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端午节教案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1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
2.引导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与节日相关的风俗习惯。
3.能够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愿意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孩子们知道节日时间。
要准备的活动
1.活动开始前,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视频;几个不同大小的小袋;一个大粽子,每个孩子一个小粽子。
3.教学挂图《屈原的故事》;教学磁带《屈原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展示进口粽子的活动。
——教老师展示大粽子,问:这是什么?你吃过了吗?那是什么味道?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端午节,介绍节日名称: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都会庆祝端午节。
-提示: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这个节日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听听这个故事。
2.讲个故事,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展示一张挂图,播放录音《屈原的故事》。
——提问总结:现在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吧?(原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划船是为了找投河自尽的屈原爷爷。粽子被扔到河里喂鱼,这样鱼就不会伤害屈原爷爷了。)
3.看视频,感觉龙舟比赛是一种紧张欢快的气氛。
-问题:他们在做什么?看龙舟比赛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4.了解相关习俗和活动。
5.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让孩子自己剥粽子吃。
-让孩子交流粽子的味道。
活动建议和提示:
1.这项活动计划在端午节的前一周举行。
2.组织孩子们自由阅读,了解粽子的起源和端午节的民俗。请用橡皮泥报纸,绳子等材料做粽子,安排一个粽子展。
3.如果条件允许,孩子们可以在活动前观看一系列端午节活动的视频,如赛龙舟、包粽子、做香包等。使用前后,孩子们可以观看端午节期间的一系列民间庆祝活动。
4.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划龙舟”的娱乐游戏,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灵活协调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节日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积累孩子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发展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实践能力和同伴团结合作的精神。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2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和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
2.培养孩子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3.做粽子的材料和方法。孩子们试着包粽子。
4.通过参与端午环境的营造,感受参与端午庆典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和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
要准备的活动
1.制作粽子和香包所需的材料。
2.请孩子们在活动前收集关于端午节的信息。
3.请邀请一些爷爷奶奶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逐字记录师生的所有对话和活动,但要清晰地再现活动的主要环节,即开始环节、基础环节、结束环节和延伸环节。注:重点放在基础环节)
去我爷爷奶奶家过节。
1.请爷爷给小朋友讲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和爷爷奶奶交流端午节的事情。
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开展的一些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洒黄酒和挂香囊。
3.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过端午节活动。
(1),我学着给奶奶包饺子。
请奶奶给孩子介绍做粽子的材料和方法,孩子试着做粽子。
(2)做划龙舟。
和爷爷一起,用布和竹竿做一只龙舟来参加龙舟比赛。请四人或五人一组登上龙舟,进行龙舟比赛。第一组获胜的是红绫队。请一些孩子摇旗呐喊。
(3)做香包活动。
请奶奶示范香包的做法,把破布缝进书包里,放上香料和一点艾草,合上袋子,小朋友就学会做香包了。
(4)吃粽子,感受节日气氛。
(5)告别爷爷奶奶。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端午节的传说和相关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2.通过这个班级的三个小活动,拉近了孩子和爷爷奶奶的心理距离,孩子也亲身参与到了活动中。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3.从这个活动的整个发展来看,我觉得孩子们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也得到了爷爷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是我觉得爷爷奶奶和孩子知道的东西还是很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
4.在这次活动中,我感觉自己的参与度不够,还没有真正进入角色。我还需要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对孩子的服务质量。
