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长期以来,在中国历史学术界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定论,即: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有些历史学家,比如台湾的著名的所谓历史学家柏杨先生在他的著作《白话译本资治通鉴》中,也是 这样来评价武则天。这实在使笔者感到困惑。
多年来,许多人肆意歪曲历史,对武曌则天大加褒扬,把她吹嘘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把一代王朝治理为世界强国”。
武则天真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吗?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公开称帝的女人,并不唯一是武则天一人 ;中国历史上最先称帝的女性,也不是武则天。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历史文献的真实记录:
早于武则天公元690年称帝之前三十七年,唐朝睦州(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桐庐、建德、淳安三地)还有一 位女性,名陈硕贞,召集了一批人马武装割据,自称文佳皇帝。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初, 睦州女子陈硕贞以妖言惑众,与妹夫章叔胤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甲子夜,叔胤帅众 攻桐庐,陷之。硕真撞钟焚香,引兵二千攻陷睦州及於潜,进攻歙州(今属安徽省),不克。”“十一 月,庚戌,房仁裕军合,获硕真、叔胤,斩之,馀党悉平。”(《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这才是中国的第一位公开称帝的女性,只不过她坚持的时间较短,被唐朝军队镇压下去了,成王败 寇,在历史上的影响比较小而已。武则天的执政时间倒是长,历史影响也大,可她是用阴谋篡夺李姓王 朝得的天下,她不过是趴在巨人头上的一只虱子,用和人家子代皇帝的“性交易”,加上狡诈和凶残, 窃取的一幕周朝社稷,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只有流氓,才会对武则天惺惺相惜。
笔者在某些个别文章中还看到另一种说法:将中国历史上的女皇数说成是有三位:即除了上面提到的陈 硕真和武则天两位以外,还包括“公元528年元姑娘,北魏年号武泰”。实际上这个所谓元姑娘的称帝是 胡太后将皇女诈称是皇子称帝的,且不到一天就改诏另让临洮王元宝晖的嫡长子元钊(年三岁)继承帝 位了。故本人认为不应将元姑娘计入女皇之数。
参见:柏杨版《资治通鉴》第36集79页:
“正月七日,皇帝(九任肃宗,孝明帝)元诩的姬妾潘嫔(小老婆群第四级)生一个女儿,胡太后诈称 生一个儿子。正月八日,大赦,改年号武泰(之前是孝昌四年,之后是武泰元年)。”
第85页: “郑俨、徐纥恐怕大祸临头,跟胡太后密谋毒死皇帝元诩。于是,二月二十五日,元诩突然死亡(年十 九岁)。二月二十六日,胡太后宣布皇女继承帝位,大赦天下。紧接着再下诏:“潘充华(潘嫔)生的 本是皇女,不是皇子。而临洮王元宝晖的嫡长子元钊,是高祖(七任帝元宏)的后裔(元宝晖是元宏的 孙儿),应该继承大统。”二月二十七日,元钊登极(十任帝),年才三岁。胡太后打算长久独揽政权 ,正因为元钊年纪太小,才教他继承。”
由以上文献记载可见,孝明帝元诩在正月七日生下女儿后,其母胡太后对外一直诈称生的是儿子。二月 二十六日当天,先是宣布由出生不足两个月的元姑娘冒充皇子继承帝位,紧接着再下诏,改由临洮王元 宝晖的三岁嫡长子元钊继位。故笔者认为,元姑娘不应作为一代女皇计入历史,且不说她还是个毫不懂 事的婴儿,她自始至终就没有作为一位女性皇帝出现过。
在历史研究中,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即:只有公开宣布称帝,并随之更改年代纪元的人,才在历史上被 称作一个皇帝的朝代,而不论这个皇帝是否实际掌权,以及在位的时间长或者短;而对于没有公开称帝 ,且纪元也未有变化的皇朝最高统治者,并不作为一个皇朝的朝代来进行历史记录。
比如西汉开国皇帝的妻子吕后,在汉高祖刘邦去世以后,实际掌控汉室王朝,但是她并没有改元称帝, 故不能算作一代女皇;历史上像这样的女性最高皇权统治者还有不少,比如人们更熟悉的晚清最高实际 统治者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也是没有改元称帝,同样不能算作一代女皇。而光绪皇帝虽然仅仅是一个 傀儡皇帝,毫无实权,甚至连自己的生存和健康也不能保证,但是在历史定位上,他仍然算作一代皇帝 。
皇帝在位时间长或者短也不是皇朝历史定位的因素。中国历史上皇帝在位时间短的朝代有很多,有两到 三年的,最短的有不到一年的,但都是作为一代皇朝而记入历史。故文佳皇帝陈硕真虽然称帝不满一年 ,仍不失为一代女皇帝。
在治理皇朝,建设国家方面,武则天同样也是乏善可陈,而绝不像某些人所吹捧的那样:“把一代王朝 治理为世界强国”。
大盛唐朝的伟大和繁荣,主要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和基业。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公开称 帝的女性都出现在唐朝,决不是偶然的,这和唐朝贞观时期的社会开放,女性社会地位较高有直接的关系。
从唐朝遗留的文物来看,唐朝妇女的穿着都比较开放,赤脚、低胸的服饰可以显现出唐朝妇女的雍容华 贵和气质高雅。妇女束胸、裹脚的恶习,在唐朝时期是绝对看不到的。一般认为,妇女缠小脚最早开始 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甚至有人把武则天称帝,吹嘘成是“向封建礼教挑战”,完全 是移花接木,胡说八道。而人类历史上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对妇女裹胁、压迫、限制得愈严酷的社会 ,就愈是反动、保守、落后、野蛮的社会。比如阿富汗的塔利班宗教极端政权。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皇朝历史,唐代的“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唐太宗李世民“ 体恤民情,删削繁苛,安诸黎庶”,使人民“各有生业”。他从 “国以民为本”的思想出发,在推行均 田制的同时,采取了“以农为本”、“不夺农时”、“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
