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当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教学
舞蹈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是根据音乐的性质用手势表达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并伴有音乐。舞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听到优美的音乐会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孩子会对舞蹈有一种本能的反应。3岁以后,孩子的动作已经进入了初步分化的阶段,变得更加精细和成熟,增强了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但由于自身音乐感知、表演、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成年人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体验舞蹈,比如游戏。《纲要》还提出,儿童舞蹈教育是实现儿童艺术素质全面启蒙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不了解,儿童舞蹈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1.片面追求学习舞蹈技巧,强调舞蹈动作技巧,一味要求孩子进行枯燥的训练,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不能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甚至导致师生关系紧张。2.教师过多地从成人的角度关注儿童舞蹈,设计舞蹈动作,忽视儿童积极参与活动,未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老师设计的动作如果不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可能,很容易伤害到孩子。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缺乏自身的舞蹈知识和能力,甚至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对孩子舞蹈的培养。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参加舞蹈活动没用,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学点知识技能。这使得现在的舞蹈教育存在种种误区。那么应该如何给幼儿舞蹈定位,使幼儿舞蹈立足于幼儿发展,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幼儿舞蹈教育朝着积极、有序、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首先要对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合大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目标:1,能够感知舞曲,理解舞蹈内容,感受舞蹈动作,体验舞蹈乐趣,尝试表演有创意的动作。舞蹈动作可以满足音乐的情感要求和表现手段。2、喜欢参加舞蹈活动,体现舞蹈活动的快乐,积极探索并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并能与他人合作,增强对舞蹈活动的兴趣。3.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掌握简单道具的使用,用动作和表情与人交流。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说明我是如何在幼儿园教舞蹈的。第一,选材。在为幼儿选择舞蹈教材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对实际动作的发展和接受程度也不同。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容易模仿。所以教材的内容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能看懂。要克服成人化倾向,舞蹈动作要简洁、活泼、生动,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我教孩子跳舞时,首先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舞蹈内容的故事,帮助他们理解舞蹈内容,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表现各种舞蹈形象。比如小班舞蹈《摘苹果》,一开始我编了一个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什么角色,表现自己是一个果农阿姨。孩子们跳这个舞的时候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都觉得自己的苹果收获了。在音乐上,要选择旋律流畅、歌词生动、知识性强、表演有趣的音乐,激发孩子对舞蹈的联想和想象。比如在中班,我们选择动物来模仿鸟飞、飞机飞等音乐,让孩子配合上肢和身体的动作。孩子们就像蓝天上飞翔的小鸟和飞机一样,自由大胆地做着不同的动作,既达到了教学效果,又能让孩子们创造自己的动作,从而萌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第二,创造性地开展舞蹈教学。1,兴趣教学法。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是一种促进孩子主动探索的情感意向。它指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态度和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孩子主动探索的前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和舞蹈是相互表现、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孩子们非常喜欢音乐。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美好的情感体验。可以不断给孩子提供适当的音乐刺激,激发孩子的舞蹈热情。他们将兴致勃勃地进行舞蹈表演。久而久之,有了音乐,他们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逐渐培养自己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让自己的舞蹈天赋和创作潜力得到充分发挥。2.生活化教学。我国伟大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一般健康的儿童,无论是玩耍、走路、劳动还是学习,都能本能地歌唱和表达舞蹈的节奏。