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的人们,对圣人屈原之死恋恋不舍,许多人划船追赶救人。他们争先恐后地互相追赶,到了洞庭湖就不见了。之后,我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它。划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了屈原的尸体。比赛的习惯盛行于吴越和楚国。?
真的吗?龙舟比赛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鼓中雕刻龙形独木舟和玩赛跑游戏是仪式中娱乐神和人的半宗教和半娱乐的节目。?
后来,各地的人们除了纪念屈原,还赋予了赛龙舟不同的含义。?
江浙一带划龙舟,是为了纪念本土出生的现代女性民主革命家秋瑾,意义重大。夜龙船上,灯火装饰,穿梭往来,场面动人有趣。贵州苗族在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举行“龙舟节”,庆祝插秧成功,并祝愿丰收。云南傣族同胞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燕弘沃。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对划龙舟有不同的传说。直到今天,在南方很多临江、湖海的地区,每年都会举行各具特色的龙舟赛。?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台湾省开始举办龙舟赛。当时,台湾省的行政长官江在台南市的福克吉半月池举办了一场友谊赛。现在台湾省每年五月五日举行龙舟比赛。在香港,也举行赛跑。?
此外,龙舟赛艇首次传入日本、越南和英国等周边国家。从65438年到0980年,龙舟赛被列入我国的全民体育竞赛项目,每年都举办“屈原杯”龙舟赛。1991 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首届国际龙舟节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岳阳举行。赛前举行“龙头节”,既保留了传统仪式,又注入了新的现代因素。?“龙头”被抬进曲子庙,运动员将龙头“涂红”(系红丝带)后,祭司宣读祭祀仪式,并“点亮”龙头(即点亮)。然后,所有参加龙舟节的工作人员鞠躬三次,水龙头被举起。
2.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粟米”、“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小米就被茭白(zinia latifolia)的叶子包裹成角状,称为“角粟”;用竹筒包装的大米密封烘烤,称为“筒粽子”。东汉末年,小米泡草木灰水。由于水中含有碱,小米被树叶包裹成四边形,煮熟,就成了广东酸水粽子。?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饺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加入了益智仁,煮出来的饺子称为“益智饺子”。?据周人所写的《岳阳风土志》记载:“习惯用树叶把小米包起来,煮熟,煮透。五月五日到夏季至日,一个是粽子,一个是小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子。米饭混合了动物肉、栗子、红枣、红豆等。,而且品种越来越多。粽子也被用作交流的礼物。?
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出现了圆锥形和菱形。日本文献中有“大唐粽子”的记载。宋代有一种“蜜饯粽子”,就是把水果放进粽子里。诗人苏东坡有诗“粽子里见杨梅”。这时也出现了用粽子堆成亭台楼阁和木制车马的广告,说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时尚的。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材料从树叶变成了树叶。后来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的粽子,又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枣、核桃等附加材料,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的人们都要泡糯米,洗粽子叶,包粽子,花色品种更多。从馅的角度来说,北方有很多小枣的北京枣子饺子;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传播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3.霈包厢?
孩子们在端午节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除瘟疫的意思。其实是用来装饰内头的。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绢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系成一绳,做成一串形状各异,各种精致可爱。?
菖蒲吊叶?
民间有句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扫庭,眉心放菖蒲、艾条,挂在堂上。菖蒲、艾叶、刘桦、大蒜、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环和装饰品,美丽芬芳,妇女们竞相佩戴以驱邪。?
艾,又名艾、艾蒿。它的茎和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其特有的香味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草入药,艾草有补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作用。艾叶加工成“艾绒”是艾灸治疗的重要药材。?
菖蒲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狭长的叶子中还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健骨、消滞、杀虫、杀菌的良药。?
可见古人插艾叶、菖蒲是有一定防病效果的。端午节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节”。这一天,人们扫院,挂艾叶,挂菖蒲,洒雄黄酒,饮雄黄酒,搅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是我国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有的习俗。?
4、吊钟雕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的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户户都挂着铃铛和雕像来辟邪。唐开元皇帝在历山讲武后回宫,疟疾肆虐。他梦见一大一小两个鬼穿着红裆裤,偷着杨贵妃的香囊和明朝的玉帝,在庙里跑来跑去。大鬼穿着蓝色的长袍,戴着蓝色的帽子,抓住了那个小孩,挖出他的眼睛,一口吞下。当被明朝皇帝问到时,大鬼说:我姓钟馗,也就是说,我是最厉害的武术家。我愿意为陛下驱除邪灵。明朝皇帝一觉醒来,疟疾就好了。于是我让画师吴道子根据我在梦里看到的画了一幅钟馗捉鬼的画像,并命令所有的人在端午节的时候贴出来驱邪。?
挂荷包系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人以五彩帛缚臂,名为长命帛,一名续命帛,一名令兵战,一名令五色帛,一名令诸索战兵鬼,使人不至得病。”?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五色是吉祥的颜色。所以在节日的凌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踝、脖子上系上五色线。绑线时,禁止小孩说话。五色线不能随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进河里。据说小孩穿五色线可以避免蛇和蝎子的伤害;扔到河里就是让河水冲走瘟疫和疾病,让孩子平安健康。?
孟的《东京梦中国》第八卷记载:端午器物,百绳,艾蒿花,银样鼓,画得精美的扇子,香喷喷的糖果,小汤圆,白球。紫苏、菖蒲、木瓜都切碎,混合香和药,包在梅红盒子里。5月1日起,端午节前一天,卖桃、柳、向日葵、蒲叶、佛、道、艾草。第二天,家家户户在门口摆开,用五色水球和茶酒供养。他还把艾仁钉在门上,秀才们递给他一桌酒席。?
陈石靖《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端午以红白两色,以彩线穿之,作花形,或系或钉于门上,使之红白,亦称钱俶”而另一种“贻贝粉铃”:“第五日,贻贝粉放于帛中,以棉饰之,若数珠。让孩子拿去吸汗。”这些随身包的内容几经变化,从吸汗蚌粉、驱邪符、铜钱、驱虫雄黄粉,到装满香料的香囊,制作日趋精美,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
同样,喝雄黄酒:这种习俗在长江流域的人们中非常流行。游荡百病:这种习俗盛行于贵州的端午节习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