在用人方面,实行“为官择人”,“唯才是与”。“开直言之路”,兼听纳谏。为了充分纳谏,唐太宗 命令五品以上的官员要在中书省轮换值班,听从随时召见以便及时商议大事。他自己也不独断专行,他 将国家重要的军政事务以及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交给宰相会议,以便充分听从众人的意见,集思广益 ,委任最合适的人选。对于一般的政务,他要求负责起草诏书的中书省和负责复核诏书的门下省都要各 负其责。
李世民非常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行,用现代的话来说,是重视“法治”,避免“人治”。李世民即位后 ,就令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重新修订了《武德律》,并于贞观十一年主持制定了《贞观律》,长孙无 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唐律疏议》,成为封建社会成就最高的法典。同时还编制和删定大量 令、格、式作为律的补充。***“定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入徙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馀条”。 “又删武德以来敕格, 定留七百条,至是颁行之。”(《资治通鉴·唐纪十》)
此外,他在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特别是文化建设方面都有很多建树。
笔者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李世民一改中国封建社会极权专制,皇帝一言九鼎的惯例,自动限制自己的 皇权,规定皇帝的诏书、命令,必须有宰相等分管大臣的副署签字,才能生效,防止皇帝在情绪不好或看法片面、错误的时候,出现施政偏差;同时加强法治,避免人治。这在中国几千年的皇权统治时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政治 特征----分权原则。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 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唐纪九》)
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 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 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李世民规定自已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 才能生效,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能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 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 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 等之高。
比如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魏征拒绝在诏书上副署 ,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 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的反应是深
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不但李世民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的妻子长孙皇后(公元601-636年),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长孙皇后 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初期,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 太子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李渊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 们对李世民的同情,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她对秦王府幕僚也是亲切慰勉,左右将士无不为之感动。 李世民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朴素,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 因此经常要和她商谈国家大事。但长孙皇后却从不随意议论朝政,干预国家大事。但是,当太宗李世民 有了不好的情绪或思想的时候,她又能恰当、及时地给以开导和劝诫。长孙皇后对自己的亲属,也决不
允许其利用她的皇后地位谋取私利。长孙皇后不愧为一个“母仪天下”的好皇后及伟大的女性。
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不但主要取决于社会上层建筑的健康、公正,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该社会妇女的 道德风尚。如果社会女性普遍表现为懒惰、贪婪,荒淫无耻,嘴尖皮厚,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和野蛮撒 泼的话,这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将只能愈来愈坏!
另外,在培养、教育下一代,即在婴幼儿的培养教育方面,女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如果妇女的人格低劣、品德败坏,怎么能给孩子们打下良好的思想 、人格基础?怎么能培养出善良、正直的人性?
