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生要抢课?

为了完成学分要求。

抢课抢的真的是课吗?

抢课的本质抢的实际是老师。

大学里抢课,学生实际抢的是三类课程:

第一类,是容易及格,或者容易得高分的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老师在设计课程大纲(主要是考核方案)时,学习要求较低。

学生们抢这一类课程就是为了完成学分要求。一般是学生口耳相传,或者是之前上过这个老师的其他课程。知道老师“宅心仁厚”,“好说话”,“肯给高分”。

这些课程至少是不闭卷考试的,采用开卷考试或者交小论文的方式评分,有些另类的则会需要提交一个“作品”(一段视频、一段音频、一个文档等)。

第二类课程,就是够有趣,或者能抓学生眼球。多数是因为话题够前卫:比如讨论爱情、两性问题等。还有的是因为融合了奇特的主题,比如:恋爱中的数学原理。

还有些老师因为一些特殊属性,自身也能吸引学生,比如老师是美女教师,或者是网红老师之类的。

学生选择这类课程就是好奇。或者更直接一点说难以抑制荷尔蒙分泌。

这类课程与其说是课程吸引了学生,其实更是老师的作用。不相信的话,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初中的“生理卫生课”或者“性教育课”,老师多数都是言语隐晦,或者总让学生自学。对比一下就能知道老师的重要性。

而且一些前沿科学课程(比如人造生命)也会吸引一些学生,但更要求老师是真的懂并且讲的好,否则不是念网络资料拼凑的PPT,就是一直看视频。

第三类课程,在于教学过程可以促进男女生交流。比如交际舞蹈等,老师会尽量安排一男一女两个学生一组。或者有些老师的其他课程,在安排学生分组的时候也会故意“男女搭配”。

这样其实也都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做的努力。

所以说,大学生抢课,实际是抢老师。课程常有,而学生喜欢的老师不常有。加上有些学校选课系统容易崩溃,就造成了大学生抢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