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新的世纪里,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动画的美好未来!
前言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自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之间的动画交流非常广泛。作为世界动画的一部分,中国动画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发行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区,打响了中国动画出口的第一枪。中国动画片也有意识地将自己纳入世界动画片的轨迹,这与世界动画片的发展是一致的。随后,中国动画片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获得了声誉。中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影视长廊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然而,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动画片失去了以往的繁荣。中国的动漫市场充斥着美国和日本的动漫,而在人们身边的日用品和印刷品中,加菲猫、史努比等外国动漫形象更受欢迎。对民族动画寄予厚望的观众对民族动画的呼声很高,国家也大力扶持民族动画事业。中国动画艺术家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努力。国产动画虽然有所进步,但还是不尽如人意。国产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世纪获得更好的发展,抢回国内市场,同时走向世界,是动漫创作者的当务之急。国产动画发展缓慢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是国产动画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是历史
中国动画曾经无比辉煌,这也证明了中国动画是强大的,有适合其发展的艺术规律。了解中国动画的发展,对今天的动画创作大有裨益。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优秀传统,也可以发现和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找到一条发展之路。
第一,艰难的创业期
说到中国动画,就不能不提到万氏兄弟(万来明、万古禅、万、图集),他们是中国动画的鼻祖。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于1926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画室大闹》。
翻开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一页。然后1930,纸人又闹了。从那以后,万兄弟再也没有
我孜孜不倦地创作中国的动画。在反日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国殇史》、《新潮流》等,以及提倡国货的《国货之年》、《脆弱》等,还有一些儿童寓言,如《鼠蛙》、《飞来横祸》、《龟兔赛跑》等,还有20多部黑白动画短片。直到上世纪40年代,万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故事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铺平了道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兄弟被迫中断动画创作。当时以钱家俊为中心的一群动画师还画了一个抗日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之后又画了两个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总是与时代氛围息息相关。同时,最早的动画师也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探索民族风格的途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开始了更广泛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电影《皇帝的梦》和动画电影《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困难条件下完成拍摄,拉开了新中国动画片发展的序幕。
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的动画片有意识地开始探索民族风格的道路,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的结果。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7,厂长为特卫。这个时候中国的动画师已经发展到200多人。万来明、万古禅、万、钱家俊、余哲光、张超群、、金金、马、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和作家先后加入这一行列,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他们的动画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动画风格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猫钓》(1952)、《小美的梦》(1954)、《荒野大镖客》(1955)等影片都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乌鸦为什么黑》在国际动漫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参与者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苏联电影。这种误解让中国动画人深刻认识到:“一步步模仿其他国家的动画,不利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减少. "只有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种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扰乱》是对美国动画制作的模仿,追求娱乐性,只是单纯的特技闹剧。其实这也是动漫娱乐本质的体现。电影给人娱乐,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在人物的设计上依然具有民族特色。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卫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由此开始。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努力展现中国独特的风格,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动画片《傲骨将军》中,民族特色十足,所以将军的脸谱借鉴了京剧人物造型,在动作设计上采用了京剧风格。电影的背景音乐恰当地运用了民乐。将军无奈之时,古琵琶曲《四面飞》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达到了拨云见月的效果。这部只有30分钟的漫画,充满了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民族化探索。与此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积极致力于探索新的动画技术和提高动画技能。在中国动画制作大型木偶动画时,著名木偶电影导演金和钱元达于20世纪50年代赴捷克学习。金的第一部力作《孔雀公主》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后来,金的《谁唱得最好》在技术上是完美的,但在思想上是有局限的。当时的文艺政策是教条主义的,由于过分强调“政治第一”、“革命传统”、“题材第一”,限制了木偶电影的进一步发展。钱家俊在1957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导演的《古医生的新发现》中,注重发掘漫画的童趣和童心。1958年,中国动画人开发了中国第一张剪报《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具有鲜明民间艺术特色的新品种。然后拍摄了《渔父》(1959)、《济公斗蟋蟀》、《金海螺》(1963)等剪纸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使动画形象生动饱满,弘扬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世纪80年代,剪纸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成功开发出剪纸“拉毛”新工艺,制作出题为《蛇蚌相争》的水墨剪纸,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文化部1984优秀艺术电影奖。1985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获得第二届日本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电影一等奖,1985国内文化部优秀艺术电影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龙腾奖”二等奖。这个物种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受到观众的欢迎。另外,1960拍摄折纸《聪明鸭》,趣味十足,热闹非凡。同期发明创造了水墨漫画,是最具中国风格的漫画。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对笔墨的独特兴趣完美再现于银幕上,形成了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撼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和《穆迪》(1964)可以说是代表作。有节奏的画面和诗意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了一种审美境界。
这时,动画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国风成熟的阶段。动画片《闹天宫》第一、二集(1961、1964)在造型、布景、色彩等方面借鉴了古画、庙会艺术、民间年画的特点,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来描绘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从荧屏跃然于有形。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外国影评人说:《大闹天宫》既有普通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又有迪士尼式艺术片做不到的造型艺术,即完全表现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这是一部真正的动画杰作。”
中国动画片的艺术水平不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人民之中。中国动画因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国内外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
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产业受到阻碍,发展缓慢。“文革”结束后,百花齐放,中国动漫产业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中,沿着过去“国风”的道路,在题材、艺术形式、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中国的动漫产业也更加与国际接轨,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是什么让大海喧闹》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斑斓、格调高雅、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好评。民族风格在其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并吸收了国外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展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和古朴风貌。霍童结合了装饰造型和民族艺术的特点,同期的有《两只小孔雀》、《一夜画廊》、《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傻子买鞋》、《黑公鸡》、《小鸭》、《人参果》、《调皮的金丝猴》、《如果我是宋武》、《蝴蝶泉》、《天书》。1984大型动画片《金丝猴降魔篇》再次将孙悟空搬上动画银幕,塑造了感人至深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方式上,融合传统民族风格、抽象画和现代音乐,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漫画《一夹救鹿》典雅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草人》模拟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神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清洁、网、偷驴、女巫、鳄鱼和小女孩等。,也充满了民族风情。