一个一千多年前的皇帝和他的皇后,以他们的崇高人格和辉煌历史业绩,让现代的丑类们如此畏惧。在 他们的光辉下,更显出这些丑类的卑鄙、无耻、龌龊与肮脏。
唐太宗驾崩后,唐高宗李治比较懦弱无能且惧内,后来身体也不太好并早逝,使得成为皇后的武则天把 持朝政、屠戮异己、篡夺皇位制造了条件。从大量的历史书籍所记载的史实来看,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在世之时,对她的丈夫李治“调教”得最多的就是:要做一个“说话算数”,一言九鼎,专制集权的“ 像样皇帝”,而不是劝诫李治继承太宗皇帝礼贤下士,依法治国的进步传统和勤勉理政的作风。
她登上皇位的“诀窍”说穿了,就是阴险、狡诈、恶毒、凶残,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不惜使用任何手 段,不惜毁灭任何人、包括她的几个亲生儿子和女儿以及其他亲属的生命。极端利己主义和超乎寻常的 凶残,是一切专制暴君的***同人格特征。以其所谓的“伟大”来掩盖人格上的丑恶和凶残。
让我们再来看看武则天到底建立过哪些“政绩”呢?在造福百姓、造福子孙的大的工程建设上,她没有 建树;(倒是为她自己和她的男宠修了几次寺庙和明堂。);在社会道德文化建设上,她只起着破坏的 作用;在皇朝政府的法律制度建设上,她不但无所建树,反而将唐太宗时期的许多好的法律制度大肆破
坏掉;在对外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她没有发展和进步,反而是邻国对她酷刑擅权、把持朝政极为不满, 差点兴兵侵入。
武则天最大的“政绩”就是在国内大规模建立特务网络和告密体制。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特务网对 人民和官员进行秘密监控和迫害的,可能就是她这个女皇武则天了。武则天在唐高宗未死以前,就利用 各种收买手段安插个人心腹,设置个人耳目,阴谋夺取政权;在唐高宗死后的第三年(公元686年),“
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 ‘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太后欲周知人间事,铸铜 为匦以受天下密奏。其器***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见《资治通鉴 》第二百零三卷)。
在这里,“铜匦”就是用来鼓励告密、诬陷,对人民进行特务控制和迫害的一种工具。其结果是造成社会的道德沦丧、邪恶风行:“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 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于是四 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见《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三卷)
在这一点上,武则天堪称是特务统治的开山鼻祖,明朝东、西厂特务网络都只能是她的徒子徒孙。甚至 二战时期的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都难以望其项背。
武则天承袭了封建专制皇朝的一切邪恶,在使用特务维护其专制统治方面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想象一下,就像在十年浩劫“文革”期间,甚至亲属、子女、朋友、同事、邻里之间都可能成为政治迫害的“告密者”或“ 举报人”。
武则天的另一个最大“政绩”就是任用酷吏,随意诬陷、刑讯逼供、残酷镇压、迫害她想要消灭的人。 这一方面如果她当不上鼻祖,至少也是一个登峰造极的恶徒。
有人可能会说:“武则天在用人上也能举贤任能。她重用了像狄仁杰、张柬之等这样的正直、廉明的治 国之才”。实际上,专制王朝的皇帝,在治国用人问题上也像她 /他的人格一样,具有两面性。任用所 谓“忠臣”和任用奸臣,是专制皇帝维持其自身统治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只不过“好皇帝”任用的忠 臣多一些,而“坏皇帝”任用的奸臣多一些。忠臣和奸臣,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武则天所任用的忠臣,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心怀大唐,时刻想着恢复大唐的官员,这更说明了唐太宗李世民所创立的贞观之治,在各级官员和人民心中是多么的崇高和不可磨灭。武则天对宰相魏元忠的迫害和贬斥,就真正充分地说明了她对待忠臣贤士的真实态度;同样,武则天对奸臣、酷吏、男宠的偏袒 、纵容、包庇和利用,也充分地说明了她对待这一部分人的真实态度。
在选择皇位继承人问题上,笔者看来,武则天倒是最应该有所建树的。她作为一个女皇的特殊地位,完 全可以将皇位继承的规定作一个大的、革命性的变革。即可以规定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在自己的儿子和 女儿中择优选取,皇子和公主平等对待,男女平等。她自己可以当女皇,为何她的女儿就不能当女皇呢 ?如果她在当时这样作了,那她可真是作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并且必然会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 响。然而,武曌则天却依然无法跳出“只有男人才能继承皇位”的原有巢臼,费尽心机的在自己的儿子 和自己的侄子之间选择皇位继承人。
这个愚蠢的女人,将上天给予她的一切天赋,都用来行使她的自私、邪恶、狡诈和凶残。她的所谓“向 封建礼教挑战”,又该从何谈起呢?
从根本大政方针上来讲,武则天背弃了唐太宗李世民创立的一系列前无古人、并给唐朝带来伟大变革和 繁荣昌盛的政治方针和法治原则,将封建王朝重新拉回到极权专制的旧轨道上,这正是武则天的最大罪恶和最终毁灭大唐的罪恶根源。将来,人民将在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写下:狡诈、凶残的专制女皇,破 坏唐代走向开明、进步、法治与长治久安的罪魁祸首,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