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矮星的简介
所谓红矮星,也就是M型主序星(MV),根据赫罗图,“红矮星”在众多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当中,其大小及温度均相对较小和低,在光谱分类方面属于M型。它们在恒星中的数量较多,大多数红矮星的直径及质量均低于太阳的三分一,表面温度也低于3,500K。释出的光也比太阳弱得多,有时更可低于太阳光度的万分之一。又由于内部的氢元素核聚变的速度缓慢,因此它们也拥有较长的寿命。红矮星的内部引力根本不足把氦元素聚合,红矮星不会膨胀成红巨星,而逐步收缩,直至氢气耗尽。
红矮星,其实是一种体积不太大的恒星,通常它们的质量都不会超过太阳的一半。我们的银河系(也许所有星系都是如此)中70% 的恒星都是红矮星,它们比太阳的体积小,温度低,也更加暗淡。由于辐射出的光芒实在是太为微弱,如果不借助天文望远镜,我们不可能看到任何一颗红矮星。科学家们计划寻找的行星正是处于这样的恒星周围。
据介绍,当“超级类地行星”运行到红矮星与地球之间时,会发生类似日食一样的效应:红矮星发出的光线会被阻挡住一部分,而不同的行星由于体积和其与恒星的距离都不相同,因此能阻挡住的光线数量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观测红矮星亮度的变化并参考其他因素,科学家们便能够估算出行星的大小以及与恒星的距离,进而确定其表面的温度等重要数据。
其实早在2007年4月份,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就曾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的红矮星--Gliese581--的周围,发现了迄今与地球最为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表面温度可能介于0℃~40℃之间,恰好允许液态水存在于它的表面。这是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首次发现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红矮星是一类体积较小、质量不超过太阳三分一的小型恒星。科学家们希望能在其附近找到所谓的“中转行星”。所谓“中转行星”,是指从地球上看,会周期性地遮挡住部分恒星光芒的一类行星。通常情况下,因“中转行星”引起的类似日食的现象会阻断住恒星所发出的大约一半光线。而由此导致的恒星亮度的变化可以被地球上的观测者们所记录到。在实施“MEarth”计划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计划动用八台大型光学望远镜进行观测活动,已经有五台投入了使用。
Gliese 581c这颗星球距离地球足有20光年之远,并选择以它附近的一颗红矮星作为轨道中心旋转。这是由于红矮星的数量很多,所以很多行星都选择红矮星作为轨道旋转中心。又因为红矮星的光线非常暗,所以围绕它旋转的这颗行星不会被星光所淹没,这样这颗行星发出的光线就很容易的被测量到。
这颗行星经研究存在于红矮星周围的一个可居住区,通过天文望远镜可观测到这颗行星的表面存有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即星球表面存在有液体水的地方。这片可居住区距离冷星的距离与地球距离太阳一样远。据天文学家表示,这颗在红矮星可居住区域存在的行星,围绕红矮星公转的时间为两周。由于这颗行星离红矮星十分近,所以在观察的时候这颗行星与红矮星会同时出现在观察者的视线范围内,而且能够被很容易的观察到。
天文学家研究表示,他们发现宇宙中的紫外线实际上会使氧分子分离,甚至还能够创造出很多的臭氧分子。经研究,在这颗行星的大气层上空覆盖有一层厚厚的臭氧层,这样就阻止了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到行星的表面。但是,当红矮星静止存在时,紫外线就会相对减弱,防止紫外线的臭氧层也就会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