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故事是怎样的?
鲁班,姓公伯,又名公伯子、博班。鲁班出生在鲁国一个世代工匠的家庭。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奴隶制崩溃,新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期。当时大量从事各种手工业的“百工”和奴隶通过逃亡和暴动获得新生,许多世代为奴的手工业者获得解放,社会上出现了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
据说鲁班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喜欢琢磨手工艺品和民用建筑。小时候,他和家人一起参加了很多土木工程的工作。工作期间,他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师傅及其家人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仔细观察他们在各项工作中高超的操作技术。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他的不断努力,使鲁班逐渐掌握了古代工匠所需要的许多技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当时著名的工匠。相传我们使用的一些工具和器具,从木工用的锯子、刨子、墨斗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钥匙、锁、铲子,甚至战争中军队用来攻城的梯子,都是他的发明。而每一项发明的背后,也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我们不妨讲一讲锯子诞生的故事。有一年,鲁班要为别人建造一座巨大的宫殿,宫殿需要大量的木材,于是鲁班派弟子上山砍树。那时候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锯子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只能用斧子砍树,但是这样做效率非常低。鲁班的弟子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虽然筋疲力尽,但并没有砍太多的圆木。由于砍伐的原木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工程进度被耽误了。眼看项目期限越来越近,鲁班急了。这一天,鲁班决定亲自上山看看砍树的情况。鲁班在上山的路上,不小心抓了一把长在山上的杂草,割破了手指。鲁班赶紧把手指放进嘴里,把血吸了出来。一边吮吸,他一边想,“这太奇怪了。一个小皮子怎么这么锋利?”想着想着,他俯下身子,摘了一片野草仔细看了看,不顾手指的疼痛。鲁班发现这片叶子的两边有很多细小的牙齿。当他轻轻地碰它时,它感觉非常锋利。他明白他的手指被这些细小的牙齿割破了。鲁班正在沉思时,突然发现一只大蝗虫蹲在一片草地上吃树叶。虫子的两颗牙齿也很“锋利”。它一开一合,很快就吃掉了一大片杂草。鲁班的好奇心很强。他再次抓住蝗虫,仔细观察它的牙齿。不看就有。在这一看上,鲁班发现了类似野草叶子的细齿结构。原来蝗虫就是靠这些小牙齿咬掉草叶的。
看着手里的草叶和蝗虫,鲁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如果砍木头的工具是锯齿状的,那不是很锋利吗?砍树肯定容易得多。于是,他马上下山,回家,用大竹子做了一个有很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一棵小树上做实验。结果非同寻常。没用他拉几下树皮,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被拉进了深沟里。看到这一幕,鲁班高兴极了。然而,没高兴一会儿,他又陷入了沉思。原来鲁班也发现了竹子的弱点。竹子又软又弱,不能长期使用。拉了一段时间,有些小锯齿断了,有些钝了,需要更换。这影响了砍树的速度,用太多竹片也是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适合做锯齿,要找一种强度和硬度更高的材料来代替。鲁班想了想,突然拍了拍额头,用铁做了一个锯齿形的膜。他马上请铁匠帮忙做小锯齿的铁皮,然后去山里实验。就这样,一种新的工具被发明了。鲁班和他的门徒上山,发现了一棵大树。他们每人拿着锯子的一头,你派我去收。不一会儿,树就被锯断了,又快又省力。此后,锯子在木匠中流传,后来被普通人广泛使用。正是因为鲁班对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以及他对生活中一些小事的观察、思考和研究的态度,才能产生创造性的发明。
虽然鲁班发明了很多对人们生活有用的工具,但也难免会做一些可能“危及”他人生命的事情。这也要从鲁班和墨子的一场辩论说起。有一年,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武器。当时各国在互相征服的时候,士兵们发现,如果攻打一个国家的城市,最困难的是如何突破又高又大的城墙。鲁班来到楚国时,正巧楚国要出兵攻打宋国,于是楚国的大臣让鲁班帮他们设计一种攻城器械。鲁班想了一会儿,发明了一种可移动的高梯——梯子。有了这种装备,储君那就更加强大了。楚兵作战时,可以爬上云梯查看敌城防御情况,也可以带着云梯爬上城墙与敌肉搏。不久,鲁班发现天梯的事被墨子知道了。他一听说鲁班发明了一种战争工具,就非常沮丧,于是他日夜从自己的祖国来到楚国。因为墨子在工程技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但他在政治上主张发展生产,反对战争,所以对鲁班在战争中使用发明的装备的做法有些不满。
鲁班看到匆匆赶来的墨子,就问:“老君,你是从齐国来的。你怎么看?”
墨子顿了顿说:“齐国有人侮辱我。我请求你帮我杀了他。”
鲁班听了失声说:“先生,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
墨子不慌不忙地说:“我把你的女儿给你,作为奖赏!”"
鲁班气愤地说:“我鲁班是绝不会为不义而杀人的。”
墨子一听他这样说,立刻站起来,向鲁班拜了两拜,说:“可是我听说你给楚国造了一架梯子,楚国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这样看来,受苦的是宋国人民,宋国人民有什么罪,要无辜被杀?楚国为了争夺宋国的土地,平白无故去征服宋国,也是不义!宋国是无辜的,平白无故进攻是无情的。而你鲁班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些道理,却不去劝阻楚王?”
墨子的话让鲁班哑口无言,但他心里还是不服气。墨子看出了他的心思,说:“你还没想通,我们来比一比。我做了一些工具来保卫这座城市。现在我们可以用皮带当墙,用小木块当武器。打几局攻防对抗怎么样?”鲁班一时答应了,于是两人展开了一场“模拟”的攻防战。鲁班九换攻城兵器,多次进攻墨子的防守阵地,墨子每次都能化解他的进攻。鲁班急得打不赢。最后鲁班用光了所有的攻城器械,但是墨子的守城方法还是层出不穷。看到鲁班的无助,墨子告诉他,既然他在游戏中连自己都打不过,更不用说就用真刀真枪来打。墨子还告诉鲁班,他的三百弟子已经准备好了守城的工具,前往宋国支援。他希望鲁班能够撤退,说服楚王放弃和自己一起攻打宋国的想法。鲁班看到墨子真的比自己强,他后悔自己的行为。后来他接受了墨子的建议。最后,楚王得知茹墨与墨西哥“战争”的结果,觉得自己没有把握打赢对宋的进攻,于是放弃了这场非正义的战争。
之所以讲鲁班和墨子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在春秋末期,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统的基础,这些技术实际上是先用于军事领域,再在民间推广的。这也是“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一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