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派的形成原因

少林派武功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凝结了千百万人的心血,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无数武林高手发展流传下来。少林支派众多,都是从少林武术中发展出来的。少林派武功主要形成原因如下: 少林寺自建寺起一直受皇家封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寺夺民舍,三分且一”,佛教特权势力的不断扩大,寺院主人对于进入寺院的农民和低级僧侣必须严加管教。少林寺作为一个独立或者说半独立性质的“佛国”实质上是一个地主集团,必然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朝代更替或政府腐败时期战争频繁,苛政赛虎,农民生活举步维艰,“假慕沙门,实避调役”,数以万计的涌入佛门寺院,再加上北魏境内连续不断的出现以农民和僧侣的大起义,譬如创寺的第二年(公元497年)发生的定州王金钩为首的农民起义,在这样一个客观历史背景下,少林寺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必然促使少林僧兵参与阶级斗争,充当阶级统治的工具。根据当时历史背景,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少林寺创立之后,以僧稠为首的僧人习武之举,完全是一种时代需要和普遍的佛门需求。所以,北魏时期,甚至推延至隋朝末年,少林僧人的习武举动与当时的其他诸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故不能视少林寺有别于其他寺院的门派特色。而且僧稠也非少林拳的代表人,正如程冲斗《少林棍法阐宗》所云:“尝考海内无武僧,唯少林寺者,重护教也。”。但是,少林寺拒贼,护庙,保护其利益和地位的动机和行为对少林派武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说明了阶级斗争是少林派武术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外因。2民族斗争。少林僧兵在明代的参与民族斗争,特别是参加抗倭战争,屡建殊勋,为少林寺、少林僧兵、少林派武术声名威震中国。这是少林派武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少林派武术真正发展和显扬的重要契机。

民间武术丰富和发展了少林派武术

少林派武术是在民间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武术是其发展的土壤。少林派武术一方面在保家卫国、护院的斗争中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是作为寺庙使得一些民间高手为躲避世俗的惩罚或逃离世俗痛苦而遁入佛门,久而久之使得少林派武术吸收了民间的众多拳械技术后,在禅宗思想、修行模式和哲理的影响下发展成为内容丰富、技术全面的一大流派。少林派武术与民间武术的交流和吸收表现在:

1.宋代。方丈和尚福居为提高众僧的武艺,邀请中国十八家武林高手会集少林寺,交流武艺,扩大了少林寺的影响。对佛教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朝廷的政治倚重中游离出来,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激荡使少林派武术进一步依托于广袤民间,由此获得自身的发展动力,这是少林派武术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而且在宋代,少林寺可收容俗家弟子习武,可见其与民间交流很频繁。

2.明代。少林已有猴拳之记载。《嵩游记》中说,当时少林武僧献技时,其中的猴拳表演“盘旋蹿跃,宛然一猴也”。后人据此将猴拳归入少林一派。另外抗倭名将俞大猷携宗擎、普从二僧从军学艺,教授剑技。三年后,由宗擎再传少林寺僧近百人,俞大猷复授《剑经》真诀勉励之,丰富和发展了少林棍术。

3.清代。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家国观念的影响,使得忠于明朝的一些武术高手其中包括一些明朝旧臣或避难少林寺或遁于深山密林在民间组织各种秘密的反清教会、帮会,他们利用少林派武术、宣传少林派武术,使少林派武术在社会上流传的速度加快。清庭禁武不仅没有使少林派武术在社会上的传播因禁教而终止,也没有因压制而停步,相反传播规模和范围更大,甚至超过明代。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洪门问答书》:“武从何处学习?在少林寺学习。何艺为先?洪拳为先民,有何为证?有诗为证:猛勇洪拳四海闻,出在少林寺内僧;普天之下归洪姓,相扶明主定乾坤。”万历年间师承洪转和尚的少林巨子程宗猷终于写出了《少林棍法阐宗》,茅元仪赞不绝口,称棍法皆以少林为宗(《武备志》)。吴殳说程“竟以其棍为枪”(《手臂录》)也不为过,其实程的师傅洪转和尚曾著有《梦绿堂枪法》一书,又据《阵记》所载,少林棍中的后堂棍确实是夹枪带棒的。以上可以看出宋、明、清时期民间武术对少林派武术内容的扩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是少林派武术进一步发展壮大又一重要外因。 中国疆域辽阔,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文化中的主干文化。河南又是民族传统体育之主支——武术的重要发源地,驰名中外的少林拳、太极拳就发祥于此,可见中原文化积淀之深。中原大地北有殷墟遗址、南有九朝、七朝古都,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使少林寺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重要的佛教场所和会武场所,使得僧俗汇聚一堂研究经典、推敲佛法,切磋技艺。少林寺的地理位置在封建时代一直处于历朝历代首都的附近,隋唐是少林寺扬名天下的重要历史时期,自此始少林寺就成为一个独立于地方管制的拥有大量封地的“庄园”,财产和收入自然不薄。朝代更替的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状况就迫使少林寺周边区域的群众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林寺,少林寺出于保护自身既得利益必然会成立专门的组织——僧兵用来看家护院;另一方面,唐武宗灭佛致使禅宗大兴直至近代,宋辽元时期对于佛教政策也比较缓和,宋代儒道释三教的渗透,明清时期虽然是佛教的衰微时期但是其中禅宗和净土宗最为流行,少林寺作为“禅宗初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它历来与皇家保持一致因而备受皇家恩宠,这也是少林僧兵作为专门组织存在的必然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少林寺拥有僧兵以及僧兵“保国护院”的作用和功能,在扬少林寺之名的同时势必推动和促进少林派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