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清心,心生万物
这周又要降温了。早晨走在路上,便感觉到沉重的气压笼罩着行人。天空蒙上一层浅浅的白雾,树梢的寒意在西北风中摇摇欲坠。内心的平静跟着即将覆盖的冷气愈加冷静,说不出的一种滋味。然而,我在这时却突然仰望到一轮红日。
一轮清晨喷薄已出的红日,它像滚烫的火盆,照耀着松枝柏叶。透过层层枝干,它的光亮由橘红变成金黄。光晕隐匿,这样的太阳是可以直视的。我以为这不过是偶然一瞥。然而,当车子开动,它随着车轮在窗玻璃外如影随形。我与它一路相互凝望。
这样温馨的红日,让我想起夜晚的一盏台灯。它同样散发着朦胧而柔和的光芒,静静地照耀着黑暗。有多久没有在静夜里与灯火相望,让心灵随着安静澄澈净化,直到心湖深处缓缓驶来一叶扁舟?时光不语,轻舟已过万重山。
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心境里,才能看清自己的前世与未来。纷纷思绪飘落,只留一处相思。有一种相思,是轻盈悦动的。它没有世俗的干扰,更没有外物的累赘,只有满满的回忆和感动。此情此景,仿佛一罐蜂蜜在空气中浸出的的游丝气息。
心静如水,倒影自在。此时此刻,我似乎应该手持一卷经书阅览,可是我却没有那么做。我凝望着窗外白茫茫的天空,远方的高楼,近处的花草,它们无时无刻灌输给我丰富的知识。世界上第一本书,不就是从自然万物采撷灵感凝聚而成的吗?
我不赞成为读书而读书,这是一种迂腐。书籍最大的作用是给予人类以启迪,而不是覆盖人们的认知。功利性地阅读,对时间而言是一种浪费,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埋葬。思想重千钧。拨开重重思绪,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点闪光,才能照亮未来的路。
读书是为了照明,为了引路,为了出发。我们的生活,其实仅仅需要一盏明灯指引。太多的光亮,往往会适得其反,令人不知所措。这就是别人问我,你一定读了很多书吧?我的回答从来都是令人大吃一惊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不如多思考。
《孙子兵法》只有六千字左右,却影响了古今中外,至今在兵书方面无人超越。经典包罗万象。如果能从一部经典中,读懂了人情世故、天文地理、哲学文化,实现了学以致用、运用恰当、收放自如,那么便胜过读千万本纷杂繁重的书。
早些年曾读过一句话,至今念念不忘,“莎士比亚只有一个,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人却很多。曹雪芹只有一个,研究红学并依赖生存的人仍然不计其数。”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却随着时间的增长愈发明显。传承不是复制,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超越。
真正的路需要自己去披荆斩棘和开拓创新。古人讲学富五车,其实四书五经只有六十余万字,现代印刷版本之后不过书桌一角而已。然而,古人却靠这些“稀薄”的知识衍生出万千智慧,创造了曾震动世界的文明奇迹。这值得我们华夏子孙去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