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简介和详细信息
1972随家人移居美国,后被送到美国肯塔基州的一所基督教学校。完成课程后,他搬到了俄勒冈州。15岁参加美国乒乓球公开赛,获得青年双打比赛第三名。
1984获得俄勒冈州立大学电气工程学位,后获得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
黄仁勋曾在AMD(1983 -1985)和LSI Logic(1985 -1993)工作过。
英伟达成立于1993。黄仁勋是圈内有名的工作狂。他曾这样解释自己为何如此热情:为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未来更美好。
回顾黄仁勋的历史,我总觉得这个答案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的童年相当坎坷。
在美国黄仁勋留学是为了让年幼的孩子留在美国。在我9岁的时候,比我大一岁的弟弟被父亲送到了华盛顿州的叔叔家。据他说,当工程师的父亲这样做,主要是出于教育原因。
到了美国后,舅舅家经济非常困难,很快两兄弟就被送到了肯塔基州的一所农村寄宿学校。黄仁勋后来回忆说:这所学校实际上更像是一所少年管教所。每个孩子都有一把刀,学生都有纹身。
多年后,黄仁勋回忆起这段生活时,承认自己参与了许多淘气的活动,比如爬墙、偷食物,甚至抽烟。但“这个危险的教训”并没有让他变得更坏,而是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适应环境,他认为这对他的人生会有好处。
面对这个世界,幸运的是,这种生活只持续了两年,黄仁勋的父母来到了美国,他能够进入一所正规学校。好像是中国人的专利。黄仁勋的表现非常出色,在乒乓球上表现出非凡的天赋,这让他几乎成为了一名职业选手,个人最好成绩是全美双打第三名。
但黄仁勋表示,因为自己“更热爱技术”,所以他在中考后就立刻从爱好中抽身出来,进入了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子专业。这一年,他16岁。上大学的时候,他的职业规划很宏大,立志成为全球图文帝。
黄仁勋说中文很有趣。严格地说,他中文说得不太好。当别人在说话时,他总是很努力地听。然后,他会简单的回答。但只说了几句,他就好像上气不接下气,脸上带着尴尬的笑容,然后开始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很抱歉的说,我的中文真的不在家。但是当你已经把他当成外国人的时候,他就可以多说几句中文了。
如果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我们可以知道黄仁勋本质上是一个美国人。那么,对于一个1983的大学电子专业毕业的美国年轻人来说,他最好的或者说必然的选择显然是去硅谷。当时在硅谷,英特尔和AMD只是明星璀璨的半导体公司中的两个初级玩家,微软也只是把自己的MS-DOS卖给了IBM,远远算不上明星。王安的公司如日中天,为中国青年树立了榜样。
然而,黄仁勋直到10年后才开始他自己的公司。黄仁勋向妻子萝莉承诺,他30岁时会有自己的公司。
黄仁勋在硅谷之路上的第一步是加入AMD,成为一名芯片设计师,这为他后来创立英伟达奠定了最初的技术基础。两年后,他跳到了LSI Logic。这也是一家芯片公司,但主营业务不是CPU,而是芯片的图形处理。但当时无论CPU还是图形芯片,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一两家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而是相互竞争的格局。相对于模式相对清晰的行业,在这类创业型公司更容易学会如何抓住机会,品尝失败。
LSI逻辑中的另一件事对黄仁勋也很有意义。在设计部门干了两年后,他要求调到销售部门,最终成为集成芯片(类似于今天的SOC,即在一个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的总经理。
对于这一转变,黄仁勋表示,“从工程部门转到销售部门是我做过的最好的职业选择,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将产品设计和开发与市场结合起来。因为我意识到,消费者不在乎你是哪个商学院毕业的,他们只在乎一件事,你的产品有什么好?”
