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城市赚多少钱才够养娃?
现在的年轻父母挺难的。无论是孩子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是养孩子带来的经济压力,简直没有一件事不需要自己操心。
“我在楼上卖命,你却在楼下虐娃。”这两天,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持续发酵,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和愤慨。受虐儿童的父母基本都是在上海打拼的80后,本以为把孩子放到亲子园能安心工作养家,却没想到孩子会遭受如此虐待。
不过,今天主要还是聊聊经济压力的问题——这个问题离年轻父母们更近,也更有普遍性。
前些天,还是在上海,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张小学家长竞选家委会的聊天截图刷了屏。
这张截图随便点开一看,“名校”“名企”“外企大管家”“央行外管局”这样闪亮的字眼满天飞。仔细想想,家委会晒的不仅是名校学历、海归背景、高管职位,更多想表现的是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忍不住接连发文评论:家委会变为家长的“名利秀”和“关系秀”,不仅有违组建初衷,还会向孩子传递不当的价值观。
一位在北京生活的80后爸爸坦言,自打孩子上幼儿园就有家委会这一说,感觉每次竞选都是在选CEO……但他话锋一转,“对于在一线城市生活打拼的我们来说,家委会望尘莫及,也不是我们现阶段能考虑的事,现在养孩子都费劲,因为实在太烧钱。”
养孩子=烧钱,或许是一众80后、85后父母最切实的感受,尤其对于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压力更是不言而喻。养孩子到底要烧多少钱?钱都“烧”在了哪?不列出来你可能真的感受不到……
你每月花多少钱在孩子身上?
我们接触了三个在北京生活的80后家庭,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花钱的。
高先生:家庭月收入4万,小孩2岁半
高先生有个快3岁的女儿,他表示,从妻子怀孕分娩到孩子出生成长,该花钱的地方绝对不含糊。孩子出生后的几个月,家里请了月嫂、小时工、催乳师,这些雇佣费每月就要1.5万;孩子逐渐长大后就交由双方父母看管,再加上明年就要上幼儿园,这方面的压力算是解除了,但紧接而来的是每月6000元的幼儿园赞助费,之后还会陆续报英语班、滑冰班、乐高班等各种兴趣班,这些课程保守估计每月将花5000元。
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高先生叹了口气,为了能让孩子在冬季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他决定将妻子和女儿送去三亚短住几月,而这又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在他看来,在目前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切都值得。
魏先生:家庭月收入2.2万,小孩4岁
魏先生的儿子今年4岁了,由于自己跟妻子工作都忙,他早早就把老家的父母接来帮忙带孩子,所以保姆费什么的算是省了。但几口子人挤在一起,又面临房子不够住的问题。由于北京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了70%,他只好暂时打消换房的念头。
提到给孩子花钱,他认为自己还算节省和理性。小时候进口奶粉、纸尿裤消耗得太快,一个月海淘这些就要花近3000元,再加上体质不好一周就要跑趟医院,算下来一个月还要再多花2000多。长大后虽然这些钱花得少了,但孩子上幼儿园和兴趣班的钱又来了。“我们给孩子上的北京最普通的私立幼儿园,双语幼儿园每月动辄就要六七千块钱,太贵了。但是我们怕孩子落下,所以又报了英语班、美术班什么的……”
张先生:家庭月收入1.5万,小孩7个月
张先生的孩子还未满周岁,当问到他养孩子开销时,他只用四个就回答了我:“因孩返贫”。虽然在生孩子前已经给自己打好了预防针,但现实的压力还是来得猝不及防。他说,自打有了孩子,信用卡额度有了“质的飞跃”,储蓄卡数字却干净得可怜,每月基本要还近2万块钱,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他说,日常的开销还扛得住,最要命的是一些额外的开销,比如为了孩子能在大床上睡不影响脊椎,他们换了个床垫,15000元。
在养孩子方面,张先生一家同样很“舍得”,吃的穿的用的都尽可能选择进口或国内知名品牌。他感叹养孩子真是一家有一家的过法,消费侧重点也不一样,自己愿意给孩子买三四百块的衣服,同事家的孩子穿市场上买的三四十块的衣服也挺好。不过当问到“双11”还有多少闲钱给自己置办东西时,他投给我了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无论家庭收入多少,养孩子的钱都是一样在“烧”。因为在养孩子这件事上,永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花不到的。花完这一茬儿,还有下一茬儿,没有松气的时候……
为什么心甘情愿烧钱?
