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文学
宗教文学
一本手写的拉丁文圣经中世纪的欧洲有大量的宗教文学作品。圣经在上帝记录的宝座上,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个。中世纪流行的《圣经》经过许多神学家的反复编纂和修改,用拉丁文(天主教)和希腊文(东正教)写成。《圣经》由《旧约》和《新约》组成,主导了整个中世纪的一切文化活动。《圣经》的版本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七十智者版本》和《那西山手稿》。这些不同版本的《圣经》的内容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差异。9世纪初,罗马教会编撰的“通俗拉丁文译本”圣经成为天主教的官方圣经。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期间,圣经被翻译成许多其他语言。
英雄史诗
中世纪的欧洲是英雄史诗大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家和民族最早的史诗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英雄史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个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野蛮部落的生活。这些民族没有被封建化,也没有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他们的代表作有德国人的《希尔德布兰之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夫》(译作《贝奥武夫》)以及冰岛的《埃达与萨迦》。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一样,都是氏族社会终结的产物,都歌颂部落英雄。基于神话传说或历史事件,神干预人的命运,人逐渐失去对神的尊重。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数量巨大,但由于都是基于口头交流,所以作者往往无法辨认。《贝奥武夫》是迄今已知的最古老的英语叙事诗。全诗***3182行,比较完整,作者已无法考证。《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是古代高地德语文学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杰作,现在仅存两页68行。
冰岛的英雄史诗《萨迦》和《埃达》是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文学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北欧地区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北欧的神话传说自成体系,像希腊神话一样迷人。维京时期(193-1050),入侵的丹麦人和挪威人被带到西欧和南欧,与罗马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神话传说融合。英国的贝奥武夫是基于北欧神话。
因为这类史诗具有异教精神,所以遭到了天主教会的严重破坏,很多史诗被烧毁。
另一类史诗虽然主要是歌颂英雄,但表现的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的产物。原始神灵逐渐消失,体现出封建君臣关系和骑士制度的痕迹。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英雄的壮举往往表现为与异教徒的斗争。这类史诗的代表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洛斯的《伊戈尔远征》,其中《罗兰之歌》是这类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史诗出现在12世纪的法国,但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这部史诗用盎格鲁-诺曼底方言写成,以十字军东征为背景,是一个典型的表现爱国主义和忠于君主主题的故事。《罗兰之歌》在中世纪具有极高的地位,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理想英雄形象的象征。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精神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独特的文学现象。欧洲的封建制度是等级制的,小封建主被大封建主封为“封臣”,最低级的封建主被称为“骑士”。中世纪早期,骑士的地位很低。但这种情况在从11世纪开始持续200年的八次十字军东征中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骑士阶层成为欧洲强大的社会力量。中世纪的骑士制度遵守“忠于君主,保护宗教,骑士精神”的信条。骑士在学习武术的同时,还要学习礼仪、诗词、音乐。骑士应该视荣誉高于一切,在冒险和为封建领主和“宠妃”服务中获得名声这些特点准确地反映在骑士文学中。
中世纪骑士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很多诗人和作家都借鉴了它。虽然侠义文学中包含了各种宗教和封建礼仪因素,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神话般的浪漫情怀仍使这些文学作品对后来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骑士的歌词
骑士歌词起源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诗歌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其形式大多是借助民歌演变而来的。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的诗人。有数百名诗人的名字流传下来,但作品很少保留下来。这些诗大多表现了骑士对夫人的喜爱和崇拜。比如著名的《黎明之歌》就描写了骑士和夫人幽会后黎明道别的场景。65438+3世纪初,众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将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促进了文艺复兴诗歌的发展。
除了法国的普罗旺斯,德国和西班牙也出现了一些侠客诗人。比较著名的有德国的沃尔特·冯·德·福格威德(1170-1230)、西班牙的伊尼科·洛佩兹·德·门多萨(1398-1458)、胡安。
骑士传奇
骑士传奇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法国、德国都有传世佳作。骑士传奇的主题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信仰而表现出的冒险游侠精神。
骑士传说可以根据题材分为不同的体系。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主要包括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一般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如《亚历山大传说》、《特洛伊传说》、《埃涅阿斯传说》。这些传说虽然写的是古希腊罗马的故事,但其主人公却有着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和荣誉感。
英制:一般围绕古凯尔特人王亚瑟的传说发展,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西欧国家广为流传。法国诗人克里蒂·安·德·特鲁瓦特和德国诗人沃尔弗拉姆·冯·艾森巴赫(1170-1220)是这类传说的代表作家。在15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亚瑟王之死》,这是这个体系中最有成就的作品。这本书包括八个故事,由诗人托马斯·马洛里(?-1471)根据法国传说中的《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翻译而成。
