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儿童音乐教育的有效性

(一)优化音乐作品的选择

首先,选择的音乐作品要有感情,要生动。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因此,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应该是儿童所熟悉和理解的,并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儿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到音乐所表达的形象。比如在鱼和鲨鱼的音乐欣赏中,音乐所表达的形象非常鲜明,音乐中活泼跳跃的音乐很容易让孩子联想到可爱的小鸟,而沉重有力的音乐很容易让孩子联想到它。其次,音乐的时间不能太长,结构要整齐,比如《毛毛虫的故事》中ABC的音乐结构,《鱼与鲨鱼》中ABA的结构。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借鉴一些音乐资源,如国内外的经典歌曲,电影、动画片中的背景音乐等,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之一。

(二)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故事融入到活动中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用一种充满引导性的抒情语言或编一个有指导意义的故事来引起孩子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老师设计的故事角色,对应的是音乐作品在剧情中的形象和结构。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对音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欣赏音乐,就很容易进入情境。比如大班欣赏毛毛虫的故事,讲述一只毛毛虫从结茧到化蛹再到蝴蝶的整个进化过程,创造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去欣赏音乐,引导他们去分辨和感受不同性质的幽默、温柔、快乐的音乐。

2.游戏与活动是串联的。

在欣赏具体的音乐时,为了帮助幼儿感受乐句中的跳跃音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与音乐相关的游戏,将欣赏活动的过程设计成一系列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和表达音乐的变化。每个游戏都专注于解决某个问题。当所有的游戏完成后,孩子自然会掌握自己欣赏的音乐。比如在欣赏口哨和小狗时,设计了一系列游戏,主人带小狗出去玩,遇到什么,玩什么,孩子可以自由想象,一边学习一边欣赏音乐。

3.活动中的视听整合

在引导孩子听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直观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动物建模、图集等。,把抽象的作品具体化,给孩子一个生动具体的音乐形象。比如在音乐欣赏《小老鼠和啤酒桶》中,孩子可以通过FLASH动画感受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中,抽象的音乐可以通过图集的形式直观地再现在孩子面前,实现音、视频的结合。

4.多种感官体验融入到活动中。

(1)用语言表达音乐。

听完音乐后,问孩子一个问题:“你听完这段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听了这段音乐后有什么想法?"让孩子谈谈欣赏音乐后的感受,用文字表达自己从音乐中获得的情感、想象和感受。

(2)有笔画的音乐。

在欣赏活动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画在纸上。比如,听《摇篮曲》时,孩子的台词是柔和细长的,听《小步舞曲》时,孩子的台词是跳跃的,上下浮动的。抽象的音符和旋律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具体可见的画面,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

(3)用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

将动作表演融入音乐欣赏中,比如在小鱼和鲨鱼的欣赏中,让孩子扮演小鱼和鲨鱼,展现小鱼和鲨鱼的游动模式,在角色扮演和动作表演中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

(4)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

欣赏完音乐作品后,给孩子提供一些乐器,让孩子尝试寻找适合演奏每一首音乐的节奏和音色的打击乐器,进而进一步理解音乐。

(三)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让孩子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1.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

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孩子发挥想象力,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首先,在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上,教师要用趣味化、游戏化的方法来激发孩子对欣赏活动的兴趣。其次,教师要通过语言、表情、姿势的变化,营造一个带有游戏性质的愉快情境,让孩子自然而然地遵从教师的要求,积极参与活动。此外,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性质,利用多媒体投影和场景布置,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比如在《狮子王进行曲》的欣赏中,多媒体屏幕上放了一张小动物生活的大森林的图片。欣赏《摇篮曲》时,老师们可以用深蓝色的壁纸装饰活动室的墙壁,挂上小星星和月亮的图片。他们还可以在活动室里铺上温暖漂亮的毯子,就像婴儿睡觉的婴儿床一样。当孩子沉浸在如梦如幻的场景中,自然会主动去欣赏和感受音乐。

2.优化教学模式,让孩子主动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是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和孩子应该在教学中互相建立,共同成长。教师可以以不同的角色(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执行者)恰当地引导儿童的思维活动...),即根据活动的情况和内容提出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示和启发,在活动中有效地引导孩子。孩子们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学习者、欣赏者、表演者...)参加音乐活动,体现“教师为主导,儿童为主体”的原则。在活动中,教师要多引导,少干预;多放手,少做事;多欣赏,少指责。从活动的控制者变成指导者和合作者,把话语权和探索权交给孩子,在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尽量让孩子大胆体会想象力,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3.给孩子创造表演的机会,让孩子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当他们与音乐进行对话时,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大相径庭。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给孩子提供自由想象的机会,给孩子提供多种表现方式,增加孩子活动的自由度。同时,在活动中,让孩子与同伴交流和分享。孩子们不仅可以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进行表演和合作,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合作和分享的乐趣,而且他们的想法也很容易被同伴激活,从而生成更丰富、更强大的小宇宙。

(四)教师在情绪上感染孩子,产生情绪* * *。

1.用音乐感染孩子的情绪。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赛马中活泼热烈的情绪,摇篮曲中优美舒缓的情绪,让孩子在体验音乐的情感基调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2.老师自己的情绪感染孩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满热情、活力和创造力。除了用这些个人魅力感染孩子,老师的语言、动作、体态也要符合音乐中的情境,比如《小鱼与鲨鱼》的音乐欣赏。老师用凶猛的语言和姿势表现狼的凶残,用温柔可爱的语言和姿势表现兔子的可爱活泼,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产生* * *声。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要给幼儿提供更多接触和感受音乐的机会,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地漫游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