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国“黑风暴”事件?

是指1934年5月12日的美国巨大风暴自然灾害事件。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

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黑风暴”也称沙尘暴或沙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扩展资料

黑风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沙漠化加剧的象征。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破坏,使草原萎轨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沙尘暴形成提供条件。

沙风暴的发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沙尘暴的肆虐在向人类挑战,也在向人类发出警告;如果人类不能控制发展,如果人类的无边欲望和地球的有限资源互为抵牾,如果人类不能与大自然相濡以沫的话,最终要败在自己手下。

人民网-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百度百科-黑风暴