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数学区角的意义和目的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就决定了儿童知识的获得不是产生于动作所指向的对象,而是产生于动作本身,产生于儿童的动作以及这些行为的协调。《纲要》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运用各种感官,用各种方式探索,为活动提供条件”,“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等。日常的集体教学在满足老师高效率的同时,并不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数学角度的设置只是延续和补充了集体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为个体活动提供了需要和机会。

大班是幼儿衔接的关键一年,数学活动更加突出。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肤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孩子在学习阅读、写作等传统知识的同时,需要掌握更高效的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大班幼儿在角落开展数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独立性和合作性,使数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将数学角与数学活动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大班幼儿形成主动学习的品质?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角落里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第一,材料广泛、新鲜,能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非常好奇,在学习中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因此很容易被新的刺激所吸引。这就要求提供给孩子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丰富多彩,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但是在平时的集体数学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材料量比较大,所以通常会重复使用几套作业材料。我们给孩子发材料,孩子马上会抱怨“还是这个”。陈旧单调的作业材料容易让孩子感到厌烦,影响作业活动的效果。但是数学角的操作资料准备的比较少,来源也比较多。比如让孩子帮忙收集,自己家里的垃圾……甚至孩子带来的玩具,都可以成为数学角的操作素材。所以素材可以丰富多样有趣,适时适度。

二是形式丰富多变,可以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在以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育的组织形式多为班级集体教育。在这种形式下,教育目标是统一的,全班孩子按照一个目标学习,但不考虑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因此,它们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认知需求,往往造成一部分儿童“吃得少”,一部分儿童“吃得少”,从而抑制和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和影响其发展。

利用区的角度学习数学,形式是分散的,满足了幼儿在活动中“行动”和“理解”感知物体以及行动中操作数与量的关系的需要。引导儿童从动作-形象-符号的逻辑思维发展,促进数字概念从直观层面向抽象概括层面发展,实现儿童的个性化发展。它可以使教师从“教”孩子转变为“玩”数学,实现孩子的主动发展。

第三,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互动。

我们知道,在集体数学教学中,能力强的孩子过早地完成运算是不可避免的,而能力弱的孩子甚至完成不了,这就造成了时间上的滞后。数学角度的设置正好符合这个时间差,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再尝试“等待”能力弱的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深层次的锻炼;能力弱的孩子在能力强的孩子再次尝试时完成初始操作,形成和谐互补的氛围。

事实上,无论是早上、放学后还是饭后,孩子们都可以在数学角充分感知运算探索,在具体运算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基本的数学概念。充足的时间让数学角变得灵活开放,让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人,并借助孩子行为的信息反馈,形成老师与孩子、与同伴的互动,让学习保持新鲜感和活力。

其次,在说明其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首先,设置环境,呈现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

(1)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让孩子轻松自由的玩耍。

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成功,我们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即一个独立、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前提。只有当孩子自由表达内心感受时,孩子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老师鼓励的眼神,笑脸,适时的手势等。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产生自信,更加积极快乐地参与活动。

(2)多功能转角布局,引导孩子自由探索。

开放式的环境布局有利于儿童自由地进行各种触手可及的探索活动,对不同功能区的所有儿童开放供其自主选择:a .游戏式的教育活动旨在激发游戏兴趣,促进多向思维,培养数学活动能力。如:恐龙象棋、智取牙签、三个小矮人抓巨人、改变魔法区域、改变统治者、扑克游戏、走迷宫等。b、常规主题内容,分层实施教学目标,逐一解决难点,促进幼儿均衡发展。如:主题中不适合大规模指导的练习,如找同(倒卡)、扔骰子、玩具店、换火柴、模仿绘画和数字的组合、单纯看图等。

第二,放材料,满足孩子不同层次的需求。

在材料的传递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儿童的需求,通过儿童对各种变体材料的尝试拨弄,积累新的发现,与材料充分互动。所制备的材料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种类:材料不仅限于一张图片和一堆玩具,各种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体都成为了数学环境的材料,如自然材料:石头、树叶、沙子、水、土壤等。成品材料:计算卡、木珠、计算器、拼图、扑克、算盘、钟表模型、象棋等;辅助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沙盘等。废弃材料:塑料泡沫、布条、线头、空塑料瓶、包装盒、贝壳、火柴杆等。

(2)数量充足:提供的各种材料可以满足几个人同时操作的需要,不仅有利于孩子对环境的兴趣,也有利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层次性:提供的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复杂简单结合、单一多功能结合,让每个孩子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比如我们创造的“量守恒”数学环境中,有探索长度守恒、探索量守恒、面积体积守恒、液体守恒的材料。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进行探索和体验。

第三,随机引导,鼓励孩子主动探索

教师可以在区角活动中的数学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随机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候,它可以作为介绍人,给孩子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有时候,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他们是孩子的玩伴。当孩子在活动中有困难时,可以及时引导和鼓励,倾听孩子的讨论和表达,了解孩子对各种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时,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可以组织孩子讨论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看到的现象、问题或解决方法;有时候,只是作为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旁观者。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都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在面对所有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找到不同孩子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我们要让孩子在反复运算中一点一点地建构对数字的感性认识,启发他们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孩子耐心练习,不怕困难,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充分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边做边学,边做边学,边做边进步!”大班的数学角是一个丰富而有层次的舞台。为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促进大班幼儿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力求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