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巨人朱蕉观赏期(关于红巨人朱蕉百度百科)

朱蕉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朱蕉为龙舌兰科,属直立灌木植物。生长高度范围为1~3m,茎粗范围1~2cm。因朱蕉喜高温多湿气候,生育适温20℃~28℃。夏季白天25℃~30℃,冬季夜间温度7℃~10℃。不能低于4℃,个别品种能耐0℃低温。所以在中国多分布于南部热带地区。常用于园林景观小品、庭院栽培,为观叶植物。朱蕉外表美观,色彩华丽高雅,具有较好的观赏性。花期一般为6月~7月。

盆栽土壤可用园土泥、木糠、鸡粪按6∶4∶1的比例混合堆沤半年即可使用。

繁殖方法

朱蕉常用扦插、压条和播种繁殖。扦插繁殖以3~5月份扦插较好,可采用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扦插基质选用中粗河沙或新鲜黄泥,河沙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嫩枝扦插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插穗。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长8~10cm,每段要带3个叶节以上,如果叶片过大,可剪去1/2或留顶部2~3片小叶,以减少叶面水分蒸发。硬枝扦插时,选取去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个节。剪取插穗时需注意,上方的剪口在最上面一个节的上方大约0.5~1cm处平剪,下方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0.5cm处斜剪,刀要锋利,剪口要平整。

扦插繁殖

①水分。扦插前要把苗床浇湿,以免损伤插穗,扦插深度有1个节入土即可。插后要及时浇透水,使插条与土壤密合,以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或每天喷水1~2次,每次1~2分钟即可,或每天喷1次。

插穗直接上盆

②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4℃~26℃,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插后约30~40天生根并萌芽,如温度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发根推迟6~9天左右。若高于30℃以上,插穗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且温度越高,发生腐烂的比率越大。扦插后遇低温时,应使用薄膜将用来扦插的苗床或花盆包起来。若扦插后温度太高,则需给插穗遮阴,同时进行喷雾,每天2~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雾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③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75%。没有生根的插穗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必须通过喷雾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阴的条件下对插穗进行喷雾,每天2~3次或根据空气的干湿度而定。过度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

④光照。光照越强,则插穗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扦插后必须把光遮掉50%~7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阳网,晴天每天下午4时左右除去遮阳网,第二天上午9时左右再盖上。

压条繁殖在5~6月常用高空压条。选取健壮的主茎,在离顶端20cm处进行环状剥皮,宽1cm,用湿泥炭土或苔藓或蛭石壳,缠绕包成泥球,外面用塑料薄膜包上,扎紧两头,以免基质外漏。一般30天左右生根,60天后便可剪离母体,另行栽植上盆。

播种繁殖播种繁殖可获得大量种苗,在夏末秋初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收。从浆果中取出种子,淘洗干净后晾干,点播或散播。为提高发芽率和提早出苗,可将种子浸泡于30℃左右、1%~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2个小时,取出晾干后播种,覆土约1cm,并注意保持湿润、遮阴和通风,温度在24℃以上,经10~15天左右种子便可萌芽出土。待幼苗长到高6cm左右时,可移栽上盆,每盆3株。

公园绿化应用

栽培管理

移栽上盆扦插苗根系长到3~5cm,并发出新芽即可移植上盆,播种苗长出3~5片真叶时可移植上盆,移植后要立即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密合,并放置在遮阴环境中养护1周。

摘心整型为了促进植株多分枝、宜矮化、丰满,需要进行反复摘心处理。一般在幼苗长到12~15cm高时进行第1次摘心,第2次摘心待则芽长出6~8片真叶时把顶芽摘掉,如此反复几次,可形成丰满的树冠。由于朱蕉茎干不分枝。叶片聚生枝顶,栽培多年后会出现基部空颓的现象,从而使观赏性逐渐变劣,应于春季结合翻盆和修剪将枝干进行短截,短截后剪口下重新萌发新枝,可使植株恢复良好的株形。当空间小且植株大时,可通过修剪控制株形。

浇水朱蕉对水分的要求比较敏感。缺水时叶面呈干燥状并失去光泽,色彩变暗,且易落叶,过湿会使叶尖黄化,甚至落叶烂根。浇水应按照“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不使盆土过干或过湿,否则对根系的生长不利。特别在炎热的夏季晴天,需及时补给水分,防止盆土过干。入秋后逐步减少浇水。冬季低温时更要控制水分,保持盆土略湿润即可。低温而盆土过湿,易导致根系腐烂。

施肥较喜肥。肥料充足时植株生长繁茂,叶大而富有光泽,肥料不足时,长出的新叶小生长不良,而且老叶容易脱落。生长时应每半月追施1次肥料,施肥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不宜单纯施用氮肥,否则叶面上的彩色斑纹会褪淡而变得不明显,从而影响观赏。冬季停止施肥。

温度朱蕉的生长适温为20℃~25℃,不耐寒,冬季温度不能低于5℃,否则会导致叶片焦尖和焦边,严重时落叶。

光照喜充足的散射光,忌阳光暴晒,光照过强会灼伤叶片而焦边。也不宜过阴,否则植株的生长势会减弱,叶片上的颜色会变淡,应于5~9月进行遮阴,遮去阳光的50%,或将植株置于散射光充足的地方。其他时间应给予直接光照。

湿度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75%~85%为宜。环境湿润有利于枝叶生长,叶色滋润艳丽。空气过于干燥或通风不良,易引起叶尖枯黄,生长季节应经常用水喷洒叶面和摆放盆栽的周围,以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叶枯病、灰霉病、炭疽病、斑点病等。

①褐斑病。也称朱蕉叶斑病,此病多因气温升高而危害加重,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发病率较多,病叶上产生针点状砖褐色斑点,斑点边缘叶组织褪绿为黄色,砖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为白色,边缘为砖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组织比较脆弱,易破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施1%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②叶枯病。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淡黄色病斑,后逐渐扩散,病斑中央暗褐色,边缘黑褐色,病健交界处明显可辨。后期病叶多变为黑褐色,呈焦枯状,在病叶上可见许多圆形的黑色子实体。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每周1次,连续3~4次。

③灰霉病。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斑逐渐扩大,病组织变成褐色至黑色,并能出现腐烂现象,后期病部表面形成一层灰色至灰褐色霉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1∶2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50%多霉灵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药剂交替使用,防止出现抗药性。

④炭疽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黄色或红色小斑点,后期病斑扩大,形状近椭圆形,不规则状,褐色或赤褐色,靠近叶尖端的病斑向叶内扩展,严重时整个分枝枯死。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为病株进行喷洒,每隔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⑤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近圆形褐色水浸状小斑,以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定形,呈灰褐至灰白色,周围具有水浸状淡绿色晕环,严重时病斑汇合,使叶片局部干枯。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根粉蚧和介壳虫。

①红蜘蛛。以危害叶片为主,若虫常群集于朱蕉的叶背及花蕾上,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汁液而危害植株。初期症状为叶片失绿、叶缘向上卷翻,以致枯萎、脱落,造成花蕾早期萎缩,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发现危害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2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4000~6000倍液。每周1次,连喷3~4次。

②根粉蚧。主要危害朱蕉的根部,危害后盆花长势衰弱、叶片萎黄,甚至整株枯死。防治方法:在若虫盛孵期,用2.5%凯素灵胶悬剂100~2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700~800倍液喷雾或灌根。

③介壳虫。以刺吸式口器终生插入植物组织内取食,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危害,不但植株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可用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200倍液,或50%敌敌畏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