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来信》

好像很少有人会来写这部电影的影评,因为几乎没有人确切的记得她的名字。甚至就连我自己,也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这部我怀念了十多年的电影,其实叫《天堂回信》,而不是我长久以来认为的,《天堂来信》。但是在现实里,和很多朋友谈起来,几乎所有人都还依稀的记得,电影里那个慈祥的爷爷,那个会放风筝,养荷兰猪的小男孩。

故事似乎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又似乎很长,长到可以回味很多年。

即使是在今天,以成年人的眼光来看,我仍然无法准确概括,这电影究竟是哪里最让人难以忘怀。也许是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明媚阳光下的那个风筝,鸽哨声在晴朗的天空里回响,老人和孩子的声音重叠交错,在故宫前面那片大广场上蔓延开来。

故事里的爷爷是个退休的邮递员,有风的天气里,总喜欢带着小孙子去放风筝。小孙子叫晨晨,是个被宠坏却又很懂事的孩子,像所有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们一样。这个家庭出现过怎样的变故已经无法知道,总之,忽然有一天,晨晨在国外的妈妈回来了,这是晨晨记事以来第一次见到妈妈。

意料之中的,晨晨和妈妈有了隔阂和争吵。为了让晨晨更好的接纳妈妈,爷爷悄悄搬回了老房子去住,事先没有告诉晨晨。晨晨发现爷爷走了,立刻跑回了老房子。在门口拼命哭喊着,爷爷,爷爷,开门,跟我回去,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爷爷也哭了,在门的另一边泣不成声,但是最终,爷爷也没有开门。这个画面,让我们所有人都动了容,无论是九岁那年的我,还是那时的爸爸妈妈。

终于有一天,爷爷生日了,晨晨和妈妈拿了大大的蛋糕去看爷爷,他们一起放风筝,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回家之后,爷爷累了,躺在长椅上,意识模糊,晨晨在房间里挂风筝,点蜡烛。就在这个过程里,爷爷安静的离开了人世。他眼中最后的画面,就是晨晨的背影。晨晨还不知道,他把整个墙壁都挂满了爷爷做的风筝,大大的生日蛋糕上插满摇曳的蜡烛。爷爷就静静的躺在椅子上,这画面有多安详,有多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也就是这个画面,让我怀念了十几年。

电影的最后,晨晨去放风筝,还是在一个晴朗有风的日子里。他把给爷爷的信挂在长长的风筝线上,放到了空中。因为爷爷曾经告诉他,如果有一天爷爷不在了,你就把信寄到天堂,写上爷爷收,爷爷就会第一个收到。

如果我问你,第一次因为看电影而哭是在几岁?还记得她的名字吗?你会不会已经记忆模糊。我想,对很多人来说,《天堂回信》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在你对善恶还懵懂的孩童时代,让你第一次知道离别的样子。

我们是不是都和晨晨一样,有过一个慈爱的长辈,或是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曾经,被娇纵被宠爱的感觉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有一天失去了才慢慢发现,真的永远也回不来了。曾经,我们是不是也相信过那样的谎言,相信有寄往天堂的信。大概悲伤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一个出口,安慰别人,也安慰自己。

看完电影之后,我去买了个风筝。有些话永远都说不出,有些人永远都听不到,但是,风筝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