是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随机地观察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从自然和生活中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情感,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需要,提高能力,丰富生活,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1)把音乐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来到那个园,在教室里播放一些世界著名的音乐,让孩子一进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在下午午睡和午餐时演奏一些适合的钢琴曲,培养孩子的情操,加深孩子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拉近音乐与孩子的距离,让音乐走近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舞蹈创作的兴趣。(2)创造一个让孩子在音乐中表演的环境。比如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搭建一个小舞台,在舞台上摆放不同的头饰、彩带和扇子,演奏适合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演奏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们自由表演和创作,体验随音乐起舞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舞蹈能力和兴趣。3.情感教学。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石东昌说:美感是最感性的特征。艺术对人的陶冶是从情感的陶冶开始的,这就要求用情感感动人,使人经历高尚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起伏,逐渐感受、欣赏、表达和创造美。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好“情”字,通过和谐的师生环境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1)教师要有丰富的感情。在舞蹈创作中,教师的真情实感能强烈感染孩子,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首先,教师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促进孩子的舞蹈热情;其次,教师在引导孩子创作的过程中,要用充满激情的眼神、动作、表情强烈地感染孩子。比如舞蹈《泥娃娃》的编舞,老师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滑稽的舞步、调皮的眼神、调皮的哭闹都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孩子感觉自己置身于一群泥娃娃之中,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调皮的泥娃娃,泥娃娃的动作和表情自然就会酝酿和表现出来。(2)让孩子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我平时的舞蹈创作教学中,我对每一首为孩子创作、编曲舞蹈的歌曲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让孩子理解每一首歌曲中应该表达的情感内容,并要求孩子在舞蹈创作中融入这些情感。比如我在创作《我的好妈妈》这首歌的舞蹈时,就根据歌词分析了妈妈的温柔和和蔼,以及孩子们对妈妈的爱、尊重和依恋,从妈妈的眼神和孩子们对妈妈的动作中一一展现出来。为了加强这些情绪的表达,我要求孩子们在想象和作曲之前,用眼神和表情来表达母子之间的感情。这样,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歌曲的感染力,还能体会到歌曲赋予他们的情感。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孩子才能创作出更有生命力的舞蹈。4.游戏教学。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舞蹈本来就和游戏密切相关。幼儿园的很多音乐游戏、表演游戏也和舞蹈有密切关系。游戏法是利用游戏的形式和语气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是一种游戏活动,一种娱乐。比如你学走鸭,老师可以扮演母鸭,让小朋友当鸭宝宝,让鸭宝宝跟母鸭学技能,也可以穿头饰或者服装。还有小步,母鸡带鸡可以练习;跳跃,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这种方法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轻松、快乐、自然地学习。所以,学舞蹈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利用游戏这个法宝,让孩子先体验学习的快乐,再激发重新学习的兴趣,促进动作和身体的协调。第三,创作。(一)让孩子想象创造动作。音乐活动离不开想象,舞蹈本身就能给人提供广阔的想象世界。儿童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能力。如何让孩子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自由大胆地展开翅膀?首先,让孩子熟悉歌曲的内容,让孩子知道它属于哪种音乐,掌握它的节奏、含义等等。比如,在教孩子作曲《嘀哩嘀哩》时,让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知道这首曲子愉快地表达了他们对春天的热爱,然后指导他们作曲,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场景;比如教小朋友跳“花”之前,我先用幻灯片告诉小朋友,当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穿着花裙子出现在幼儿园的时候,全园的小朋友都像花一样飞到花裙子上,围着它跳舞...老师用漂亮的幻灯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述把大家带到了现场,孩子们仿佛围着五颜六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让大家感受到花裙子给花带来的活泼快乐的氛围,最终让小朋友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并引导他们把基本动作变化成许多相似但不同的动作;在大班的“摘果舞”中,通过想象在果园中观赏、采摘、品尝、体验丰收喜悦的情节,启发孩子们创造动作;在集体舞《小星星》的排练中,启发孩子们拓展想象力,想象飞上太空与小星星交朋友时握手的动作、眨小星星的动作、与小星星捉迷藏的动作等等,为舞蹈增添了不少趣味性。(2)教师要在创作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鼓励孩子大胆创作。孩子的自尊心容不得任何伤害。我们在编舞的过程中一直注意保护孩子萌芽的自尊心。我们经常让创作出新颖动作的孩子展示给其他孩子看,让孩子意识到老师也在关注我的动作。也许下一个示范者就是我,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无形中鼓励了其他孩子也像他们一样大胆地做出动作。这样孩子的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和持久。
幼儿园是孩子艺术天赋开始展现,性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园教音乐舞蹈课意义重大。儿童从小受到美的熏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为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