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女神”是什么?会不会对地球造成影响?

还记得?复仇女神?吗?有一种假说认为,地球上物种的大规模灭绝在2000万年至4000万年的时间尺度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为了解释地球周期性灭绝的原因,假设在太阳的大椭圆轨道上有一颗非常暗淡的恒星。这一假设的理论基础是,如果将恒星放置在周期为2600万年的轨道上,它会干扰奥尔特云中彗星的轨道,导致一些彗星以与物种灭绝时间相对应的周期落入太阳系内部。

因此,彗星撞击会定期发生,导致物种大量灭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找到涅墨西斯。虽然很多人还在提出物种周期性大灭绝的理论,包括最近科学家丽莎?蓝道尔和马修?里斯所做的研究工作,但他们假设太阳周期性地经过暗物质所在的区域,暗物质可能是大灭绝的触发因素。当然,寻找暗物质本身是一个问题。

此外,物种周期性大规模灭绝的广泛分布使得这些事件不是周期性的,而是随机的。火星学会会长罗伯特?祖柏林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我们的太阳系与经过太阳系的恒星的随机相遇,可以解释奥尔特云中彗星引起的大灭绝事件,而这一理论并不要求强敌的存在。这篇发表在《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论文聚焦于灭绝事件的周期性,并提出了一个计算相遇频率的模型。该模型将星系视为气团,恒星是气团中的粒子,密度约为每立方光年0.003颗恒星。

根据祖博林的说法,很明显,这些恒星的运动并不同步,而是具有每秒10公里的随机相对速度。在大多数有效的相遇距离下恒星什么时候能足够接近,以至于干扰彗星带?根据祖伯林的计算,如果有效相遇距离为22,000 AU(天文单位),那么两颗恒星每2600万年就会相遇一次,这将导致路过的恒星穿过太阳系外的奥尔特云,太阳将暴露在路过恒星的彗星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