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讲的是薛蟠被柳湘莲一顿暴打之后,愧见亲友,天天装病窝在家里不是长久之计,遂和张德辉外出做买卖。薛蟠离开家后,香菱随宝钗搬到了蘅芜苑,正给了香菱学诗作诗的机会。
香菱拜林黛玉为师,接连作了两首诗都不尽人意。在本章回的末尾,香菱忽在梦里得了八句诗,乃是苦志学诗,精血诚聚使然。这八句诗得到了众姊妹的认可和叫好,是香菱成为诗翁的标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香菱学诗是励志的典范,告诉我们努力终会有所收获。
那么,香菱想要学诗时,为何去找清高的林黛玉?
林黛玉的清高是选择性的清高林黛玉的清高表现在“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和品格端方的薛宝钗相比,不大得仆人之心。可见,林黛玉的清高是有针对性的,不是对所有人都爱答不理、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
香菱不在所谓的“仆人”之列,文中说她模样好是其次,为人行事与别的女孩子不同,亦即不流于平庸;温柔安静,俨然主子姑娘的气质。林黛玉见香菱进园来住,十分欢喜,进一步表明香菱不在“下尘”的范围内。在黛玉眼里,香菱是和迎、探、惜三春、史湘云等人一样的存在。
贾宝玉把女子分成三类:一类是未出嫁的女子,如同无价之宝珠;一类是出了嫁的妇人,因变出不少毛病来,是颗失去光泽的死珠;一类是老妇,与鱼眼睛无异。
香菱是薛蟠明堂正道娶的小妾,虽是已婚少妇,贾宝玉依然把她当作未出嫁的女孩儿看待,是他不带偏见的例外。
可知,香菱是个讨人喜欢的女子,连对女性敏感的“妇女之友”贾宝玉都另眼相看,林黛玉同样不会把她归类到仆人之中。因此,林黛玉纵使清高,也不会拒渴望学诗的香菱于千里之外,反倒欣然应允香菱学诗的请求。
林黛玉的才情使她能胜任老师一职大观园众姊妹里,若论才情,林黛玉、薛宝钗最是出色,无人能与之争锋。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见了她二人的诗作,说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一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写尽林黛玉在吟咏上的造诣。
第三十七回,众姊妹以白海棠为题赋诗,品评时林黛玉暂居第二,仅次于薛宝钗。但在第三十八回,林黛玉赶超薛宝钗,夺得菊花诗第一。
林黛玉才情之高是有目***睹的,这让她有资格担当教书先生的角色。
林黛玉在教香菱如何学诗方面就体现了一名老师应有的素质。
在此之前,香菱学诗纯属自学,没有章法可言,就如她自己说的“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可看不出作诗的诀窍来,“所以天天疑惑”。当听林黛玉说诗的格调、词句究竟是末事,立意才是要紧,香菱方从疑惑里醒悟过来。
香菱只爱陆游的诗,黛玉则说,初学者不可学这浅近的诗,一旦入了这个格局,受它的束缚,进步的空间就小了。也就是说,起点决定上升的速度、空间及格局,扎实的基础是硬道理。
因此,林黛玉建议香菱先把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李白的七言绝句各读一二百首,细心揣摩透熟,有了诗佛、诗圣、诗仙作底子,再把陶渊明、谢灵运、阮籍等人的诗一看,加上香菱极聪敏伶俐,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
王维、杜甫、李白是诗之权威,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分别是三人所最擅长者,其中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被评为“七律第一”。林黛玉让香菱学诗先学此三人,就是想让香菱赢在学诗的起跑线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和希冀,也是黛玉作为一名老师的自觉。所以林黛玉能够胜任老师一职,教得起香菱学诗。香菱学诗找林黛玉,算是找对人了。
薛、林的才情难分伯仲,香菱学诗为何不找薛宝钗?香菱搬进蘅芜苑住,教诗的先生近在咫尺,她何以放着薛宝钗不请教,反而舍近求远,去潇湘馆找林黛玉?
首先,香菱刚搬到蘅芜苑时,就有让宝钗教她作诗的意向。不过宝钗没答应,说香菱得陇望蜀,意思是贪得无厌,得了便宜还要更进一步。也是,香菱能在心心念的大观园住着,多亏了宝钗说情,薛姨妈这才同意。香菱欠宝钗一份恩情,如若硬是要宝钗教她作诗,无疑是得寸进尺,因此香菱只得另请高明。
再者,宝钗随分从时,是恪守封建礼教的传统女性,主张女子应当安分守己,做分内之事,诸如纺织、针黹等等;读书吟咏本是男子之事,女子不要过多涉足,即使有所涉及,也要读正经书,吟正经诗,远离《西厢记》之类的杂书,以免舍本逐末,移了性情,做出过分之事。所以宝钗不赞成香菱终日捧着一本书看,而把女子之事忘在脑后,置之不理。林黛玉不似薛宝钗中规中矩,不反对女子学诗作诗,因而香菱学诗才去找林黛玉。
最后,宝钗没时间教香菱作诗。宝钗知世故,既是贾府的客,白日里除了早晚两次去贾母、王夫人处请安问好,还要在大观园搞好人际关系,比如串门啦,唠嗑啦,找袭人帮忙打络子啦,有时也去看望薛姨妈,晚上则在房间里做针线活,所以空闲时间不是很多。
林黛玉就不一样了,孱弱的她常常卧病在床,大部分时间都在潇湘馆休养生息,因此闲暇时间是充裕的。香菱住进大观园的首日,众姊妹在吃过晚饭后都往贾母处去了,唯独黛玉因病未去。彼时黛玉的病已好了大半,方答应了香菱学诗的请求。
综上所述,香菱学诗之所以去找清高的林黛玉,一是林黛玉的清高不针对香菱,两人关系融洽;二是林黛玉有能力当香菱的老师;三是林黛玉不反对香菱学诗,而且有时间教香菱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