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避五毒风俗
端午节避五毒风俗如下:
1、张贴平安符
平安符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信仰,虽然佩戴平安符是一种迷信做法,但如果将其归类为习俗文化,那么就会带有一种比较浓郁的乡土气息。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粘贴有关镇压“五毒”的平安符。
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五毒图》,这幅平安符上画着五种毒虫,被收入大葫芦内的场景。虽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想象,但是也表达出了人们对五毒的憎恶。《天师镇宅》也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代表,这幅图画的是张天师身穿道袍骑着猛虎,然后猛虎脚下踩着五毒。
2、躲午
“躲午”其实就是躲开五毒的意思,在古代社会,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在小孩子的头上放一个菖蒲叶,耳朵上也要夹一束艾蒿。然后用毛笔蘸上雄黄酒,在孩子们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寓意就是“百鬼畏惧,长命百岁”。
人们认为这样做,会让孩子有效躲开五毒,并且可以健康成长、福寿绵长。虽然现代社会中,这种习俗早已经丢失,但是却表现出了创新继承。因为大人会让小孩子的颈部,手腕、脚踝处系上五彩线,目的就是可以让孩子躲避灾祸。
3、沐浴草药水去晦气
端午日是一年当中阳气最强的时候,也是花草木整年中药性最强的时机。至极致的时机,端午日遍地皆是药,在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关于洗草药水习俗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
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带来好运。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4、拴五色丝线迎吉祥好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大吉色”。端午有拴彩色绳一驱邪求吉的习俗,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5、戴香包
端午节这天人们戴的香包也都是特制的香包,和大家平时见到的香包有所不同。这个香包最主要的作用不是熏香而是驱毒,里面放的都是艾草、雄黄、菖蒲等东西。
并且香包外面会绣上五毒的图案,这意味着“以毒攻毒”。并且孩子必须佩戴香包,大人则没有枪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