拜占庭系统:大多写于拜占庭流传的古希腊晚期故事。代表作有《奥尔加·森》和《尼科莱特》。
另外,除了以上三个系统,西班牙骑士传说也很兴盛。因为西班牙骑士传奇是在英、德、法三国骑士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受到但丁和意大利抒情诗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诗歌一起构成了西班牙宫廷文学的面貌。《西班牙骑士》的经典小说是《阿玛迪斯·德·高拉》,对后来的西班牙文学影响很大。这本书曾被视为培养完美骑士的教科书。就连讨厌骑士小说的塞万提斯也称赞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完美无缺”。
都市文学
10世纪以来,杰弗里·乔叟和西欧各国由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以及商业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形成了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12世纪,市民阶级的力量逐渐强大,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开始开办非教会学校。市民阶层虽然不否认宗教信仰,但对封建领主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权威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许多西欧国家的教会把公民开办的非教会学校视为异端,设立宗教裁判所,扼杀和压制世俗文化。
中世纪城市文学的发展与城市斗争和“异端”思想密切相关,同时也适应了市民对文化娱乐的要求。都市文学多为民间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色彩,歌颂市民或农民的机智和聪明,反映了萌芽中的资产阶级的精神特征。它的表达方式是讽刺,语言简单生动,有时也很粗俗。
法国是西欧最早的城市之一,城市文学最发达。“韵文故事”是法国最受欢迎的都市文学类型,其特点是故事性和讽刺性很强。作品无情地嘲讽了骑士和僧侣的丑恶,但同时也揭露了市民的贪婪和自私。法国都市文学的最高成就包括两部作品:《莱娜·福克斯传奇》和《玫瑰传奇》。前者以动物世界比喻人类社会,对法国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以至于“莉娜”一词成为现代法语中的通用名词,取代了“狐狸”一词。18世纪德国作家歌德高度赞扬,并将其改编成德国叙事诗《莱娜·福克斯》。后者运用讽喻手法,没有曲折,描写梦境、高雅爱情等主题。这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梦的作品,甚至影响了20世纪的现代文学。
法国都市文学在抒情诗方面也颇有建树。卢特波夫(?-1280)是中世纪第一位杰出的市民抒情诗人,出身于下层社会。他的诗大多描写自己的贫苦生活,讽刺僧侣贵族。弗朗索瓦·维庸(1431年-1480)是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抒情诗人,其代表作《歌集》和《遗言集》在风格上既典雅又和谐。魏勇一生生活在痛苦和愤慨之中,但他的作品仍然能够超越自我和现实,以嘲讽的冷眼看待社会。
这一时期的农民运动也反映在文学上。英国少年修道士威廉·朗伦(1332-1400)的长诗《农夫皮尔斯》是英国农民运动的直接产物,在当时相当流行。此外,流行的英国瑶歌《罗宾汉瑶歌》描写了劫富济贫的亡命之徒的生活,表现了市民阶级反抗封建等级制度的精神。罗宾汉的传说在14和15世纪广为流传。除了英国,北欧的挪威也出现了类似的埃尔吉尔传说,瑞士也出现了威廉·泰尔的传说,都反映了农民反对暴力的斗争。
杰弗里·乔叟(1343-1400)是中世纪英国诗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乔叟开始写作的时候,意大利文艺复兴已经出现,所以乔叟的创作受到了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影响。他早期的诗歌,包括《公爵夫人的书》、《名人堂》和《百鸟议会》,都深受法国市民文学的影响。但乔叟最著名的作品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小说集是英国中世纪文学中最成功的市民文学,对后来的西方文学影响很大。薄伽丘的《十日谈》采用了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写作方法。
中世纪的市民剧也很繁荣,主要类型有独白剧、道德剧、傻子剧、喜剧等。这些不同的体裁在表现手法和内容主题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一般都是用讽刺的笔法来表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法国的市民戏剧非常发达,甚至产生了两个具有欧洲影响的剧团“法院书记员剧团”和“傻瓜剧团”。著名剧目有布尔·格兰加尔(1475-1538)的《愚王的诡计》和相声剧《律师巴特兰的相声》。
15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戏剧达到了比其他欧洲国家更加成熟和发达的水平,其代表人物有胡安·德尔·恩西纳(1469-1529)和费尔南多·德尔·罗哈斯(1476-15465438)。前者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将中世纪粗陋的宗教戏剧转变为具有文艺复兴特色的情节复杂的戏剧,而后者的代表作《塞莱斯蒂娜》则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杰作,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但丁与意大利诗歌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歌在中世纪非常繁荣,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派别,孕育了文艺复兴,产生了伟大的诗人但丁。
西西里诗歌流派是第一个意大利诗歌流派,形成于13世纪上半叶的西西里王国。代表诗人是雅格布·达·伦蒂尼(?-1248)。这种体裁在形式和格律上吸收了法国普罗旺斯抒情诗的特点,节奏优美,文风优美,但基本上只是满足了宫廷趣味,缺乏活力和激情。托斯卡纳诗派诞生于13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和比萨,是意大利世俗文化和都市文学发展的中心。这一派开创了著名的“温柔新体”诗,以歌颂女性和爱情为中心主题,但不再描写骑士对淑女的崇拜和忠诚,而是歌颂更多的真情实感和生动形象。代表诗人有圭多·圭尼泽利(1240-1276)和吉多·卡瓦尔康蒂(1255-1300)。但丁早期也属于这种风格。
但丁的创作属于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的范畴,学术界一直有争议。虽然但丁的诗歌仍带有明显的宗教意味,但其中蕴含的人文意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但丁(1265-1321)是中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他早期的作品,如《新生》等,属于“温柔新风格”,主要是歌颂他所爱的女人贝亚特丽,带有很强的神秘感,运用的手法有梦、象征、意义等,都是中世纪常用的。但丁最伟大的作品《神曲》,写于1307年,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虽然诗中仍透露出但丁作为中世纪诗人的偏见,如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但也透露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曙光。此外,但丁对意大利语的贡献也很大。他的《神曲》是用意大利谚语而不是拉丁文写成的,这使但丁成为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
如果你还有更详细的问题,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