曾有人戏称,养孩子会成功消灭一个百万富翁。去年9月,有媒体曾统计不同城市的家庭把孩子养大成人所需的成本。结果显示,北京以276万的养孩子成本排名第一,上海以246万排名第二,另两个一线城市深圳、广州分列三四位。可不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养孩子贵确实是个普遍现象。
谈到养孩子为什么这么贵,物价等外部因素自然不必多说。单从孩子上幼儿园讲,二十年前如果孩子上个公立幼儿园,每月顶多交五百左右的“托儿费”。而放到现在,幼儿园“赞助费”动辄几千、上万,“私立的上不起,公立的进不去”,一位80后家长表示这就是现状。不光孩子上学成本提高了,就连入学“门槛”也提高了。在这个“起跑线越提越早”的时代,英语班、美术班、游泳班、舞蹈班各种兴趣班也是根本停不下来,“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也成为如今父母的焦虑。
去年8月,汇丰曾发布《教育的价值:未来的基础》报告,调查指出中国内地父母对子女教育经费的重视程度全球第一。他们认为,与房贷、保险、理财等财务需求相比,子女教育支出最为刚性。调查显示,内地父母最不愿意放弃的就是子女教育开支。近六成内地受访父母表示,子女的教育经费是他们最不可能削减的支出。
今年7月,汇丰发布的《教育的价值:登高望远》同样印证了这一点。比起欧美父母,亚洲父母更重视私人补习。93%的中国内地父母曾经或正在给子女花钱上补习班;印度尼西亚和中国香港这一比例也高达91%和88%;而排在末位的英国,仅有两成父母为子女支付补习班费用。调查还指出,尽管中国内地父母为子女的教育付出很多,超七成中国家长仍担心自己没有为子女做到最好,该比例较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3个百分点。
之前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曾火爆朋友圈,文章里广州一位高管妈妈月薪三万多,却担负不起女儿的暑假。算上美国游学、钢琴班、游泳班、其他课外班她前后花了35000元。对此,很多家长都感同身受,“虽然有些肉疼,但不花这钱,又害怕输在起跑线。”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更加证明一点,中国父母舍得在子女的教育上投资。
除了在教育上舍得下本,追求品质和科学也成为80后年轻父母养孩子的普遍特征。与上一代随便就能“拉扯长大”不同了,一位88年的新晋妈妈表示,现在周围人生养小孩的经验几乎都来自网络,什么牌子更安全、更适合孩子也来源于各种网帖或是身边人“种草”。“长辈的经验已经是过去式了”,她说。
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代的年轻父母获得育儿知识的渠道已发生改变——论坛母婴版、母婴社区、妈妈交流群等等。也因为科学育儿知识的累积,他们对宝宝使用的产品更挑剔,也更谨慎。相比国内的品牌,很多80、90后父母表示更偏爱进口品牌的商品,特别是一些需要入口或是贴身使用的东西。
淘宝的消费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澳洲的爱他美、荷兰的诺优能、美素佳儿、日本的花王、尤妮佳、贝亲、美国的格朗、英国的新安怡……这些牌子上述三个家庭表示都曾用过或是查询过。据第一财经统计,不管在销量,还是2013-2016年的销量增长上,这些品牌都比国产品牌更强势。而在婴童食品、鞋服、用品这三大类中,2016年淘宝销量排名第一的品牌分别是荷兰的诺优能、英国的Next和日本的贝亲。
你的“养娃烧钱系数”是多少?
我们都知道恩格尔系数是来评判一个家庭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的指标。其中,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如今,温饱问题已经不是生活的主要矛盾了,但养孩子可能是。如果我们拿养孩子支出替换食品支出简单做一个类比,计算出一个“养娃烧钱系数”呢?根据上述三个家庭的数据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算算你处于哪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