5.从这一课,我也有一些思考。如果让我开展同样的活动,我会采取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积极参与其中,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百科,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先民以赛龙舟的形式祭祀祖先的节日。战国时期的楚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投汨罗江自尽,后来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3第一期:连接与建构
教学目标:理解端午节习俗中图画的含义;能大声朗读儿歌,感受儿歌朗朗上口的特点;能理解“吊”、“绕”、“绑”等词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挂香蒲,划龙舟。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教老师说一个挂在粽子上的谜语,让幼儿猜谜底。示范:“四角、四面、六边;外面穿绿色外套,中间系白色腰带;感觉又软又重。”(给小朋友看彩线纸粽子)这个粽子是老老师用彩线和纸做的。你还见过哪些粽子?你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前几天,我们一直在听一首儿歌《端午节》。我们再听一遍。(放儿歌的VCD,只放声音,不放画面。)儿歌里说端午节做什么?我们一起读大书吧。
看图:
封面:谁上了封面?篮子里有什么?她手里拿着什么?她会用这些树叶做什么?她的表情怎么样?为什么?让我们来看看《端午节》这本书。孩子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是的,封面上写着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第1页:桌面上有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谁在桌面的左边?表达的怎么样?头脑在想什么?揭示文字,把文字读给孩子听,和孩子讨论桌面上是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
第二页:小女孩在做什么?她是什么表情?妈妈在做什么?童谣的哪一句对应这一页?为什么?(揭示单词,给孩子读单词,让孩子指出香蒲和粽子。)
第3页:母亲和小女孩在做什么?这张图对应的是童谣里的哪句话?为什么?(揭示课文,给孩子读课文,让孩子指出屏幕上的五条彩色线。)
第4页:这张图对应的是童谣里的哪一句话?你怎么知道的?(揭示单词,读给孩子听。小女孩腰间挂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学习她的表情和动作。我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第5页:照片里是谁?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他们要做什么?(给孩子们读单词)他们要看什么?小女孩手里拿的是什么?屏幕的右上角是什么?
第6页:他们要去看什么?你能用童谣里的词概括这一页的内容吗?你看过龙舟比赛吗?
教学的第二阶段:阅读与反思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穿五色线、挂香店等。补充关于端午节的背景知识;能带着感情读儿歌。
教学过程:
读课文和简书:教老师读一些家长和孩子收集的端午节背景知识,让孩子补充自己知道的,或者让孩子提出不清楚的问题。
教老师出示树,和孩子一起读一遍儿歌;教老师把小书分发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读几分钟,然后和孩子一起观察小书:书里有一种动物出现在每一页。它是谁,它在做什么?请在每一页找到它;教老师带领孩子一页一页地读大书,讨论关于端午节的背景知识。
第1页:端午节是什么时候?我们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在什么季节?
第2页:为什么我们吃粽子,挂香蒲?你知道还要带什么吗?
第3页:为什么穿五色线(五种颜色分别是青色、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你为什么挂香包?为什么端午节会有龙舟比赛?
教老师带领孩子完整地读几遍儿歌,提示孩子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4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和交流,初步了解与体验端午节相关的习俗,体验与团体分享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物品:粽子、香囊、彩绳、鸡蛋。
活动准备:
1.让孩子收集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信息。
2.与生产相关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子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订书机,棉花,香水,干花。
鸡蛋——煮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彩色丝带,羊毛和绉纸。
3.相关图片,艾草和菖蒲。
活动流程:
跟我说说吧:
要求:交流小朋友收集的端午节的内容。
说明:
1.(在门上挂艾草和菖蒲)你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吗?(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因为端午节快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你知道端午节的其他习俗吗?
(1)挂钟: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的习俗。家家户户都把钟馗雕像挂在门上,可以在镇宅驱邪,保一家平安。
(2)挂艾叶和菖蒲:艾叶和菖蒲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治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净化环境、驱虫、祛疫。
(3)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时,许多人划船追上去救。他们冲向对方,却没能把屈原扶起来。后来,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他们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一事件。
(4)吃粽子:屈原死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吃他的尸体,就用粽子叶包糯米,扔到河里喂鱼。
(5)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它放在米酒里做成雄黄酒,但是小孩子不能喝,就把手指浸在雄黄酒里,在额头上写一个“王”。
(6)佩戴香囊:端午期间,儿童应佩戴香囊。香囊里有许多香料,闻起来很香。这些香包有各种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或戴在手腕上。太美了!
