹。
5.前沿
如果人可以轮回,如果世界上有轮回,那么,我爱,我们的前生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就是你腕下思念的人。如果你是那个逃学的顽童,我就是那个从你书包里掉出来的崭新的弹珠,看着你不知不觉的走在路边的草丛里。如果你曾经是面壁和尚,我愿是殿前燃香,陪你度过一段安静时光。
所以今生相见,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只是恍惚,无法细细分辨,一一告诉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