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善良教育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德国的善良教育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一课:热爱动物。这也是很多德国孩子接受“善良文化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很多德国家庭会特意给孩子养小狗、小猫、白兔、狗等小动物,让孩子在自己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照顾好自己弱小的生命。

不仅仅是家里,幼儿园也会喂各种小动物,孩子们会轮流喂。老师会要求孩子关注小动物的发育成长,如果有标准,需要保留“喂养记录”。孩子们宣布入学后,会在优秀作文中主动提及相关小动物的生动素描。

在一次与“善待生命”相关的写作比赛中,一个13岁的小男孩记录了为一只小鸟治愈伤口的全过程,然后放归大自然。文章内容获得了学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第一名,这是用心良苦文化教育的效果之一。此外,孩子们还会继续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收养”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或者捐款拯救濒危动物。

德国鼓励善待生命,自然任何不善待生命的方式都会被劝阻。比如虐待小动物的孩子会被谦让的接受或者管教,有的会被大人惩罚。如果效果不显著,他们将继续接受心理治疗。在德国人看来,这也是一个比学习成绩滑坡更重要的“性格问题”,因为他们有这种见识:童年。

第二课:对弱者的怜悯,这是德国人对子女进行“善心文化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在成年人的鼓励下,孩子们帮助视障者和老人过马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为残疾学生解决困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佛罗伦萨,一个孩子粗鲁地驱逐了一个上门乞讨的流浪汉,于是这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大人认真耐心开导孩子:流浪汉即使邋遢也有自尊。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明白一个大道理:崇拜强者可能是直接的抱怨,同情弱者也是幸福的体现。后来孩子提出邀请受辱的流浪汉去他家做客,大家都不遗余力地申请。

第三课:宽容他人,这被德国人广泛评价为一个人“善良品质”的一个方面。一名7岁女孩在生日聚会上被朋友无缘无故抢劫,她觉得很丢脸。她试图处理这件事来发泄她的仇恨。后来她妈妈劝她学会放下隔阂,让她试着和朋友交心。她这才意识到,朋友养的小白兔突然死了,心情很低落,所以“傲慢无理”。最终,小女孩包容了她的朋友,两个朋友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牢固。第四课:辱骂暴力

德国人不赞成玩具制造商开发设计新技术“暴力玩具”,更不赞成儿童(尤其是男孩)伴随玩具枪和重型坦克。根据分析结果,德国学者建议,让德国男孩少陪玩具枪是“聪明”的做法,可以避免德国重蹈“历史时间解体”的覆辙!

可以看出,德国虽然整体实力很强,肯定能和世界上一些强国匹敌,但他们还是主张对下一代进行一种善意的友谊和文化教育,不是因为整体实力,而是因为教育孩子要坚强。这也是一种智慧的教育理念。经过文化教育,孩子的日常生活质量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