新闻素材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先生是一位高度个性化的科技大亨。每年他都会在台北电脑展上拿出一些有趣的东西。在COMPUTEX 2013开幕的第一天,黄仁勋先生接受了亚太媒体的采访。基于云的虚拟化技术和多屏游戏分享是他内容介绍的重点。
职业道路1992年底,两位曾在SUN工作过的技术人员Chris和Pream将带入了英伟达的创业团队。由于他的技术背景和对销售和管理的理解,黄仁勋被选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此后他一直担任这两个职位。他上班的第一天是1993年2月17日,那天是他30岁生日,刚刚兑现了对妻子的承诺。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当黄仁勋创办自己的公司时,他打电话给湾区公司的一名分析师,就他在图形芯片领域创业的计划征求意见。这位名叫乔恩的分析师后来回忆说:“当时,黄仁勋专门打了一个电话,询问图形芯片市场及其未来趋势。我告诉他,市场还没有启动,很乱。现在有近30家公司,你最好不要这么做。”
英伟达的第一选择恰恰反映了几位创业者之前技术经验的影响——他们喜欢另辟蹊径。他们选择了当时不被看好的方形成像技术;重视芯片的通用性,我们选择了集成游戏手柄、声卡等多种功能的思路。
然而这款名为NV1的产品并不成功,英伟达筹集的第一笔投资花光了。黄仁勋不得不说服非核心员工离开,并承诺当公司未来有所改善时会重新雇用他们。公司规模也从100多人一下子变成了30多人。
在危机时刻,是世嘉的700万美元存款拯救了黄仁勋。日本游戏机公司看好英伟达芯片对游戏的良好集成,要求他们为土星游戏机开发显示芯片。遗憾的是,由于方形拉丝技术的坚持,NV2芯片在开发完成之前就被世嘉抛弃了。唯一幸运的是,这700万美元帮助英伟达挺过了Win95时代。
Win95时代的第一宠儿不是黄仁勋,而是3DFX公司,它开发了著名的巫毒显示卡。然而,随着计算机图形时代的到来,显示芯片成为PC系统中关注的焦点,市场需求空前。在这个时间点上,许多显卡公司不同意微软的D3D API接口,并坚持开发自己的接口。
黄仁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毅然决定全力支持微软的界面。同时,他提出了显卡芯片领域的“黄定律”,也叫摩尔定律,即显卡芯片的性能每6个月翻一番。
找到了正确方向的黄仁勋,在沉寂了近三年之后,推出了NV3,即丽娃128,并大胆采用了当时还处于实验阶段的AGP的概念。不久之后的丽娃128zx,是国人非常熟悉的“小电影霸”。而且根据黄定律,他分别在1998年秋和1999年2月推出了TNT和TNT2,从此一举占据了显卡芯片市场的主流地位,把所有竞争对手都推到了边缘。同样是半年后,在1999的末尾,黄仁勋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一款采用全新架构的显示芯片。即GeForce256率先将显示芯片行业带入GPU时代。
自GPU概念提出以来,虽然其间几经沉浮,但时至今日,黄仁勋一直扮演着显卡芯片的主角,从未掉队。
说起这种感受,他向记者引用了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你要分析对手,也要分析自己。同时,游戏规则每天都不一样。你也要分析自己目前职位的优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的劣势。你应该保护和增强你的优势,攻击对手的弱点。”
很久以来,人们就预言CPU的发展会取代GPU这种特殊的图形硬件,就像很多特殊的功能被CPU取代一样——从硬件汉卡到硬件声卡。
那么,英伟达会从图形芯片公司转型为CPU公司吗?
在这个问题上,他并没有否认这个猜想,而是含蓄地说:“公司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针对市场的一些变化进行自我调整。英特尔最初是一家内存公司。英伟达现在的产品是GPU,未来完全有可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产品。"
年轻有为的黄仁勋20岁,还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工程实验室的一名总工程师。他“厚颜无耻”地向初恋女友萝莉承诺,30岁时要有自己的公司。不久之后,洛里成为了他的妻子。黄仁勋在30岁生日的前一个多月,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师一起创立了英伟达。为了兑现承诺,他还特意把上班的第一天定在了自己的生日。
1999,英伟达推出全球首款图形处理器(GPU);自此,GPU成为独立于CPU的又一重要计算单元。次年,当公司推出第二代GPU时,大胆提出了自己的“黄定律”:英伟达的核心策略是每半年升级一次产品,功能翻倍。当时业界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定律,那就是摩尔定律,由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摩尔创立:每18个月,一个芯片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量翻一番,性能也翻一番。与摩尔定律相比,黄定律的技术更新速度要快一倍。
他的“大嘴”再次得到验证:此后,英伟达不断推出更高性能的GPU,逐渐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成为视觉计算领域的第1号,而黄仁勋也成为硅谷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如今,英伟达已经成长为一家收入34亿美元、市值73亿美元的“大”公司,但黄仁勋仍然直言不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根本不重视大公司所谓的公关策略,也不怕惹怒比自己强大很多倍的竞争对手。2007年4月,在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亨利·基辛格宣布,英特尔即将推出集成CPU和GPU的Larrabee架构,并宣称显卡将在两三年内消失。听到这个消息后,黄仁勋嗤之以鼻,并很快在英伟达的分析师大会上发表了长篇大论,将英特尔的计划“定义”为一个笑话。“即使英特尔能在2065,438+00年将图形计算能力提升65,438+00倍,仍然无法与英伟达目前的产品相抗衡。”他对自己的领域总是充满信心。
角色小时候乒乓球打得挺好的。13岁第一次参加美国乒乓球锦标赛,结果一塌糊涂。回国后,他不断反思,发现自己迷失在了注意力不集中中:刚到拉斯维加斯,被这座城市的美景所吸引,比赛前一天晚上还在商业街闲逛。之后他开始用专注的态度对待乒乓球,两年后在美国乒乓球公开赛上获得双打第三名。
创业后,他对工作也很专注。在他看来,工作是一个不正确的词。他每天早上6: 15起床,锻炼一个小时,然后开始吃早饭,然后上班,直到晚上才回家。和家人吃完饭,他会继续工作,直到累得睡不着觉。他很少打高尔夫球,也很少和朋友出去玩。他下班后基本都待在家里,还在“玩”。在他的两个孩子上大学之前,他的家晚上会是这样的:四个人各自拿着笔记本电脑做自己的工作,虽然都在家,有事通过邮件沟通。他一直“享受”这种生活。"我每天做四件事:工作、思考、帮助他人和创造新事物."
10年后他希望英伟达何去何从?“我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像孩子一样看待这个世界,这样十年后我们仍能像现在一样富有创新和创造力。”
财富排名2020年4月7日,黄仁勋以47亿美元的财富位列2020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36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