第三,90年代后的新发展
从动画发展到90年代,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有缓慢的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也因为缺乏市场化运作,动画的复苏相对缓慢。以前中国动画纯粹是国家投资,民间不愿意投资,导致动画人流失,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缓慢。中国动画应该改变以前的运作模式。为了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制作了动画电影《莲花灯》,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投资最大的院线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画面和人物都经过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应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动画片诞生了,如《气球上的五个星期》、《马可波罗重返杜翔》、《哎哟,妈妈》等,为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纵观中国动画近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动画一直致力于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改革开放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没有放弃这个宗旨。动画片里弥漫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非常重视教育的意义,在漫画创作中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让漫画不至于流于表面,纯粹娱乐。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建成了一个动画王国。
第二章创作文章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一开始就积极探索,动画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讲述着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创作误区,就是纯粹的儿童呈现。漫画创作的对象是儿童。虽然动画在创作初期也是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但是在动画步入正轨之后,动画创作的对象也越来越单一。猫钓鱼,无脑不开心,聪明的小鸭子,大闹天宫等等。主要是针对儿童的。这种创作倾向延续至今,留下了中国动画创作的空白和市场的空缺。
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的动画创作非常活跃,题材广泛,包括动物、儿童和青少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等等。迪士尼的动画作品多以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蓝本,以独特的动画形式和优美的音乐,试图表达温暖的世界。以“博爱”为中心,动物拟人化,所以受到小朋友和家庭观众的喜爱。
迪士尼的《花木兰》对中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但美国人借用了中国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重新创作了动画,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大受欢迎。这是美国改编其他国家经典故事成功的又一例证。其实美国的花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花木兰的故事外壳。它的角色内核是美国人,角色体现了一种美国人的叛逆精神,将现代的理念融入到古老的传说中。美国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塑造了善良勇敢的花木兰形象,影片充满了美国式的幽默,比如龙牧和板球这两个与众不同的配角。花木兰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可以说是有几招。首先,这是美国第一部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的漫画。其次,东方对西方一直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动画的手法也是新新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大家都对美国人拍的花木兰会是什么样子充满了好奇。迪士尼牢牢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营造出强烈的期待感。市场的成功是必然的。美国人创作的《花木兰》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想法,但它在艺术再创作上的大胆想象值得借鉴。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日益丰富和迅速,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娱乐和艺术交流非常广泛和方便。人们每天都在接收各种信息,所以人们的观念和欣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需要新鲜、刺激和有创意的东西。基于现代技术的动画必然会密切关注人们的思想。
为了跟上世界动画的轨道,中国的动漫创作必须更新自己的创作理念。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特别是在美国电影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口味越来越复杂。中国的动画人肩负着创造更多更好的观众喜爱的电影的重任。中国动画不仅要赢得国内观众,还要走向世界。中国动画时刻与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动画在新世纪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一,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定势
中国动漫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过分强调了“教育”的意义。主题第一次练习受阻,思维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得动画从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需要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之前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积累,但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变要和市场观念、受众观念的转变同步。市场观念的转变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动画创作不要局限于传统,要给自己戴上枷锁。动画创作应该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个理念是:动画片是孩子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呈现出幼稚的特点。而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不是给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得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窄,动画的题材也很有限,体现在创作上缺乏想象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失去了大量的成年观众。而且在“教育”的理念下,动画片往往披上一副教育的外衣,却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演,改变观众的观念,让观众丰富多样。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莲花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片子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师的一个挑战,要兼顾这么大的观众群并不容易。影片故事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破山救母”的故事。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形象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加入了原著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乖巧、搞笑、幽默,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第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拓展
中国的动漫题材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童话故事。动漫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把无形变成有形。观念的转变需要有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相匹配,中国的动漫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在电影故事的框架,情节的安排,人物造型的设计,电影背景的刻画等等。事实上,很多美国动画创作都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故事原型,比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狮子王也诠释了王子复仇的故事。如果动画的创作空间有较大的容忍度,动画的内容就会丰富多彩,就会吸引大众。同样,很多日本动漫创作也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故事人物原型,比如《龙珠》中的孙悟空,完全是日本人的再创造形象,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完全不同。但是日本人根据孙悟空的话创造了一系列龙珠传说,受到大众的喜爱。同时艺术水平也很高,故事有深度。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其人设定的故事,不在乎时间和空间,而是强调画中有物,呼唤人们对过去的认知和记忆,对未来的保护和探索。这部电影能让人深思。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历史出发,对中国动画的创作规律有所了解,并试图找到市场与艺术创作的结合点。通过历史的观察,对中国动画提供一些看法,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是独立的、创新的。中国动画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动画要突破思维定势,挖掘市场,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艺术水平保证了电影长久的生命力,但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了资金。在新世纪,中国动画有了更好的发展。除了要与国际接轨,还要结合自身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中国动画前景广阔。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动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