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和汉朝时期的娱乐方式为什么不一样呢?
汉朝与罗马的娱乐活动最初都与祭祀、农事等活动相关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罗马人的娱乐活动与农耕文明传统渐行渐远,形成了立足于城市社会的较为纯粹的娱乐活动。汉朝的娱乐活动仍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与祭祀、农事难舍难分,虽然也有较为纯粹的娱乐活动存在,但社会娱乐活动的主体仍是祭祀或农事性的。
罗马人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传统。在***和国早期,娱乐活动多与祭祀、农事活动相关联。当时所盛行的农神节、谷神节、牧神节、牛羊节、灶神节、火神节、水神节以及祭祖活动等,都是社会娱乐活动的主要载体,且上述节日与祭祀活动中,往往都有各种赛会。***和国晚期以后,新兴赛会层出不穷,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据统计,屋大维时代,罗马全年假日为159天,竞技庆典日有65天;奥勒留在位期间,全年假日230天,其中,135天为竞技庆典日;到公元3世纪中叶,罗马城每年有177天在举办公***赛会,观剧占101天;4世纪时代,仅赛车赛会每年便有66天。这些赛会实际上已脱离了原来与祭祀、农事活动相关联的性质,成为较为纯粹的娱乐性赛会。西塞罗曾对赛会和观剧活动进行规范。
由于公***比赛分别在剧院和竞技场进行,在竞技场的应当是身体之间的竞争,包括跑步、拳击和摔跤,还有赛马,这要持续到赢得最后胜利;而另一方面,剧院应洋溢着竖琴和长笛音乐伴随的歌声,唯一的限制就是要适度,如同法律规定的那样。
因为小编同意柏拉图的看法,对年轻易塑的心灵来说,没有什么比歌曲的音符更容易对它产生影响的了,音乐对善和恶的巨大力量几乎不能以语言表达。因为它使倦怠者振奋,使激动者平静;有时它使我们克己节欲,有时它使我们天马行空。
汉代社会并非缺乏公***娱乐活动,只是这些活动的依托多为节日或祭祀活动,或者是节日与祭祀兼而有之的活动。依托节日者,如东汉时,每逢正旦,朝廷都会举办盛大的朝宴,参加者上万人,包括朝廷的三公九卿、将军、大夫、百官、周边少数民族蛮、貊、胡、羌的使节以及郡国上计吏。
依托节日与祭祀者,以社祭最具代表性。在先秦时期,社祭祭品简单,仪式庄严,祭祀乐舞风格神秘,以此娱神,祈求福佑。汉朝之社祭活动内容则大为丰富,成为普通百姓最为重要的娱乐契机。百戏与乐舞***同应用于社祭活动中。一般百姓是“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富人则是“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中家更是“水上云台,屠羊杀狗,鼓瑟吹笙”。
值得注意的是,到了两汉时代,随着土地神地位的下降,作为娱神的宴乐渐渐从祭神中分化出来,越来越摆脱了社祭的宗教气氛,而成为比较单纯的节庆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