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记叙文 急

他们

伟大的学者,报社的记者在评论他们时总是会说,他们出生在贫瘠的土地上,但他们不屈服。他们的家一贫如洗,但他们却不屈服,他们坚强,他们奋斗,他们不屈于贫穷,不甘与落后,他们坚信着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而又有谁会嫌家贫,有谁会嫌母丑?如果他们不是因生活所迫,又有谁会放弃生自己养自己的土地。他们鼓足勇气,走进城镇,满以为会改善家中的生活,满以为会因此承担得起儿女那高昂的学费,可他们没想到,也想不到迎接他们的是鄙视的目光,是不屑的语气。而他们忍了,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尊严,不是因为他们的尊严可以随意践踏。因为当他们想到家中的生活等着他的工资而改善,儿女那高昂的学费等着他来负担时,他能做的只有忍。而城市培养的富家子弟们跟他们开了一个城市化的玩笑——他们的劳动,并没有换来果实。他们绝望了,他们用汗水和尊严换来的血汗钱啊,他们不服气他们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可是没人为他们做主……

“我们的血汗钱都被公司拖欠,眼看春节快到了,我们连回家过年的钱都没有……” 去年底,7名农民工来到江汉区巡回法庭,状告某建筑公司拖欠劳动报酬,并面带难色地诉苦。但被告方某建筑公司抓住农民工几乎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凭证的“把柄”,并不承认拖欠工资事宜。但事实总是事实,国家及时颁布不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的法律文献,是他们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他们的子女在作文课上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话: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 因为 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 因为 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 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 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

他们

央少儿节目迎六一的晚会上,屏幕上放着的是由教师自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的师生集体逃离强地震带的记录片,而台上站着的正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带着72名学生翻山越岭逃离危险强地震带的四川北川县曲山镇海光村刘汉希望小学的七位教师。

该校的校长肖晓川分别介绍带着学生艰难逃离险境的教师们的时候,我哭了。因为在带着学生逃离险境的他们中有的教师为保全学生的生命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其中一位老教师家里竟有7位亲人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虽然失去亲人的他们内心都是非常痛苦,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表现得非常坚强。

在大地似乎像患了感冒一样,无规则地打着冷颤的时候,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学校果断地决定全体撤离。七名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山尖踏上了无路的征途,这些学生中,最小的只有5岁,最大的才14岁。在逃生路上,他们在山间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地艰难前行,与倾盆大雨,与随时可能出现的泥石流、山体滑坡作着最勇敢的斗争。

孩子们是那么的幼小,周围环境又是那么地恶劣,七位老师却坚强地一边带着孩子们躲避泥石流和滚落的飞石,一边又以最快的速度奔跑着。面对饥饿只能靠相互鼓励来对付。。。。。。在经历了魔鬼折磨般的6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之后,7位老师72位学生终于顺利地抵达了刚刚在县城另外一头的山顶上成立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到达了目的地的他们中,学生无一伤亡事例。

多么伟大的教师大爱,在大灾大难面前在不知家园不知自家亲人安危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把保全学生生命视为自己的第一责任。谁能说他们不伟大呢?谁能说他们不是新时代的英雄呢?

是的,与社会上的经商者、高官者及社会上各类有钱有势的人物比,教师是清贫的。他们的工资绝买不起高档的轿车与豪华的别墅等,也无法对付那日益膨胀的高消费。但是,教师的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他们中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来激励着我们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们。特别在大灾大难面前勇敢地用自己的身体捍卫着学生们的生命。

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完成了生命的接力;袁文婷,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在救出13位学生后遇难,柔弱的身躯下却还藏着她的学生;汶川县映秀中心小学数学老师张米亚地震发生时他双手死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

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多么伟大的师恩。是他们在这场自然灾难面前,用自己的沉着、冷静、机智及鲜血生命挽救了无数个孩字的生命。虽然他们忘记了自己,但我们怎么能忘记他们呢?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吧!永远记住在地震大难中为救学生英勇牺牲及为保全学生生命而牺牲小家的光荣教师们吧!请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吧!

--------------------------------

他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