(7)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织五颜六色的丝带挂在手上,非常漂亮和吉祥。
(8)竖蛋画蛋:人们说:“端午节能竖蛋的人,今年会有好运。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5指导老师:
类别:
时间:
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端午节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2.以鸭蛋为造型对象的装饰表现技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2.以鸭蛋为表现对象,学习在鸭蛋上作画的技巧。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的资料,准备绘画工具和鸡蛋。
2.授课老师:准备相关信息资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工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导入。
二、进口:
老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以前你们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你能给我们讲讲吗?
学生回答:(吃粽子,门口挂艾草,吃鸭蛋等。)我们,我们的父母和祖父母每年都在这一天庆祝传统节日。
三、交流信息,了解端午节:
介绍端午节。
播放端午节的起源
老师: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用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有人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回答老师的补充问题。
老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楚国被秦国打败后,屈原悲愤交加,投江自尽。那是五月初五,爱他的人怕鱼虾吃他的身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扔到河里喂。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吃粽子怀念他!
2.端午节的习俗:
老师问:据你所知,中国还有哪些端午节的习俗?
学生回答:挂菖蒲叶,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戴香囊,吃咸蛋。
谁来说说划龙舟这个习俗的由来?
欣赏各种龙舟比赛的图片,介绍龙舟比赛,总结民族精神(课件欣赏)
老师:最初,人们划龙舟打捞屈原的遗体,但这已逐渐成为端午节的民间活动。看龙舟就是让船看起来像龙...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那就是团结、合作、拼搏!正是因为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我们才吸引了外国人!
②介绍粽子的起源和种类?(课件欣赏)
老师:在古代,粽子叫糯米。它的原料主要有尖角和小米,口味比较单一。现在,粽子的品种可以多种多样,包括枣泥,豆沙和腊肉...它尝起来又甜又咸。老教师的粽子还没熟,先大饱眼福吧!
③欣赏香包图片,介绍挂香包的习俗。
老师:香包很小,外观很独特,通常还配有五颜六色的丝线,挂在身上非常漂亮!香囊里装着药材,据说可以去疫区祈福,所以大人们会在端午节给孩子扎一个漂亮的香囊!赠送香包,通过节日表达祝福。
④挂艾饮雄黄(课件欣赏挂艾饮雄黄)
老师:端午节正好在五月,天气变暖了。许多害虫和病菌逃脱了,所以人们会采取许多预防措施。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老师的补充问题。
老师:例如,人们会在他们的房子上挂艾草或菖蒲。据说这些草药可以驱蚊,预防病菌。据说雄黄有祛除百毒的功效,所以人们会在节日喝雄黄酒或在额头或肚子上涂抹雄黄,以消毒驱邪。
⑤画鸡蛋
1,指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江苏端午节挂鸡蛋的习俗。
老师:江苏也有很多端午节的习俗,还要在江苏挂鸡蛋过端午节!
2.显示鸭蛋信息,抽出鸡蛋。
老师:不要小看我们的鸭蛋。它们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也是美丽的装饰品!(欣赏一组彩蛋装饰)今天,我们来画一个彩蛋,庆祝端午节。
3.欣赏鸡蛋的图片
老师:我们先想想鸭蛋上能画什么。老老师总结了几块,可以是点、线、面的装饰,可以是小动物、水果、植物等等。
(1)画重点。
(2)添加细节线。
(3)涂上漂亮的颜色。
4.让学生思考他们想要画什么,并相互讨论(四人一组设计鸭蛋外套)
四、学生画鸡蛋,(播放节日背景音乐)教师巡回辅导和在鸭蛋上画画的提示:
(1)将鸭蛋固定在透明胶带的圈内进行操作。
(2)注意避开画过的地方,否则容易蹭掉颜色。
动词 (verb的缩写)演示评估
1,欣赏学生作品,老教师简单点评。
2.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包装方法,让鸡蛋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有趣。
6.艺术蛋欣赏
1.介绍一下中国的鸡蛋制作作品。(课件欣赏)
2.西方复活节彩蛋介绍。
老师:除了蛋彩画艺术,西方还有一个与蛋彩画相关的节日,就是复活节,是庆祝学生在基督里生日的节日。(课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